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腦門上的傷疤好了?01昨天帶蓁寶下樓,遇到樓下一位好心的阿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孩子腦門上的傷疤好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01
昨天帶蓁寶下樓,遇到樓下一位好心的阿姨。
阿姨習慣性地問:“好了嗎?”
我說,好了,然後趕緊拉着蓁寶走了。
看到這位阿姨,我真的很想說,有時候善意的提醒和關心,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去年4月,我家蓁寶在幼兒園磕傷了。傷口縫合後,小妞腦門上綁着紗布,我帶她去輸液,剛好碰到這位阿姨,于是我簡單跟她聊了一下蓁寶磕傷的事。
從那以後,這位阿姨就對蓁寶表現出了無比的關心。
見了我們,十回裡得有八九回她會撩起蓁寶的頭發,問:“落疤了嗎?我看看。”
要不就是,“沒事沒事,孩子再長大些,就不明顯了。”
一開始,我是很感激她的關心的。
後來我想,目前看來,疤痕怎麼也是落下了,就看以後怎麼變化了,希望随着孩子長大,疤痕越來越淡吧。
但這個事我們得淡化處理,不能總跟孩子提,免得她自卑。
所以,那位阿姨再問傷疤的事,我就有點不樂意了,您這關心,是揭人傷疤式的關心啊!
後來我委婉地跟阿姨提了一下,再後來,阿姨果然不再撩起頭發看了,但言語上的關心還是有的。
見了面會問,好了嗎?
我說,好了。
好吧,這樣已經好很多了,不是嗎?
02
我有一段時間很是為蓁寶的吃飯問題發愁。
小朋友又瘦又不高,身高、體重跟同齡小朋友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偏偏她還不愛吃飯,把我愁壞了。
小區裡有位媽媽,特别關心我們,每次見了蓁寶,總是一副關切的表情,“孩子,看你瘦的,要多吃飯呀!”
或者對我說:“看你家孩子瘦得跟豆芽似的,看着就發愁。”
我對她這種關心真是無語了,您是有多愛說紮心話呢!
有一段時間,我見了她,都想繞着走,就怕她一如既往的關心。
現在蓁寶看着胖一些了,這位媽媽說:“你家孩子比小時候真是壯多了,那時候太瘦了……”
好吧,這種關心,也挺讓人不舒服的。
我能說我怕了她這種關心嗎?
後來我聽另一位寶媽說,這位媽媽愛關心孩子,在我們小區是出了名的,尤其看到誰家孩子長得瘦,聽到誰家孩子不愛吃飯,她都會好心好意地提醒,規勸一番。
可是,這種關心,真的很讓人不愛聽呀。
03
跟幾位朋友聊天,她們說自己也遇到過被别人過度關心的事。
我一位朋友說,她剛懷老大那會兒,想要一個女兒,這個念頭特别強烈,可她的肚型偏偏很像男孩。
于是不管她走到哪裡,都有好心的阿姨跟她打趣,看你這肚子,八成懷的是個大胖小子。
朋友很郁悶,她真的想要個女孩呀。
有一天晚上吃完飯她去溜彎兒,路邊上坐着聊天的一位老太太指着她的肚子問,幾個月啦?吐不吐啊?懷的是男孩吧?
朋友的火氣一下子上來了,真想劈頭蓋臉地怼回去,可她又想人家也是好意,于是忍了下來。
後來,朋友生了女兒,回想起那段日子,朋友承認自己那會思想有點極端,但每個人都對她指指點點時,她也真的不開心。
另一位朋友說,她姐家兒子一歲前眼睛做了手術,多少看起來有點問題,明眼人都看得出。可姐姐家鄰居偏偏每次都要提,還一副“我是為你好”的樣子,朋友姐姐很生氣。
朋友姐姐有一次忍無可忍,說:“真要為我好,就别總提這事了,裝作不知道不行嗎?那樣我會高興點。”鄰居被怼,還有些憤憤不平,不過後來果然提的次數少多了。
第三位朋友,幾年前母親去世了,她自然傷心不已。
此後有一段時間,她走到哪裡,都能收到周圍鄰居們關注的目光和詢問。
有的阿姨說,“你媽媽多好的人啊,怎麼就去了呢?”
也有人說,“你媽媽不在了,最可憐的就是你爸爸了,還找不找後老伴兒了?”
朋友說,聽到這樣的問候,她并沒有感覺到多麼關心,隻覺得紮心。感覺她好不容易慢慢愈合的傷口,又一次次被人揭起暴露在陽光下。
她真是既憤怒,又傷心,和無奈。
我們總結,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打着關心人的名義,其實更多的是給人找不痛快。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說,最高的禮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說點什麼和做點什麼,而是得體和有分寸,以讓對方感覺有用或舒服為原則。
我想,尹老師這話真是一針見血。
結語:
養娃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收到别人的關心、指導,不可否認,大部分人的本意是好的,給我們提了寶貴的建議,讓我們少走彎路。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隻是一味地表達他的關心,而不考慮别人的感受。也沒意識到,當他這樣做時,其實是一再提醒别人不想提起的事,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
别人越想淡化一件事,他偏要一再提起。
遇到這種人,我們也别總忍着,該提醒就提醒,該怼回去就怼回去。不然,難受的是自己。
生活中,你遇到過這種人嗎?歡迎來讨論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