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南北少數民族服飾在款式上的區别

南北少數民族服飾在款式上的區别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8 22:44:55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五十五個是少數民族,且都有其風格鮮明的民族服飾,但唯獨占人口大多數的漢族,沒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這是為什麼呢?

南北少數民族服飾在款式上的區别(到底什麼才是漢民族服飾)1

這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漢民族的服飾在各個朝代都有所變化,沒有形成統一的樣式。第二,自從清朝入關,實行“剃發易服”政策後,漢民族的服飾隻能在寺廟道觀、戲台、葬禮等特殊場合使用,讓其出現了兩百多年的空白期。第三,就是建國後随着現代服裝,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使傳統民族服飾的恢複變得更加困難。

但随着最近這些年,國家經濟的繁榮和傳統文化的逐漸複興,傳統民族服飾被重新重視起來。2001年來中國參加APEC會議的各國領導人,一起穿上“新唐裝”的照片,在國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新唐裝”是根據清朝“馬褂”設計而成的,和真正的唐朝服裝根本沒有任何關系,這也讓許多人都暗暗堅定了,要複興傳統民族服飾的決心。

2003年11月22日,位于鄭州的青年王樂天,穿上了和朋友在工作室,親手縫制的漢代服飾,走到了二七塔下的商業街上,吸引了很多人注意并登上報紙,媒體将他稱為“當代漢服上街第一人”。王樂天的行為,很快在網上引起熱議,學術界也開始重視起來,并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漢服研究者,他們對“漢服”進行了重新定義,并且對其服飾特點進行了梳理總結。

南北少數民族服飾在款式上的區别(到底什麼才是漢民族服飾)2

“漢服”原本指漢代服飾,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西漢著作《獨斷》中,其記載為:“通天冠,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禮》無文”。學者們通過研究,把它的概念引申為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将其稱“漢裝”、“華服”、“華夏衣冠”。在時間上也将其擴展至,上起黃帝即位,即《易經》記載的:“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下至明末的約四千年。

至于漢服的特點,學者們通過對各朝代服飾的比較研究,将其歸納為四點即:“交領右衽”“寬衣廣袖”“系帶隐扣”“上衣下裳”。那麼這幾個特點都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交領”就是領口的衣襟,要左右相交于胸前中線。“衽”就是衣襟,“右衽”指左側衣襟在上,壓住右側衣襟。雖然在漢服的發展中,也出現過“直領”和“盤領”(盤領也是“右衽”,隻是領口不相交,而是圍着頸部盤至右側),以及個别的“左衽”,但從商朝開始,4000多年間,“交領右衽”一直是漢服的主要款式。

南北少數民族服飾在款式上的區别(到底什麼才是漢民族服飾)3

其次,就是“寬衣廣袖”。東漢著作《釋名·釋衣篇》解釋:“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區别于西方立體貼身剪裁的緊身穿衣風格,中國人習慣平面剪裁,穿寬松的衣服。中國傳統的漢族服飾,基本上都是寬衣廣袖,這樣即不拘束身體,又顯得雍容大度、莊重、典雅,且不失飄逸靈動。在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畫作中,人物衣帶有如被風吹拂,人稱“吳帶當風”,将寬衣廣袖的飄逸美感,展現得淋漓盡緻。

再次,“系帶隐扣”也是漢服的特點。漢服的衣服一般沒有扣子,而是用系帶以固定衣服。一般漢服有兩對帶子,在左右側腋下,和左右衣襟各有一對,穿衣時将兩對帶子分别打結系住,用以固定領口,還有就是在腰上,要系上寬大的腰帶。

最後就是“上衣下裳”,《釋名·釋衣裳》解釋:“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今天出席重要場合,人們習慣穿西服,但在中國古代,出席隆重儀式時,君主和百官的正式禮服,都是“上衣下裳”,就是上身穿衣,下身穿裳,這裡的裳,讀cháng,指裙子。在日常生活中則穿“深衣”,“深衣”就是把上衣和下裳連在一起,《禮記》記載其長度為:“短毋見膚,長毋被土”,即短不能看到皮膚,長不能拖到地面。

南北少數民族服飾在款式上的區别(到底什麼才是漢民族服飾)4

當然,除了以上四點外,漢服在紋飾、顔色、面料、文化内涵等方面,還有很多非常獨特的特點。但在漢服缺失兩百多年後,又有衆多風格的情況下,能概括出其基本風格,就向前走了一大步,離實現漢服複興也不會太遠了。相信随着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人有能力也有智慧,一定能讓漢服重新為大衆所接受,成為中國一張靓麗的名片。

學習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這裡是德泉國學堂,感謝您的觀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