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園林生态文化系列講堂”
第五十五講:
“地球之腎”----
濕地系統特性功能及案例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從生态系統的角度來進行立法,标志着我國濕地保護進入法制化發展新階段。
直播時間:6月10日周五(明天),晚上19:30-20:30
免費收看,地址在文末
送書環節
《天然寶庫 濕地》
直播課中,将會抽取兩名幸運觀衆獲贈一本《天然寶庫 濕地》,快來參與吧!
課程内容
從濕地的定義來講,第一次給定了科學的濕地定義;同時,《濕地保護法》從濕地調查監測、預警以及生态保護的補償、補償規劃、修複等系統化、規範化、制度化,體現了濕地生态系統的完整性、連續性和整體性。
關于濕地最常見的問題:“濕地到底是什麼?”關于濕地的定義和術語很多,不同學者從各自學科角度賦予濕地不同的含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采納的《關于特别是作為水禽栖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是最具代表性的廣義濕地定義。
《濕地保護法》中,規定所稱濕地,是指具有顯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養殖的人工的水域和灘塗除外。”借鑒了《濕地公約》的規定,同時考慮到我國濕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續保護的需求。
濕地系統三個基本要素: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這三個要素相互影響。水文條件影響着土壤理化環境,土壤與水文一起決定了濕地中動植物的種類、數量。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以強調濕地對于地球生态系統的重要性。
能夠涵養水源,減輕洪水和幹旱的影響;
可以清潔被污染的水域、保護岸線、補給地下水。
維系食物鍊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提供獨特生境。
濕地建設與修複案例:八号橋大型仿自然複合功能濕地
主講老師:戰楠
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表水環境改善修複方向技術研究,重點是水體水質改善、污染水體治理技術、再生水回用于地表水體水環境維護技術。參與了多項國家和市級科研類項目。
聽課方式
★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書香園林生态文化系列講堂》本次課程頁面。
線上課堂
進入本次課程頁面
★ 點擊浮窗按鈕,收藏本次課程,就可以在“我的”頁面 > “我的收藏”裡看到課程鍊接。
★ 如何收看直播課程?需要下載App嗎?
答:無需下載任何App,打開微信即可收看。
★ 可通過手機或Pad在“首都園林綠化”微信公衆号點擊進入底部菜單欄,選擇“線上課堂”,點擊想要看的課程即可。
首都園林綠化線上課堂
知識滿滿、完全免費、不限人次的線上講座直播,大家呼朋喚友一起來聽吧~
文字、圖片:戰楠
排版:孫 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