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礦泉水燒開有沉澱物怎麼回事

礦泉水燒開有沉澱物怎麼回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8:14:00

長期以來,小編在微信後台經常會接到留言咨詢關于:天然礦泉水在冰凍後會變得渾濁、加熱後會積存白色沉澱物和漂浮物,是不是出現這兩種情況的礦泉水本身有什麼問題,這些東西是什麼?喝了後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礦泉水燒開有沉澱物怎麼回事(礦泉水燒開後積存白色沉澱物)1

礦泉水是地下水流經了含有某些特征組分的岩層,在特定的地球化學環境、水動力條件下,通過在地下深處岩層運移,長期與圍岩接觸,經溶濾作用、陰陽離子交換吸附、生物地球化學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學作用,使岩石中的微量和常量組分進入地下水,等富集到一定的濃度時就形成了各種類型的礦泉水。

礦泉水國家标準中規定: 有九項界限指标,包括锂、锶、鋅、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矽酸、遊離二氧化碳和溶解性總固體。

合格的礦泉水,必須有一項或多項達到界限指标的要求,其要求含量分别為(單位:mg/L):锂、鋅、碘化物均≥0.2,硒≥0.01,溴化物≥1.0,偏矽酸≥25,遊離二氧化碳≥250和溶解性總固體≥1000。

礦泉水燒開有沉澱物怎麼回事(礦泉水燒開後積存白色沉澱物)2

因此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并且經過土層和岩石的過濾作用,水質還是比較幹淨的。另外在後期的生産加工過程中,廠家會進一步對水源進行過濾、淨化、殺菌,使礦泉水達到飲用水衛生标準,因此大家完全不必擔心市場銷售的礦泉水會含有危害人體健康的細菌或病毒。

那麼,礦泉水燒開後的白色沉澱是什麼?

白色沉澱物就是老百姓通常說的水堿、水垢,科學的說法它叫硬度。

根據2001年1月1日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健康的水》中,美國環境研究員、營養學家、著名水專家馬丁·福克斯博士指出健康的水的标準是:含有一定量的硬度,要有一定量的溶解性總固體。其中硬度的别稱就是“水垢”,主要由鈣、鎂離子組成。

鈣鎂含量高的水在低溫結冰或者高溫燒開後,會有白色礦物質生成,該成分主要為碳酸鈣、碳酸鎂、偏矽酸鈣。天然礦泉水經加熱或冷藏後都會産生白色沉澱物,叫碳酸鈣,與将鈣片撚碎後形成的白色粉末是同一種東西。

在地層深處礦泉水中鈣是溶解在水中的,以碳酸氫鈣結構溶解于水中。礦泉水經礦泉水廠的深井汲取到水處理設備中,再經灌裝和運輸,水溫已經變化,鈣開始析出。如果再經加熱,水中的碳酸氫鈣分解成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水,沸水降溫後,碳酸鈣很快就沉澱,不影響礦泉水水質的清澈爽滑,不影響飲用。如果慢速加熱,一般看不見白色粉末,但容器多次使用後底部會有形同結垢的沉澱物。

礦泉水燒開後的白色漂浮物是什麼?

礦泉水燒開後産生了白色漂浮物,是因為礦泉水中富含偏矽酸的緣故,水在加沸時形成矽酸鎂、矽酸鈣,這種礦物質即使沸騰後也不溶于水,而是變成中空的微小顆粒漂浮在水面上,在水的表面形成白色漂浮物。這完全屬于正常情況,對人體沒有害處,可放心使用。

《GB8537-2018飲用天然泉水國家标準》“感官要求”中,特别規定肉眼可見物允許有少量的天然礦物鹽沉澱,就是指的上述現象。碳酸鈣是人體的重要鈣源之一,其人體内的留存率達34%,高于其它鈣劑,是價廉物美的補鈣劑。

一般來講,除了無任何添加的純淨水外,其他的水在煮沸後都會産生水垢。這是因為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硬度,而礦泉水更是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原水硬度在150mg/L以上的地區,礦泉水經加熱煮沸後會有此現象發生,且硬度越高越明顯。水質專家認為:飲用硬度在100—450毫克/升的水,是最有利于人體健康的。

礦泉水燒開有沉澱物怎麼回事(礦泉水燒開後積存白色沉澱物)3

綜上所述,如果你的礦泉水在加熱或者冰凍的情況下出現渾濁,那麼不要擔心,這是正常情況,可以放心飲用。

不過礦泉水雖然不适宜煮沸或冷凍,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冰凍後的礦泉水除了外觀差一些外,與平常并無兩樣。如果确實需要喝熱水,那煮沸後的礦泉水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隻是會流失一部分營養罷了。

并且不同種類的礦泉水加熱後的情況也不一樣,營養流失視水質而定,有的礦泉水同樣适宜煮沸飲用。

礦泉水最佳飲用方法,是在溫度40℃~50℃飲用。

最後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礦泉水不可以反複煮沸,一般加熱到80℃~85℃不會出現什麼問題,而這種水溫十分适宜用來泡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