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彜族中臘羅支系的喪葬習俗
漾濞彜族中的臘羅支系的喪葬比較繁雜,主要有以下習俗:1、選墓地;打喜碑;做壽服;2、辦喪事;3、上新墳;4、燒孝(脫孝)。這4步走完才算喪事完成,進入正常的祭獻階段。這五步中,辦喪事最為複雜。
(一)造棺材、選墓地、打喜碑、做壽服
漾濞彜族以自然村的形式居住,每個自然村由一個或者幾個家族組成,現在實行的是土葬。血緣的親疏是分别家族的主要依據,每個家族都有自家的墓地,墓地一般分為二類:第一,家族正規墓地,第二類,成年人不是正常死亡者和未成年人墳地。第一類,墓地是嚴格按家族使用的,第二類以自然村為單位使用。位置一般選在村子的下方,或相對距離村子較遠,較為偏僻一些的地方。每一個村社中的每家每戶共同擁有,共同使用。約定俗成,不分你我。像蛇馬村全村就有統一的墳山,其墳山入口處還豎有二根高大的華表,也就是統一墳山墓地的标志。也有的是一家一處墳山,其他姓或人家的亡人不許葬入。
作為土葬民族,人還健在,卻有先造棺材、建墓地的習俗,36,﹑49兩個數字是彜族較為崇拜的數字,已婚男女49歲之後,條件允許的就要準備棺材,稱壽木。利用上好的的木材,四邊的木料要整塊的,并且盡量不選有結的,首選的樹種主要是長毛松、沙松、油松、赤松等。請技術最好的木匠精制而成,一般用土漆。選墓地。瞧日子的阿畢根據本人的八字敲定豎碑日子,但是這個日子無論如何不能克主人親屬,由此這個日子都是黃道吉日。當然攆地可以在這個時候進行,一旦選中吉地,就要頓羅盤下樁,以便讓以後打井的人按樁打井。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人健在就可以有資格在家族墓地中建造墳墓,墳墓一般分為兩種,土墳和石碑墳﹝請石匠按照一定的圖文和造型,用質地較好的大塊石石灰石打制而成或者到外地買來之後豎立而成,上方中間位置為碑心﹞碑心上刻有本人的出生年月,一生功績,子孫後代姓名等。彜族人稱土墳為喜墳,稱碑石墳為喜碑。喜碑等級較多,一般按照一個人在生前的道德品質,為人、以及對地區發展的貢獻的大小而定。不以貧富為标準。由此可見彜族是一個從善的民族。不論哪種墳墓,其地表以下的結構都一樣,是一個長方形土坑,叫做“井”規格為長6尺6寸,寬2尺4寸。四周用石塊或規格的石條鑲制而成,稱為井石,上方用塊狀石塊封蓋稱之為蓋石。建造好的墳墓,主人不一定死後得以享用,如果墓主人是在家中在子女和族人的守候之下正規死亡,并得到了口福(也叫口合),就可以享用建好的墳墓。如果墓主人在家門外或在家中死亡但無人守候不得口福者,則不得享用建好的墳墓。彜族人認為不得口福者給予享用家族墓地中建好的墳墓,會對死者的後代子孫乃至對整個家族帶來不利影響。但允許拆遷使用。彜族老人一般上了60歲,就要做一套完整的壽服,壽服一般保留明清時代的服飾式樣,男的以長袍馬褂西瓜帽,毛邊黑布鞋,女的長衣、圍裙、系腰、黑色包頭綠色褲子,衣物全部以彜族手工刺繡的繡花衣物。全部是彜族服飾。有條件的還要準備一定數量的金銀、玉器首飾,由子女給予置辦。用黑布包好放在壽木裡面備用。
(二)辦喪事
喪儀一般可分為“趕人、出煞、接氣、沐浴、穿衣、落榻、入殓、獻飯(上祭)、指路、披孝、開吊、嚴蓋上釘、接亡搭橋、落帛、開祭、家祭、路祭、入葬”等二十多個環節。
1、病人病入膏肓時趕親戚。
家族中的老人病入膏肓,就要到後家、姑娘家報老人病重的消息,讓親戚有思想準備,凡是漾濞彜家老人病危,遠近親朋好友、兒女都要來看望,問候老人家。男者病重,一般都是家庭男子去探望;女人病重,一般由家庭主婦去探望;若是小孩或其他人員病重,多數是由家庭主婦去看望。
探望病人,都要帶禮物,如看望老人家,要帶老人喜歡吃的食品。一般帶一盒紅糖,兩把面條,還有水果、罐頭之類的。有的病人因家庭困難,看望者直接拿點現金救助。若老人病危,兒女及家族的人都要來守候,作最後的道别。兒女們會準備好壽服,一旦老人落氣(去世),就把壽服穿戴給老人。
2、老人亡故以後出煞、接氣、喂口合、洗澡
彜族有一個共同習俗,隻要是在家中因病因傷,旁邊有親人或族人守候,正常死亡的,在死亡之時要出煞,在老人病危的時候,準備一把尖刀,落氣以後,由家中或者鄰居有威信的男子手持尖刀在亡者胸部上方比劃三圈,高呼一聲出煞,将刀子扔出門外,一為驅鬼懾妖,二為傳亡訊。喂口福或喂口合。﹝口福或口合:用紅布包一點點銀子,糯米,紅糖,茶葉用紅冥紙包制而成﹞喂逝者口福很有講究,掌握在逝者即将斷氣時較為合适。用紅線紮牢放入亡者口中。落氣之時,在身邊的兒女們要逐個給老人接氣,由子女把呼出的陽氣“采”入手掌“握”緊,在老人吸氣的同時放到其嘴邊,同時把老人呼出的氣用同樣的方法“采集”後放到自己腋下。表示已經服侍到最終了。老人亡故以後,要給亡者淨身。古時,彜族人死了,孝子要備上香、錢、紙、火,提上葫蘆瓢,到山後打回山泉水,給亡者洗屍。這個習慣相傳至今,此舉亦叫“買水”。要用系有稻草的土鍋燒水,在場的子女逐個給亡者洗身體,阿畢誦《洗屍經》。
洗完身體以後,給老人穿上壽服,在堂屋搭建一座涼床,将亡人安放在涼床上。老人亡故以後,需要煮一碗夾生飯,用一個未成長的雞,用手捏死,在亡者周圍轉三圈,夾生飯獻于屍體旁,叫倒頭飯。
彜族成年人不管是男女老少,在家門外死亡,不得口福者,皆視為死得不好,辦喪事不能在家中,在大門外找一塊空地,搭起青棚,辦完事就往墳山擡。一般都葬在第二類墓地中。未成年人死亡,無論口福得與否,均葬在第二類墓地中,不是正常死亡或不在家中死亡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一般都不厚葬,在三親六戚,本門戶族的幫助之下,三天之内,不擇吉日,埋了完事。彜族人較之于其他民族比較典型的喪葬習俗是,60歲以上,子孫興旺的老人如果在家裡正規去世,一般都要進行厚葬。日子敲定後,孝子要進行破孝。男的由家門的長者進行禮儀,女的則由舅舅家來進行禮儀,若隔得太遠,則可由家門代替。破孝的時候,孝子跪于靈前,齋飯茶酒供奉,白布置頂,三跪九叩,長者于旁,手拿剪刀、梳子、剃頭刀。過去,逝者已逝後,孝子要剃光頭,近年來有所改革,僅表示一下可矣。長者手拿剃頭刀在頭上做樣,随便剃下一點,表示剃了頭,口中則念念有詞,剪刀把頭發随便剪掉一點,仍然保持着孝子原來的發型,為的是事情過後孝子出外方便各種場合,保留形象。從破孝後,孝子即可頂披白布,腰系麻線。每當孝子出外,人們看到他腰系麻線,就知道是他的父母哪一位走了,也就會盡力地幫助或周全于他。
3、落榻上涼床。
拿一塊闆子或草席一床,擺在正房堂屋正中、把穿載好的屍體、頭朝門外、腳朝後山牆、面向上端端正正放在闆子上,拿兩匹麻、把屍體手脂拉伸從腰部穿過連手拴起、另一匹把腳掌拉正拴起、屍體成一柱香形、正心上面放一塊鑄鐵犁闆、在屍體左則與屍體長的放一根麻杆或竹杆。煎十二個小粑粑、用線中心連成圓形、分男左女右套在手上途經陰間路上、用來打狗。臉部用草紙(土紙)或黑布一塊蓋好,叫蓋臉布。上涼床的目的就是使亡人的屍體冷卻,以防入棺後發臭。
4、報喪。
老人死後,主人家分别派往舅家、報喪:人死後要報喪,請主喪護喪到場,彜語為“阿問阿”死者是男人,本宗叔伯為主喪為大,母舅為護喪;若死者是女人,則護喪舅舅(後主)為大,彜族喪俗中,舅舅未驗棺前,棺蓋不能蓋嚴。娘家姑娘家磕頭報喪,報喪時不能直接進家門,兒子須在家守靈兼向上門悼念者磕頭還禮。舉喪期間,孝子見人都要磕頭,媳婦、女兒對前來悼念的要哭喪。同時,還得注意:女兒家奔喪的第一紮紙不能燒化,到斷七的時候才能燒。報喪的人到亡者的
親家送信,必須要吃上一點東西或一杯水,不能空着肚回來。現在已經便捷多了,對遠房親戚也可以打電話報信。
5、裝棺
把做好的棺材拿來、清洗抹幹淨,把用在棺材裡的墊蓋、靠腦、草紙等物準備齊全墊好。将屍體裝入棺材、父輩入棺容易、母輩難,父輩請叔叔、嬸嬸、兒子家族長輩在場、有四人可以入棺,如母輩必須後家趕到、說明故因、經後家同意才能入棺,裝棺前“開光”、開五關、即:眼、耳、口、鼻、胸,拉一隻開叫的大公雞、把最高那齒雞冠掐破出血、每開一關點一點血、每開一關都要講吉利,即:開眼光、亮汪汪、耳聽八方、嘴吃四方、鼻聞得香、胸懷大志、二世來人間當大官、發大财、雞反手往後堂屋外丢(不能殺)。開始裝棺、請一個懂行老輩指揮、用兩條二人凳、把清洗幹淨棺材擡來放在凳子上、打開蓋子放在一邊、棺底墊草紙三至五層、再墊壽絮、純布墊單、縫制枕頭、四人各在四角、将屍體端正入棺、指揮人說“死人進、活人出”、在場人同聲答“出”,然後取出嘴中銀器包、按男左女右放在嘴側面、手上的打狗巴巴解下放在手邊。把屍體校正、尚未穿完衣服塞在屍體上部兩則、褲塞在屍體下部兩則、鞋塞在腳兩則、其餘用草紙棉花塞緊、把棺蓋蓋上木鎖輕輕放入位。
6、請幫忙人。
根據調查,大緻有以下幾種組成情況:一種是跪門請的人;一種是以村中過去傳下的某一部分相鄰的人組成;還有由一個村或是一個村民小組組成。跪門請,就是孝子父母逝後上門去請幫忙人,跪到哪家門前,就是請了哪家人幫忙,這家人不得推辭,一定得幫。民間有俗語雲:“家家門前滑石闆。”人人都有生老病死,死者為大,無論過去發生過矛盾與否,這時候都要毫不猶豫地幫忙。首先就是請總負責,再請其他幫忙人,譬如提調、出納、做櫥等,都一樣不得推辭,并且當孝子來到門前,應提前阻止孝子跪下去并答應幫忙。若實在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脫不開身幫忙,那就得在孝子未上門前提前給人家打招呼,免得人家上門來請了,一旦跪下去,就不能不答應。還有孝子父母喪後,請人或是說事,隻能站在别人家門前說事或下跪,不能進到别人家中,否則别人家會認為不吉利。
7、 叩請執事。
喪禮和婚禮都是人生禮儀中最為重要的儀式,但喪禮遠比婚禮牽扯的面更廣,影響的範圍也更大。“視死如視生”的說法隻說對了一半,按照民間輪回觀,沒有死就沒有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侍死要比侍生更重要,也更繁瑣。彜族民間喪禮是一項十分繁瑣複雜的社會活動,絕不是單個家庭或家族就可以勝任的,它直接涉及到全村、全組男女老少每一個人。“孝子不擡頭”的傳統,使整個喪禮的籌辦更具社會性和組織性。彜族民間喪禮的主要負責人是主喪(人)和總管。主喪人是死者家族中輩分最大的男性長者,代表死者家及其整個家族。總管現在則基本上由村、組長擔任,他們都是村、組内年青力壯,深得民心的人,代表村、組的集體利益,是傳統民間權威與行政權力相交叉後的複合體。老人亡故後,主喪人和總管等就要緊鑼密鼓籌劃喪禮。根據喪家具體經濟條件及意願,确定喪席夥食标準,對喪禮過程中各項明細分工,派各報喪小組(報喪不屬執事榜上的分工項)。其中,據村組具體人頭進行詳細分工是最為重要最為繁瑣的,它是牽涉村組各家各戶具體如何參與喪禮各項活動的重要指示,也是整台喪禮能否順利有效進行的關鍵,更是死者靈魂能否順利歸祖的真正保障。主喪人、總管将确定各項具體分工後,制作“執事榜”。一般在一張長約10-12米寬1米拼接起來的白紙上,粘貼上豎條紅紙張(死者名用白紙,紅代表生,白代表死),上用毛筆從左至右書寫各項分工具體人名,通篇以孝子口吻叩請各項分工所請的人。白紙四邊上則鑲以綠色的橫條,整個執事榜就有白、紅底和綠邊三色,白底白事喪禮,寫在白底上的人表示亡故,紅底上的人為活着的人,即被喪家叩請幫忙的人。綠邊表示欣欣向榮,萬古長青。執事榜以“訃告”形式開篇,寫明亡故老人姓名、享壽、祭奠、出殡時間及其安葬地點,然後依次請主喪人、總管、提調、登山點地、管庫、司書唱禮、迎賓待客、廚師、采買、做飯、洗菜、洗碗、借貸、擡菜殺雞組、炮手、扛喪、開路、開金井、照應花鼓、照應吹師、照應白馬、燒開水、挂素紙、接待老年協會、酒管、照應床位、接禮、傳白、屠宰等項不同的分工。在第二天下午牛羊歸圈前,在主家門外空曠處由司書唱禮主持“粘貼執事榜”、“叩請執事”儀式。燃放鞭炮後,将執事榜粘貼在主家大門側牆面,所有孝子孝女孝孫等面向執事榜行三叩首,司書唱禮随之念誦執事榜,誠心叩請村組所有涉及分工的人們,念誦完執事榜所有内容後,孝子孝女孝孫才能起身。事實上,此時所有涉及分工的人并不可能都在場。人們已形成一個傳統,即但凡本村本組老人故去都要去幫忙。自己去看執事榜或經别人告知,即知道自己頭上分的什麼工,如屠宰、管庫、洗碗、采買、借貸……等,然後就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因每家都會有這麼一天,雖無報酬,但對分工沒有人反對,更沒有人不去履行派到自己頭上的分工。每家人至少有1-2兩個人參與,否則擔心等自家老人去世那天沒人前來幫忙。
8、開吊
在喪主家附近選一塊寬敞場地,搭建一青棚,青棚一般用青松樹搭建,大小一丈左右見方,無青松地區也可以用栗柴樹、香樟樹代替,但在正中必須加一棵青松,上面裝飾其它木材、竹、過山龍等所飾。開吊要經過以下步驟:
第一是請阿畢、(彜語為阿畢拆)
第二是搭棚
第三是解結
第四是請唢呐(主班)(彜語叫“古屬”)請紮帛師傅。
第五是發孝:
第六是升棺。
第七是出帛。
第八是上祭。
第九是開路
第十是姑娘獻早飯。
第十一是挖墓穴。
第十二是落帛。
第十三是孝子繞靈柩。
第十四是擡棺出殡。
第十五是出火把。
第十六是邀路祭,
第十七是落棺安葬。
第十八是拆棚
第十九是歸祖
第二十是安靈牌
以上各項結束,開吊告一段落。
9、祭土神(也就是謝陰土)
10、是叫亡魂。
11、是回煞。
(三)燒新包、上新墳。
新故亡人的主喪家,到了第一個月半節,要召集所有的親戚朋友燒新包,前往的親戚朋友,要自己買包,在包上填寫新故亡人爺爺或者奶奶等等你,孫子或者侄兒給上輩燒的包填寫上日期,裝上金銀錫箔,封好口後到主喪家待燒。主喪家也要準備全套,到客人來齊,祭獻的同時焚燒所有的新包,有條件的要請阿畢吟誦燒包經。到了第一個清明節,由主喪主持,上新墳,要請阿畢吟誦上新墳經,請唢呐一班吹奏上新墳調,姑娘和兒媳要哭上新墳調,上新墳不亞于辦一場中等的客事,親戚朋友都要參加,有條件的要請打歌隊打歌。
(四)燒孝(脫孝)
脫孝(除服):逝者進入三個年頭的清明節,要進行脫孝。主人家要邀請親朋好友和隔壁鄰居到家中做客。脫孝儀式極為隆重,主人家當作一件喜事來辦理。擇吉日,請客,請廚工,殺豬、購物,殺雞宰羊,貼紅對聯等。主人家要請阿畢吟誦脫孝經,請唢呐隊吹奏脫孝調,在脫孝時吹奏的一般是喜調,姑娘兒媳要哭脫孝調。脫孝(除服),就是把孝衣孝布脫去。在墳山上,要把所有的孝布焚燒掉,意為三年的孝期已滿,除去不吉利的事情。主人家要給孝子們換上嶄新的服裝,一般都要穿上紅色的衣服,戴上紅色的太陽帽,象征舊貌換新顔,好運常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