穿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歡迎乘坐前往霍格沃茨學院的列車。
成年後看哈利波特和兒時有什麼不同的感受:成年之後再看《哈利波特》卻滿滿地都是槽點,最後驚恐發現,我也成了曾經最不屑的自以為是的大人
記得小時候看哈利波特,覺得魔法世界好奇妙,每每與父母吵架,或是和同學發生矛盾時,我在想會不會我的憤怒和激動也會引來魔法?
哈利發現可以和蛇對話
會不會飛來一隻貓頭鷹,立在我家的檐頭,嘴裡叼着的信被扔到我的門前,我的母親會以為這是孩子之間的惡作劇,可我深深地相信着,總會有一個巨人會敲開我家的門,告訴我,“你從出生就是霍格沃茨名冊上的孩子”
送信的貓頭鷹
巨人海格
那時候我還會故作深情地猶豫:我要不要離開我的父母呢?最終我還是會選擇離開,因為我要拯救世界!我會像個英雄一樣離開我的家,去到霍格沃茨城堡。城堡裡有會旋轉的樓梯,會有精靈教授,還有大胡子校長鄧布利多。而我終有一天會風光地歸來,告訴大家:你們這群麻瓜,我已經是一名身負重任的魔法師了!那個時候,天真孩童的腦子裡想着拯救世界。
小時候總覺得看英文電影很酷,很高級,看一個世界級認同的電影更是高級的不得了,而當英文、魔法、城堡等這些關鍵詞結合到一起的時候,《哈利波特》成了兒時心裡最酷的電影。“哈利波特同我看過的中國電影都不一樣。”“當然不一樣!這可是外國電影啊!”國内的超自然力量叫法術,而國外的超自然力量叫魔法!!
哈利收到霍格沃茨的信
那時候中文譯制片的普通話配音總是端着一股腔調,兒時的我覺得有趣又高級,這大概就是能力者之間的對話,普通的麻瓜們是不會懂的!兒時看哈利波特看得津津有味,總覺得孩子們的力量大人們是想象不到的!他們總是自以為是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可是哈利十一歲就能和小夥伴們打敗巨怪了,還成功保護了魔法石!小時候的《哈利波特》深深地戳中了我的内心,每個孩子都是這樣想的吧,覺得大人們自以為是,覺得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當一面了,覺得我是正義的化身,覺得孩童的勇敢真摯才是最大的力量!
羅恩、哈利和赫敏
不可否認,哈利是勇敢的,孩子的力量不容小觑。可是成年之後再看這系列影片卻看不進去了!仔細思索其中的原因竟頗有些心酸:我們長大了,是我們不再單純地相信魔法世界了。這段時間,陳學冬唱得“哈利波特騎着掃帚飛”突然火爆全網,除了他那讓人發笑的rap,我竟然覺得這樣的歌詞讓人心酸。成年人用一種搞笑的方式認清了現實:魔法世界不存在,我們的掃帚也沒有辦法飛天。
回憶來襲,忍不住重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一部就已經槽點滿滿:學校裡的門鎖,就是個擺設,随便一個學生的簡單咒語就可以打開,即便這個房間裡是一隻三頭惡狗......
赫敏用咒語開門
門後是三頭惡狗
巨怪來襲,連老師都被吓到暈倒,校長鄧布利多都驚到站起
而哈利和羅恩絲毫不害怕無視校長的命令脫離隊伍去救自己的夥伴,更離譜的是,就用魔法棒戳中巨怪的鼻子,巨怪無意間被自己的棒槌砸暈結束了這場戰鬥,全場隻用了一個低年級學生最基礎的懸浮咒語.....
而斯内普作為伏地魔的内應,學校裡的魔法藥學教授,頻頻在哈利波特一個十一歲的孩子面前露出馬腳,甚至頻頻對哈利波特進行不知名的挑釁。(即便斯内普對哈利很多時候是想保護他)
而海格作為一個守護學院多年的老人,還頻頻說漏嘴......
還對外人說漏嘴.....
明令禁止學生不能去禁林,宵禁之後不讓私自外出,而哈利和小夥伴們不僅多次私自外出,被發現之後獲得的懲罰竟然是去禁林協助海格,而且禁林裡還諸多危險,哈利因此差點遇害.....
或許是長大的過程中看過了太多的電影電視劇,對演員的演技也有利一定的敏感度,再看《哈利波特》,可以發現小演員的演技略顯青澀。代入成人視角,看着小孩子們理性地分析斯内普教授要偷魔法石的情節,我總想發笑,他們那麼小,卻又自覺分析的頭頭是道。發笑間,突然覺得:我成了兒時自以為是的大人,我很難從一個孩童的單純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了。
實際上,這部電影就是從哈利·波特十一歲小男孩的視角去叙述的,因此能和孩子們産生共情,可如果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或者現實世界的角度去分析這部電影的确會有不合邏輯或是讓人看不進去的地方。無論如何,作為一部童年必看電影,它是成功的。電影的拍攝和特效在當時甚至現在也是非常精美的,所以,就讓哈利波特作為我們童年的一個夢吧。一個我們向往魔法世界的單純的夢——
希望每一個成年人的内心都有一個勇敢正直單純的小孩,他始終相信魔法世界,始終相信正義都會戰勝邪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