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關注
摘要:本文以《貴州省遵義市地名志》所載地名詞語為對象,分析遵義市地名詞語的結構,專名和通名的類别以及地名詞語裡保存的曆史詞和方言詞語。
關鍵詞:遵義市;地名;詞語
一、關于《貴州省遵義市地名志》
地名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它屬于語言裡的專有名詞。和語言裡的其它詞語一樣,地名也是由人們在長期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地名一經約定,就不會輕易改變。這是地名的保守性。另一方面,随着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地名也會随之而出現變化。地名是研究語言、曆史、文化的重要材料。地名既然屬于語言裡的專有名詞,它就有一定的結構。分析其結構,有助于加深對地名的認識和了解。
《貴州省遵義市地名志》(以下簡稱《地名志》)是遵義市政府于1994年出版的一部地名專志。《地名志》的遵義市指遵義市兩城區:紅花崗、開發區(不包括金頂、新蒲、深溪等新劃入的三鎮)。《地名志》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行政區劃概況和标準地名表,第二部分為地名資料索引(收标準化地名、曆史地名、已消失地名、山峰河流、名勝古迹和主要或具有地名方位意義的企事業單位),第三部分為革命紀念地,第四部分為地名故事和傳說,共收地名3000條。本文根據《地名志》所收地名,分析遵義市地名詞語的結構,通名的類别,專名意義類别以及地名用語裡保存的曆史詞和方言詞。
二、地名詞語的結構
2·1 分析對象
本文主要以該志第二部分即“地名索引”裡的地名詞語作為分析對象。政府機構名稱、單位名稱以及舊地名等暫不納入分析。
2·2 地名用語的長度
遵義的地名詞語以三音節最為常見,其次是兩音節,四音節,五音節。列表如下(表中比例為百分比,按3000條計算):
2·3 地名詞語的結構
遵義地名詞語的結構最常見的是偏正結構。偏正結構在3000條地名詞語中占絕對多數。其次是方位結構,其他結構的地名詞語少見。下面分别描寫。
(1)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裡最為常見是“專名+通名”的形式。專名在前,通名在後,專名修飾通名。如:“馬家灣”,“灣”是通名,“馬家”是專名。專名可以是詞,也可以是短語。作為專名的詞,最常見的是名詞(包括重疊名詞),其次有形容詞,方位詞。例如:
A名詞:芭蕉(溝)、白鶴(樹)、啄啄(岩)
B形容詞:大(河壩)、小(水井)、白(虎頭)、老(屋基)、新(房子)、長(田坎)、高(坎子)、黑(塘子)、紅(土地)、黃(土坎)、綠(了)、敞(壩子)、尖(山)、爛(牌坊)
C方位詞:後(河)、後頭(灣)、底下(屋)、上(壩)、下(鋪子)、中(壩)
作為專名的短語,常見的結構有:
A偏正短語:涼風(洞)、涼水(井)、大路(坎)、野貓(洞)、染(房)
B數量短語:二道(河)、三根(樹)、六塊(田)、七裡(溝)、九道(拐)、九節(灘)
C述賓短語:打鐵(灣)、打石(窩)、挑水(堡)、拖牛(坎)、養魚(池)、磨刀(溪)
D聯合短語:豐樂(橋)、禮儀(壩)、福壽(橋)
E述補短語:飛來(石)
F主謂短語:風吹(坡)、火燒(坡)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不常見的偏正結構,如:石蛤蟆,偏岩子,亮窗子,林角角,麻窩凼,曹石榴、狗腦殼。前一個成分限制後一個成分。
(2)方位結構
方位結構的構成是“名詞+方位詞”,名詞在前,方位詞在後。如:“河底下”,“河”是名詞,“底下”是方位詞。處于方位結構裡的方位詞有“上”、“底下”,“裡頭”、“頂上”、“中間”、“背後”、“後頭”、“門前”、“腳”等幾個詞,例如:岩岩上、碼頭上、莊子上、河底下、岩底下、塘底下、林裡頭、灣裡頭、林頂上、林中間、山背後、穆家後頭、灣門前、岩腳。
(3)其他結構
其他結構的地名詞語不多見。列舉如下:
述賓結構:挨河、穿洞、垮橋、望京城
主謂結構:雷打石
數量結構:十八梯、三千米
三、遵義地名裡的通名
偏正結構裡的通名反映的是地名的類别,最足以表現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面貌和人文特色。遵義市位于貴州高原北部。關于遵義的地形地貌,《遵義新志》是這樣描寫的:“遵義境内,北起婁山,南至烏江,長岡寬谷,起伏映帶。例如自遵義南至烏江渡一段,公路穿行于一面斜谷中,其地勢之坦蕩,人煙之稠密,為川黔大道沿線所罕見。馳驅往來,甚難想象婁山之高聳與烏江之深危。此類寬谷,稱為平壩,土壤肥美,阡陌相連,農作之精密程度,間可與江南媲美。”遵義地名的通名正反映了這一特點。根據我們的統計,“灣”是出現次數最多的通名,共出現165次,其次有“山”、“坡”、“壩”、“坎”、“溝”、“田”等等。遵義曆史悠久,地名詞語反映了遵義的文化習俗。據《遵義府志》記載,截止到鄭珍修志的清代道光年間,遵義寺廟衆多。這從通名是“廟”、“寺”的地名詞語裡還可見一斑。而以“和尚”命名的地名所在多有。表二是《地名志》裡常見的遵義地名通名。表中“數量”指該通名出現的次數,“比例”指該通名在全部3000條地名裡的百分比。
四、專名的類别
專名反映的是地名的具體名稱。一個地方、一個地點的命名,無不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同時,也與該地的個性特征相關聯。遵義地名裡的專名以記錄人物族姓的地名,其中尤其以姓氏為最常見。自然經濟條件下的聚族而居,使地名詞語以族姓命名成為最常見的方式。其次分别是說明自然資源包括動物、植物的地名,工具包括材料的地名,以及農作物包括經濟作物的地名等。
4·1 姓氏+通名:
馬家灣、王家林、孫家坪、鄢家溝、楊家巷、任家坳、喻家山、趙家岩、李家莊、羅家河、戴家嘴、駱家槽、劉家壩、丘家窩、賀家田、宋家堰、汪家寨、陳家墳、穆家廟、黃家土、餘家塘、阮家灘、苟家井、何家坡、尚家坎、毛家台、唐家堡
4·2 動物+通名:包括動物的軀體和部位。如:
白鶴溪、老鷹岩、老蛇坡、狐狸坡、獅子山、蝴蝶灣、雞公山、山羊坪、斑鸠井、鵝公井、蜂子山、金雞岩、老虎洞、老鴉山、螞蝗堰、螞蟻河、貓兒洞、貓貓山、野貓兒岩、烏龜堡、野子坡、鳳凰山、螺師山、馬蜂垭、鴉雀坡、蝦子河、馬腦殼洞
4·3 植物+通名:包括植物的果實。如:
竹林塘、斑竹溝、慈竹林、金竹灣、苦竹垭、水竹林、枇杷窩、楊梅窩、梅子樹、沙棠堡、梧桐樹、桐子坡、核桃坪、梨樹坪、漆樹灣、芭蕉溝、金花林、柏香灣、橙子樹、楓香堡、桂花園、槐樹坪、棬子樹、毛栗洞、茅草鋪、木瓜林、楠木灣、青棢堡、杉林、柿花林、桃子堡、梧桐灣、楊柳街、皂角樹、栀子坪、白果灣、檬子坡、茅稗塘、白楊林、紅籽坳
4·4 工具(材料)+通名:
絲線灣、棉線街、馬鞍山、轎子街、關刀田、灣刀塘、枧槽河、風簸岩、毛蓋坪、鴛篼灣、撮箕灣、朱欄坪
4·5 農作物+通名:包括經濟作物等。如:
胡豆溝、蔥子坎、冬瓜巷、豆芽灣、青菜關、韭菜堡
五、地名詞語裡的曆史詞和方言詞
地名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很強的保守性。同時,地名總是用方言來稱說的。地名裡保存了許多已消失的古語詞和仍然通行于口語裡的方言詞。現就《地名志》的材料,看看遵義市地名中保存的曆史詞和方言詞。例詞裡該條地名詞語有“~”代替。
5·1 地名詞語裡的曆史詞
[學堂]學校。如:~堡、~林、~坡。
[鹽行]鹽業協會。如:~街
[走馬]跑馬。如:~壩。
[校場]演練武藝的操場。如:~壩。
[協台]清代遵義協副将署。如:~壩。
[營盤]駐紮軍隊的營寨。如:~坡、~頂。
[經曆司]古官衙名。如:~街。
[黉學]清代縣學。
[生基]人們生前築的石墓室。如:~坡。
[學田]舊時府學的田産。~嘴。
5·2 地名詞語裡的方言詞
[雞公]公雞。如:~山
[鵝公]公鵝。如:~井、~山
[老鷹]鷹。如:~岩、~台
[蜂子]蜜蜂。如:~岩。
[老蛇]舊指大蛇,現為蛇的通稱。如:~灣。
[馬蜂]大的蜜蜂。如:~垭。
[羊子]羊。如:~岸。
[老鴉]烏鴉。如:~山。
[鴉雀]喜鵲。如:~坡。
[腰杆]腰。如:馬~。
[腦殼]頭。如:狗~、鬼~。
[賴殼]指癞痢頭。如:~山。
[蠻子]對少數民族的蔑稱。如:~坡。
[屋基]房子的地基。如:喻家~、~田、老~。
[院壩]地面平坦的院子。如:大~。
[碓窩]舂米的石制工具。石~。
[撮箕]竹制盛東西的工具。如:~灣、~壩。
[毛蓋]竹編的鍋蓋、甑蓋。如:~坪
[鴛篼]竹制盛東西的工具。如:~灣。
[風簸]簸揚谷殼的農具。如:~岩。
[拐棍]拐杖。如:~土。
[水鴨子]俗稱石頭水閘。
[塌水(橋)]俗稱低矮的石闆平橋。
[雞窩]關雞的籠子。如:石~。
[印盒]裝印泥的四方的盒子。
[跳墩]立于河中用于渡河的石墩。如:小~。
[河壩]沙灘。如:大~
[堰塘]水塘。如:幹~、~坎。
[幹田]指旱田,與水田相對。如:~壩
[田坎]田埂。
[包包]小山包。石~。
[窩凼]地面凹陷之處。如:麻~、~林、~土。
[凼凼]地上的小坑。
[壩壩]平地。如:沙~。
[岩岩]岩石。如:~上。
[角角]角落。如:林~。
[望]照看,看護。如:~豬垭。
[團]圓。如:~山、~田
來源:《貴州文史叢刊》2002年第4期
作者:陳遵平
選稿:甄藝涵
編輯:袁雲
校對:劉家瑤
審定:郝志堅
責編:吳雪菲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