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4-03 17:45:30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化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通過國際化戰略,企業可以在更廣泛的市場獲取戰略資源、知識技術和競争優勢,從而獲得長足發展。

同時,國際化也是企業提升技術創新水平的重要途徑,但國際化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的影響是複雜和多變的,如何充分把握企業國際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從而更好的利用國際化戰略來促進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更為關注的問題。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1

一、國際化發展

對企業國際化廣度和深度與技術創新投入和産出的關系和作用機制進行充分的研究,指導高新技術企業更好平衡國際化與技術創新,為高新技術企業以國際化發展促進技術創新提供可靠思路和理論依據。 華為秉持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開放創新的原則,技術創新呈現研發投入力度大、研發合作範圍廣、研發産出數量多的特點。

華為研發投入力度大。華為一直堅持每年将百分之十以上的營業收入投入到技術研究與開發之中,或直接購買海外研發綜合體的技術和專利,或投資設立海外研發機構、聯合實驗室、技術創新平台進行研發,或并購海外高科技公司。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2

從華為成立至今,已在國内設立華為2012實驗室、華為大學、華為戰略研究院三大戰略機構及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蘇州研究所等十幾個研究所,攻克研發難題。在印度、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設有近三十個研發中心、聯合研發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全球研發産業鍊。

面對創新2.0時代,華為在技術創新領域正不斷強力投入,推動創新升級,據圖 5.2可見,華為研發投入金額逐年增長,近十年的研究經費總支出已累計約為7200億元。同時,華為注重人才投入,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積極獲取高科技、高學曆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專業人才支持。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3

此外,華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吸引全球範圍内的專業人才共同進行研發項目,如此之大的研發投入将有效服務于華為的技術創新活動。華為研發合作夥伴衆多,合作範圍廣。華為與全球三百多所高校、九百多所研發機構和全球知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科研機構進行跨境合作,聯合設立研發中心。

同時,華為還加入了全球六百多個标準組織、産業聯盟、開源社區、學術組織,并成為衆多組織的領頭羊,影響行業标準的制定。同時,華為通過産學研結合,聯合合作夥伴不斷創新和落地新技術,為打造智能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華為與其他組織的研發合作領域也很廣泛,包括ICT技術、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生态合作、人工智能技術、解決方案等。華為技術創新研發産出數量多。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4

二、華為的技術實力

華為重點研發領域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技術、物聯網資源管理、自動駕駛、電器元件組件制造、電源轉換五大領域。華為不斷在五大研發領域推陳出新,引領世界打造先進技術。在高強度研發投入的激勵下,華為研發産出成效顯著,成為全球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之一,2020年華為在全球持有的有效授權專利超過十萬件,90%為發明專利。

資源獲取效應體現在對東道國創新性、互補性、異質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資源的獲取。在人力資源方面,華為實施員工本土化策略,全球設立了幾十個培訓中心,為公司吸納和培養本土化的技術人才。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5

同時,華為在全球設立的研發創新中心、與東道國企業、組織機構的合資公司、并購公司使其獲得了當地大量的高技術水平和高管理水平的優秀員工、技術人才,這些人力資源為企業帶來大量管理經驗、創新知識和技術的同時,還促進了企業技術流動與進步。

在物力方面,華為擁有獲取東道國比較優勢資源的便利,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可獲取資源進行研發創新。同時,華為對東道國企業的投資并購使其在獲得相關公司的創新技術外,還獲得了這些公司内部生産、制造、組織、協調等能力,可以加速華為将技術優勢轉換為市場價值的進度。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6

華為通過國際化戰略獲取大量創新資源,有效促進了自身技術創新發展。華為自1999年開展國際化戰略以來,積極與國外大學高科技實驗室合作、與海外研發綜合體聯合建立研發創新中心,承擔合作項目,合資建設或并購高科技公司等方式,鞏固已有技術,獲取和發展新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技術創新水平。

通過在全球建立三十多個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借助東道國技術優勢,共同開發和發展新技術,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如與沃達豐的聯合研發使華為在SingleRAN、軟件和應用業務、端到端解決方案、E2E解決方案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7

與TELUS、卡爾頓大學、Zain移動公司、意大利電信等組織機構進行聯合研發,取得寬帶技術、網絡技術、電信業務等方面的技術突破。 自2003年至今,華為先後與3Com、Siemens、Symantec、Global Marine聯合投資組建了合資公司,得益于合作企業在技術方面的資源優勢和各方共同的努力,華為在企業數據網絡解決方案、TD-SCDMA解決方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技術突破。

此外,華為還積極進行并購投資,并購領域集中在半導體領域、物聯網、電信網絡等方面。自2002年至今,華為陸續并購美國通信光傳輸廠商OptiMight等十幾家企業,在半導體生産和設計、集成光子研究、矽光子收發器、電信網絡管理、物聯網無線電、定制軟件開發服務、電芯及IT行業解決方案、數據庫安全服務、安防技術及産品等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8

可見,華為國際化所帶來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對其技術創新水平有顯著的提升作用。 華為國際化發展前期,内部控制體系經曆了适應國際市場的轉化過程。早期華為的企業管理模式在國内具有優勢,但與跨國公司标準相比還相差甚遠。

三、國内科技企業需要學習哪些

由于初涉複雜多樣的國際市場,建立和維護母子公司關系需要投入大量人、物、财力。同時,對各子公司的協調、溝通、控制難度逐漸增加,内部控制成本激增,擠占研發創新投入。短期内華為内部控制體系不能夠适應國際市場,管理缺乏規範化,存在大量的重複勞動,工作效率較低,影響企業績效。

盡管每年投入大量研發經費,但研發經費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浪費,企業毛利潤率持續降低,員工人均效益僅為同行業知名企業的1/4左右,創新績效不高。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9

華為在國際化經營中逐漸意識到國際化帶來的内部控制問題,并開始着手改革相應的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耗資40多億元,學習英國的制度、美國的創新、日本的精益、德國的規範,比如在管理方面,華為向貝爾實驗室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系統,向IBM公司咨詢IT服務業務,與Hay Group合作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向微軟學習數字制度,學習豐田的緊密生産、畢馬威的财務體系等。

于是,華為在人力資源管理、财務管理、流程管理、環境體系等方面獲得巨大提升,并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國際化管理體系,減少了内部控制問題,有效提升了企業創新績效。

對華為的案例分析可以發現,華為國際化發展迅速,在市場布局、組織建設、業務領域獲得長足發展,有力促進了技術創新,創新成效顯著。華為國際化與技術創新的發展帶給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衆多經驗啟示。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10

在國際化方面,華為制定了适于自身能力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在市場上,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首先開拓心理距離、文化距離、經濟發展與中國差異相對較小的亞非拉地區市場、拉美市場等發展中經濟體市場,具有一定實力後進軍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市場。

在方法上,由淺入深,先與國外電信運營商合作、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成立合資公司,再到與海外研發綜合體建立聯盟,形成全面的國際市場布局。在組織機構建設上,高效利用全球資源,在全球布局多個運營中心和資源中心,并建立了多個行政管理中心、财務中心、研發中心和供應鍊中心。

在企業内部管理方面,華為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大力改革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不斷完善自身内部控制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跨國公司内部管理體系,适應國際化發展。華為逐漸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深度參與國際競争。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11

在創新方面,華為極其重視研發創新,一直堅持開放創新的理念,不斷強化基礎研發,促進技術創新提升,積極發展産學研合作創新,不斷為全行業、全社會創造價值。

華為科研支持力度大,堅持每年把百分之十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向科研,或直接購買海外研發綜合體的技術和專利,或投資設立海外研發機構、聯合實驗室、技術創新平台進行研發,或并購海外高科技公司。研發合作範圍廣,合作夥伴衆多,涉及世界知名企業、世界重點大學、研究機構、标準組織、産業聯盟等,研發産出數量多。

在通過國際化戰略促進技術創新方面,華為國際化通過資源獲取效應、逆向技術溢出效應、資源稀釋效應和内部控制成本效應對其技術創新投入和産出實現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但積極影響大于消極影響,總的來說國際化對企業技術創新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創新的貢獻(閉門造車還是走向國際)12

小結

通過資源獲取效應,華為獲取東道國創新性、互補性、異質性資源,廣泛吸納全球高品質人力資源、知識資源、技術資源、創新資源,為自身技術創新奠定資源基礎。華為積極與國外大學高科技實驗室合作設立研發中心,與海外研發綜合體聯合建立研發創新中心,承擔合作項目,合資建設或并購高科技公司等方式,鞏固已有技術,通過逆向技術溢出效應獲取和發展新技術,不斷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在内部控制效應方面,國際化初期華為經曆了内部控制成本激增、管理效率低、研發績效低的問題,逐步認識到調整和升級内部控制系統的必要性,并改革相應的管理體系和組織架構,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管理體系,有效提升了企業創新績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