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昨天的物理題來探讨如何在15分鐘内正确解出一道中等壓軸題,這是物理中等卷如何得分95 的關鍵,也是小毛現在重點欠缺的部分。
1、審題(30秒-1分鐘),關鍵數據劃線,如圖。
審題劃線不可少,列出所有已知條件的同時,可在腦中形成對題的整體思維。
2、構建系統(1-2分鐘),确認上述所有數據都在解題中有具體用處,并做好解題準備。
解題前一定要在腦中先對整個題目有個整體思維,即這道題應該怎麼做,餘下的解題過程隻是去驗證這個想法罷了。
3、開始解題(共13分鐘)
有了大緻思路後開始驗證。
第一問求滑塊到A點的動能(1分鐘),通過離心力公式,得到B點的速度,于是得到B點的動能,摩擦力已知,AB段距離已知,于是摩擦力做功可得,二者相加即是A點的動能。
第二問求P沖上CD後再回到AB段的距離(4分鐘)
解題思路,各段摩擦力都是固定的,計算沖高時的路程即可得到摩擦力做功,最終摩擦力做功與P的動能相等,即可用此等式算出P的距離。
前面太簡單用不到草稿,這裡開始要用了,先在草稿上畫個圖,分解一下上斜坡的過程,計算斜坡摩擦力。
這種力的分解如果到了高三還不熟,說明高一在睡覺,不然就隻好多刷點同類題了。
分段分析,BC段無摩擦力消耗,能量守恒;CD段為動能守恒-摩擦力做動(關鍵點摩擦力與水平時不同為mgucos37);AB段為動能守恒-摩擦力做動。
(上坡時滑塊受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因為向上運動,所以合力方向斜向下,大小為(mgsin37 摩擦力mgucos37)。下坡時同理,合力為(mgsin37-摩擦力mgucos37)。)
正式解題:
第三問加了一個碰撞,又換了摩擦系數(7分鐘)
解題思路,彈性碰撞能量守恒,又有動量守恒,可算出撞後速度(草稿上完成),P反向運動在AB段向右滑動一會後停下(可算出時間與距離),而Q在CD上滑到一定高度後停下,此時變更摩擦系數再向下滑,滑到與P相遇的位置時恰好動能為0,以此解出變動的摩擦系數。
(這裡面出現了不少計算,懶得改了,按理說計算最好在草稿上完成,判分時計算過程是沒有得分的,列公式,設未知數,直接寫答案就好)
4、驗算:如果有時間,可再确認一下是否所有數據都用到,還有關鍵計算的驗證,30秒-1分鐘(沒時間也可以不管,一般隻要前面按流程認真做,錯誤率是很低的)。
由以上解題過程可看出,物理題考的就是(1)對物理狀态變化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2)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真正的計算過程都是很簡單的,我們依照上面的流程,建立一個完整的分析體系,(3)補上知識漏洞後(基本原理不會的話老天也救不了你,去看書 刷題吧),至少高中範圍内是不會有難題的。一開始不太熟時會耗點時間,多練習一下自然速度也會有。(4)熟練度,前面都有了,從本題可以看出,光書寫我都寫了近2張A4紙了(有點啰嗦),加上草稿就更不止,如果不夠熟練的話,你如何能在考試時間裡把題做完呢?
我們再脫離題目,歸納一下解題流程。
1、審題(30秒-1分鐘),關鍵數據與提問劃線。
确保不漏條件,不錯過題目的具體要求。
2、構建系統(1-2分鐘),确認上述所有數據都在解題中有具體用處,并做好解題準備。
以上兩步是避免簡單錯的關鍵,刷題越多,則犯錯可能性越低(掉的坑多了就會注意)。
3、解題(7-12分鐘)
4、驗算機制(時間充足情況下)。
依此流程,隻要多加練習,即便開始錯誤率高,也可以很容易修正,并加以改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