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反複、即時配送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的大背景下,線上流量似乎再次回到了便利店行業的視野之内。美團的閃店倉業務,把隻做線上訂單的前置倉式便利店與消費者聯系到一起。不僅帶來便利,也成為種新的創業途徑。這個孵化自閃購業務的新業态已經在北京、成都多地落地,參與者中,既有像佳美樂購、熊本等有傳統商超背景的轉型産物,也有如海豚購、小倉生活此類創業項目。
閃店倉是美團閃購為實現“Everything Now(萬物到家)”而推出的一種以前置倉為主要經營形态,為用戶提供商品的即時零售新模式,依托美團外賣的配送網絡,為消費者提供最快30分鐘送達的便利服務。2020年年中美團閃購推出了“閃店倉”,2021年開始推廣。
傳統零售觀念中,無論是連鎖商超還是便利店,本質都是将線下人流轉化為銷售額。因此選址成為關鍵點,人流量密度大的社區、街道是商家必争之地。
閃店倉業态則有所不同。由于如美團等平台采用LBS模式(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務),創業者隻要接入這個體系,就可以不再關心最後一公裡配送、前置倉選址、運營管理系統和經驗等問題,隻需根據自己的長處設計在美團閃購上的店面,并在美團閃購指導下找到合适的前置倉位置,然後利用“閃店倉”提供的數字化運營支持進行商品選品展開運營就行了,後續的品牌輸出、最後送達消費者的配送,以及數字化的管理平台,全程都有美團閃購“閃店倉”的指導。
對于用戶來說,選擇這種模式的網絡便利店創業項目,會變成一個24小時在線的超級便利店,大大方便用戶的消費需求;而對于中小便利店老闆或者想進入便利店市場的創業者來說,這種網絡前置倉商業模式,能幫他們打造出數字小店節省時間和成本。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其中,美團閃購“閃店倉”的前置倉數量規模增長很快,最新數字是在500個左右,分布在一二線城市,2022年計劃覆蓋更多城市。
根據5月13日畢馬威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發布的《2021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20年中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19.3萬家,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銷售額為2961億元,便利店銷售額增速超過6%,連續五年實現增長。這個成績是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實現的,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便利店這個行業在中國發展的前景。
随着前店後倉的便利店新零售模式,以及前置倉生鮮模式的不斷布局,圍繞便利店和社區商業模式的變革在不斷加速。但從行業統計的數據能看出,大多數傳統便利店經營企業并沒有做好應對數字化挑戰的準備,因此營收的增速遠低于開店規模的增速。
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在5年後達到萬億,交易用戶規模也能達到5億。京東小時購品牌發布時也曾引用艾瑞咨詢研究表示,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預估到2024年将接近9000億。“30分鐘内萬物到家”這一美好願景背後的巨大市場吸引着美團、京東紛紛入局。美團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美團閃購的獨立品牌。今年推廣“閃店購”。而京東小時購業務也在今年開始試運營。 這些平台将為創業者帶來新的進入“便利店”行業的機會。也将促進傳統便利店的轉型。
面對即時零售的萬億市場,由于業務尚處早期,目前各家平台都尚未正面交鋒。但長期來看,如何洞悉商家需求,在用戶心智、供應鍊支持、履約配送方面做到更好,是即時零售平台必須要考慮的事。
END
求個“分享、點贊、在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