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戰争貫穿了我國整個古代史,而玉門關、陽關、雁門關、嘉峪關等等就是古代修築在長城及周邊的重要關隘,是我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的一部分。
絲路
那麼,這些關隘都在現在的什麼地方呢?
1、玉門關和陽關
關于這兩個關隘的詩詞很多,二者均在絲綢之路,但并非同一座關隘。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沙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渭城曲》 王維
絲綢之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骠騎将軍霍去病率兵西征,擊敗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同年,漢分河西為武威、酒泉兩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在河西又增設張掖、敦煌兩郡,同時建玉門關和陽關。
從此,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為西漢王朝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關隘。
玉門關遺址
玉門關,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陽關,因位于玉門關之南(古代山南水北為陽),故名,故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
陽關故址
玉門關和陽關基本上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分界點,所以,“西出陽關無故人”;因此,“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和陽關見證着當年強漢盛唐的赫赫武功。
宋朝之後,由于軍力衰落,中原王朝無力掌控西域,玉門關和陽關逐漸被廢棄。
2、雁門關
雁門關,大約在宋朝最為有名,楊家将争戰雁門關的事迹世代相傳。
雁門關
其實,雁門關在今天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
所以,宋朝的北方領土從未突破山西和河北。
雁門關建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時,在這裡,趙武靈王曾大敗林胡,李牧曾大敗匈奴十萬大軍,蒙恬曾率三十萬大軍出雁門,大破匈奴,将匈奴趕至陰山以西。
至漢朝,衛青、霍去病都曾從雁門關出發,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
元代曾在雁門關設千戶所,關城被毀。
雁門關
至明朝,雁門關重建,但随着清朝的入主中原,雁門關逐漸失去原來的作用,遂被廢棄。
如今的雁門關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嘉峪關
嘉峪關,公元1372年建于朱元璋之時,是明長城最大的關隘,也是大明版圖的最西端。
嘉峪關與玉門關、陽關
嘉峪關位于玉門關以東,建在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扼守着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
嘉峪關南邊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邊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僅15公裡寬。
嘉峪關西部地形開闊,是非常重要的古戰場,東邊則為絲路重鎮酒泉。
嘉峪關
嘉峪關是明朝的最西端,而玉門關和陽關則是漢唐西進的起點,表明了西域從宋朝開始已然不能被中原王朝所掌控。
公元808年,大唐的安西都護府陷落,從此之後,近一千年的時間,中原王朝不曾踏入西域。
直至,公元1757年,乾隆平定準噶爾,西域重歸中原王朝,從此西域被命名為“新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