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湖南永州茶油

湖南永州茶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11:55:13

湖南永州茶油?文/曉君油茶,是群居的小喬木,一般天然生長在紅土壤綿延起伏的丘陵山岡上,一蓬一蓬地,不是很高,但也不是很矮,兩三米高站在山岡上,遠遠望過去,如一個個綠球,滾落在紅土地上,又似一波波的綠浪,在紅地毯上遊弋我湘南的老家,就卧在一片油茶樹的海洋裡在成長的歲月裡,不管日頭怎麼曝曬,不管雨水如何稀少,它們好像一直是那麼沒出息的老樣子,逆來順受,長不高,長不大,憨憨的,呆呆的樹枝像蒲扇一樣向四周伸展,樹幹堅韌柔滑,用手摸一摸,會感覺有一層細細的粉末,像觸摸到如膏的柔脂,很是舒服樹葉呈橢圓,如桃形,有些許細小的鋸齒,鎖邊,一不小心會劃傷無辜摘它的手葉質厚實肉肥,四季綠油油的,反射着日頭的白光靈泛的白光,像是葉子上面長出了無數雙眼睛,放肆地眨啊眨,揣摩着季節輪回,風雲變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湖南永州茶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湖南永州茶油(文化永州油茶與茶油)1

湖南永州茶油

文/曉君

油茶,是群居的小喬木,一般天然生長在紅土壤綿延起伏的丘陵山岡上,一蓬一蓬地,不是很高,但也不是很矮,兩三米高。站在山岡上,遠遠望過去,如一個個綠球,滾落在紅土地上,又似一波波的綠浪,在紅地毯上遊弋。我湘南的老家,就卧在一片油茶樹的海洋裡。在成長的歲月裡,不管日頭怎麼曝曬,不管雨水如何稀少,它們好像一直是那麼沒出息的老樣子,逆來順受,長不高,長不大,憨憨的,呆呆的。樹枝像蒲扇一樣向四周伸展,樹幹堅韌柔滑,用手摸一摸,會感覺有一層細細的粉末,像觸摸到如膏的柔脂,很是舒服。樹葉呈橢圓,如桃形,有些許細小的鋸齒,鎖邊,一不小心會劃傷無辜摘它的手。葉質厚實肉肥,四季綠油油的,反射着日頭的白光。靈泛的白光,像是葉子上面長出了無數雙眼睛,放肆地眨啊眨,揣摩着季節輪回,風雲變幻。

歲末初冬,迎着冬日暖陽,在不經意的日子裡,蓦然發現,咦!油茶樹枝頭蹦出了些花苞。這些花苞,開始是圓圓的綠色,後來變成了白花花的,如純潔晶瑩的片片雪,如小朵小朵的白玫瑰,懶洋洋地站在枝頭,不悲不喜,不嬌不寵。不知哪天夜裡或哪個早晨的什麼時辰,那零星的小白花開始泛濫,浸漫了山坡,爬遍了山野,在綠海的襯托下,迎着寒風,争先恐後,威風凜凜,傲視山野,大有“我花開後百花殺”的氣勢。花苞,一球球;花兒,一朵朵;花瓣,一團團;花蕊,一簇簇。你挨着我,我依着你,相生相伴,互不禮讓。片片花瓣鑲在花的四周,圍成白色的花邊,衆星捧月般簇擁着花蕊。一根根花蕊亭亭玉立在花中間,一絲絲金黃點綴其上,驚豔絕倫,超然脫俗。哪也怪,山歌唱的,“油茶打花白胎胎,米酒一碗慢慢篩。”

春風從很遠的地方吹來,花枝驚顫,淩波起舞,此起,彼伏,此起,彼伏。你有你的優美,我有我的色彩,它有它的姿态——你方唱罷,我登場,它候場,好似一出山野的實景秀場,活色生香,栩栩如生。在風中,細心的人們會聞到淡淡的清香,穿枝過葉,砸向鼻梁,襲入肺腑,沁人心田,心癢癢的,魂不守舍的。有蜜蜂張開透明的翅膀,嗡嗡嘤嘤,聞香而來,在油茶樹上尋尋覓覓,不知疲倦地選中一簇又一簇花蕊,趴上去,彎起豐肥的屁股,伸出細細的吸管,似乎要使出吃奶的力氣來。村上的奶仔們女仔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一年一次的免費補糖。放學後,我們一頭鑽進樹林,丢下書包,從樹下扯根草管,插在花蕊的中間,嘴唇緊咪使勁地吸吮,清亮或粘黃的油茶花蜜順着草管嗦進嘴裡,清香的甜味一下子打開了貪婪的味蕾,令人神清氣爽。當草管吸吮發出“嗦嗦”的聲音時,提示花蜜已經沒有了,需要轉移到下一簇花蕊。我們伏在油茶樹懷裡的樣子,像幼時捧着母親肥大的乳房,饑渴地埋頭嗦吮,不時“嗯嗯”推動一下,換口氣。日頭落進西邊大嶺的窩裡,村莊上升起白色的煙旗,有心急的母親高亢尖利地喚兒的聲音飄過來,這場補糖活動才會怏怏而散。

夏天,是成長的季節,雨水夾雜着陽光,輪番上場。此時,油茶花先從花瓣邊黃起,再延伸到整瓣、整朵,漸至枯萎,而後凋落,“化作春泥更護花”。有天夜裡,油茶的花蕊根部冒出一個個小青頭,頂開枯萎的黃色花瓣,在枝頭探頭探腦,不像茶耳,也不似茶泡,摸上去,硬硬實實。後來,日子神奇地吹了無數口氣,小青頭慢慢膨脹,成為乒乓球樣子的果實,大小不一,青中泛褐。貪吃的小夥伴咬一口,堅韌硬實,還澀澀泇泇,啪啪啪,吐得吐不赢。這些圓滾滾的果實,就是茶籽。

秋風涼,霜降到。這時的茶籽成熟得剛剛好,經過“十月懷胎”,籽粒鼓脹飽滿,一肚子都是油,榨起來出油多。噓—噓—,随着村支書一聲哨響,全村上下,男女老少,摸起能裝東西的工具,一窩蜂往村後茶山飛去。茶籽采摘回來,從尼龍袋、籮筐、背簍裡跳出來,一個個滾在曬谷坪上,再用竹挂子攤開,等着秋風吹,等着日頭曬。若天氣晴好,不出一個星期,一個個圓滾滾的茶籽裂開了花,袒露出肚子裡面黑色的飽滿籽粒。再曬兩天,籽粒和茶殼會完全分開,殼是殼,籽是籽。茶殼如一枚枚褐色的怒放花朵,掃攏來,堆成堆,裝進籮筐裡,放到火塘邊,平時用來煮菜、煮飯,火旺旺的,飯菜香噴噴。冬至時,茶殼還是烘臘肉、香腸最好的燃料。點燃茶殼,漚成一堆,不能有明火,似燃非燃的,盡量生成濃濃的火煙。一股股白色的濃煙升騰起來,熏烤着挂在火塘上方的臘肉、香腸,時間一長,茶油的香氣吸附在肉上,慢慢滲透進肉裡。通過茶殼烘烤的臘肉、香腸,不管是蒸煮,還是炒,吃起來特别香甜,有一股茶油的味道。而籽粒如一個個初生的嬰兒,掃在一起,嘩啦嘩啦窊進尼龍袋,紮好口子,提一提,沉甸甸地,哈着腰,兩手一袋一袋地搬起來,堆放到堂屋裡,保持絕對幹燥。

這樣,從油茶到茶籽,再到茶油,隻剩下最後一道工序,那就是榨油了。

農曆十月,小雪節氣。“嘿-呦”、“轟咚”,“嘿-呦”、“轟咚”,當沉悶熟悉的榨油聲萦繞在村莊上空,如一個無形而有聲的喇叭在通知村民,開榨啦!開榨啦!可以把茶籽運來榨油了。村民們相互提醒,相互傳送着這個當前最重要的消息。于是,家家戶戶,老老少少,你幫我,我幫他,都忙開了,或肩挑,或手扛,或用闆車拖,把一袋袋油茶籽陸陸續續運到油榨房。各家不忘作好各自的特殊标記,有的系根草标,有的打個繩結,有的撿起地上的灰炭寫個字,有的挂着爛布條——反正,什麼奇葩辦法都想得出。

油榨房在村尾,是一座高大寬敞的青瓦房,不知是因為年代久遠,還是煙熏火燎,抑或油氣浸染,内外一副烏黑透亮、飽經滄桑的架勢。村裡平時利用空地堆物放料,大門“鐵将軍”把守,入冬以後就開始收拾清理,迎接一年一度的熱鬧喧嘩。炒籽竈、油捶、榨床、蒸餅鍋等榨油家什,像忠厚的傭人,各就各位,有序排列,等待吩咐。炒籽竈上面的稻草、蜘蛛網用地裡種植的鐵掃把清掃幹淨,再用抹布打濕,抹掉灰塵。油捶搬出來,拿到村前井裡,用老絲瓜筋使勁地上下擦拭幾遍,找個挂鈎挂起來,晾幹備用。榨床長年累月在茶油的浸泡下,油光發亮,掃把一掃,井水一沖,就可派上用場。挑來清澈的井水盛滿蒸餅的大鍋,點燃竈塘裡的柴火将鍋裡的水燒開,既可以消毒,又可以把大鍋洗刷得幹幹淨淨。這時,村裡早挑選好精幹的勞力,最有經驗的“老手”,七個人一班,連班倒,這些都是技術活,馬虎不得。有蒸餅師傅,有扶油捶的油頭,有炒籽的,有燒火的,有轉磨破籽的——村裡人都以能被選上,感到臉上有光,說明自己在村上是頂呱呱的。

一開榨,油榨房就鬧熱了。

“榨裡不熄火,路上不斷人”。幾天幾夜不間斷,不能冷榨,冷了榨,出油率就低,常常是歇人不歇榨,一鼓作氣,一次榨完。一烘,二碾,三蒸,四踩,五榨,看似簡單的操作流程,組成了一條成熟的技術流水線。烘,燒火、看火、把握火候很重要。火大了,茶籽容易焦,容易老,油提前出來,來不及收集;火小了,油榨不出來,還不香,不易保存,容易變質。碾,即用石碾像磨豆腐、磨米一樣,把茶籽碾碎。拉動這個石碾的,是頭老水牛,村上最強壯有力的那頭。蒸,是最關鍵的環節,與茶油質量和出油率息息相關。蒸的時間長了,水分大,油不好吃,煮菜時泡沫多;蒸的時間短,出油少,榨不幹淨,甚至不出油。老師傅拿捏得很到位,一般蒸到用手按一按感覺有點硬,就可以了。踩,或叫“踩油餅”,是油炸房裡的“舞蹈”,包括踩餅和包餅兩個程序。踩餅人脫掉鞋子,光着腳,先在一隻鐵箍裡墊上薄薄的一層稻草,再在上面倒入剛剛出鍋的茶籽粉,四周用稻草圍起,在熱氣騰騰中,踩餅人跳上去,快速跳,使勁踩,不緊不松,不散不灑,迅速成型,便于油榨即可。踩餅時放稻草的多少,是有講究的。稻草多了,會吃油,草少了,又包不住,容易散餅,不多不少,合适就好。榨,先是“上榨”,将先前用稻草包好的茶餅碼起來,放上榨床,壓緊壓實,“夾碼緊胚”。每次“上榨”茶餅數量的多少,根據榨床的大小來定。然後是“緊榨”,用雜木的一頭削尖做成“榨尖”,通過木錘小心地錘擊,将一根根“榨尖”紮進榨床,使所有的茶餅受力均勻、全面,盡量榨出又多又好的茶油來。最後就是“開榨”,随着一聲聲粗犷的“嘿呦”,大錘小錘,石錘鐵錘木錘齊上陣,各種錘擊打榨床發出沉悶的“轟咚”、“轟咚”聲,似乎從遙遠的天外傳來,又似乎從地殼深處發出,悠長而隽永。整個村莊俨如一個大大的搖籃在錘擊聲裡搖晃着,空氣中散發出茶油的淡淡清香,收獲的喜悅在蔓延,在彌漫,在飄蕩。不用多久,那一滴一滴的茶油,源源不斷地從茶餅裡冒起來,從榨床邊流出來,淌下來,彙成一條金燦燦的油線,降落在下面的油缸裡。金黃色的油越積越多,這個油缸仿佛是一面落在地上的太陽,蓬荜生輝。

茶油,在老家是極為金貴的東西。

在我記憶裡,家裡盛茶油的大缸幾十年來一直隐藏在父母房間的木床下面,上面有個厚重的大蓋子,蓋子兩邊還加壓着兩塊青磚,裡面浸泡着烘幹的臘肉片。這個蓋子,我偷偷試過,在六歲之前掀起都很吃力。房門經常是鎖着的,鑰匙在父親的皮帶上、母親的插口裡。偶有客人到來,家裡沒有錢買豬肉,父母會互相打起配合,說來不及出街,煮兩個荷包蛋,吃點臘肉之類的話,讓客人聽上去感到舒服,覺得自己受到了應有的尊重。盡管家裡有十來畝的油茶林,家裡煮菜很少用茶油,零星的幾次也是過年過節用來煮魚等腥味食物。茶油,父母要用在最關鍵的地方,像家裡的稻谷一樣。家裡四姊妹,我是老大。在我讀書時,弟妹都小,吃得少,家裡餘糧多。每到開學前一個星期,父母會每人挑選一擔最好的稻谷,早早地來到南門口的打米廠,将米打出來再挑到十字街的集市上,盡量趕在别人沒來之前賣個好價錢,既解決我的學費,又讓家裡打得起煤油醬油、買得起火柴肥皂等生活日用品。慢慢地,弟妹一個個大了,吃得多,用的多,花銷也大,餘糧也少了。個個讀書要學費,單憑賣米解決不了問題。茶油,成了父母稻谷之外的“救命稻草”,可以說弟妹們讀的是“茶油書”。後來,家裡四姊妹都長大了,在外面有了滿意的工作,成家立業,吃穿不愁,不再需要年邁的父母操心勞神。每次回家,母親都會用可樂或雪碧的塑料瓶,幫我們每人盛上一瓶滿滿的茶油,說個個一樣,不重男不輕女,還叮囑我們工作不要太辛苦,要吃好些,注意身體——此時此刻,我的心底總是泛起無盡的酸楚,眼含着淚水轉向天空,不忍對視母親那日漸暗淡的眼睛。是啊!無論年紀多大,無論走得多遠,我們永遠是父母心中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油茶,是家鄉最美的一道風景線;而茶油,則是家鄉最誘人的味道。如今想來,我好久沒有回老家了,父母安好嗎?

(作者系永州人,現在桂林工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