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盈昃,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曾經我以為“賭書消得潑茶香”是美好的,果然前塵足迹總在時間的沖刷下顯得模糊不清,撕開曆史的衣裳,百孔千瘡,傷痕累累,落日餘晖散在眼中,原來清照一生都不易安。
曾經剛接觸李清照時,老師便以前期後期将她的一生割裂,前為喜後為悲,以此為基礎讓我們去學她的詞文,殊不知一個人的際遇怎能這般就可定奪。
曾經我以為《聲聲慢·尋尋覓覓》寫于後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故人不在,山河傾圮,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但若我們再仔細去看清照時,沒準梧桐上落的不是細雨,而是她的熱淚,其上有她對身居“長門”的孤寂與無奈。
今天我們便以《聲聲慢·尋尋覓覓》去探究易安居士的婚姻生活,聽起來很荒唐是吧?這不是因金兵侵占都城,宋人南渡的愛國詩嗎?這不是趙明誠死後清照懷念他而寫的嗎?這不是歎物是人非山河不在的嗎?我隻能說或許是。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第一、我想說一說我的感悟,這首詩對我而言如果非說是後期寫的,我也信,畢竟其間的凄苦濃愁實在太重,比之黑雲壓城城欲摧也不足為過。因其寫作時間不詳,故于我看來倒看不出國破家亡的意味,隻看出她婚姻的不幸,這個在下文會詳細說來。
第二、曾有幸拜讀過陳祖美女士所著的《李清照評傳》,其中對《聲聲慢·尋尋覓覓》的寫作時間和情感有獨特的觀點,這個也放在後文去說,現在我們先來說一說我們當初認為的那段讓人覺得美好的愛情。
01
賭書潑茶和蹴罷秋千這段往事便是蒙蔽我們雙眼的直接證據吧,李清照曾在《金石錄後序》中言:“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如此生活,若平安無憂健康老去倒也不失為美談。“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更覺兩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可除了這些,其他我便看不見什麼了。
李清照在十八歲時嫁與二十一歲的趙明誠,彼時真可謂郎才女貌,“每朔望谒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趙明誠這時對李清照還是不錯的,畢竟二人有相同愛好,趙明誠每月初一和十五都會去相國寺購買碑文,其實這時夫妻二人生活不是很富裕,相對來說還較為貧儉,不過愛好總能克服種種困難。趙明誠便用衣物換錢,以此來購買古玩,再帶一些零嘴兒回去,夫婦二人就着茶點果實相對展玩碑文,溯洄古時,品味樂趣。
好景不長,婚後第二年,也就是徽宗崇甯元年,李清照其父李格非便因新舊黨争的風波,被列為元祐黨籍,不僅降其官職,還不許他在京城任職,此時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卻一路升遷,此前兩家結親,雖官職有些微差距,但才子佳人到底算門當戶對。可這回不一樣,政治黨争從來便是無法和諧的,既不能從中斡旋,也不能保持中立隔岸觀火,要麼選擇其一要麼決裂,不然隻能如李商隐那般,終身陷入牛李黨争,痛苦一生。
罪臣之女,高官之子,雲泥之别,怎能歡好?次年,也就是崇甯二年,朝廷下诏“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李清照本來便因兩家黨争而顯得左右為難,诏書一下更是将她捶入泥潭。偌大的京城容不下她了,熙熙攘攘,都不屬于她。無奈,她隻得收拾行囊,遠離京城,奔赴濟南原籍,投靠爹娘。
02
新婚夫婦,此番離别,應當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但是李清照做到了,趙明誠呢?其父趙挺之正在瘋狂汲取雨露,他的枝幹早在不知不覺中便圈占了朝廷的一席之地,他想要霸占更多的地盤。他努力生長,變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其綠蔭将趙明誠這棵小樹遮擋,讓他在大樹的蔭蔽下,欣欣向榮。趙明誠仿佛忘記自己這位結發妻子了,他将她撇在浮沉裡,任其飄搖,也不回頭看她一眼,所以趙明誠愛她?未必吧!不然為何李清照要寫《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别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此時的她如梧桐那般,蟋蟀稍鳴,便瑟瑟發抖,驚落滿身黃葉。她思念京城中的愛人,但愛人與她相隔千裡難以相見。其實這時候趙明誠對李清照的感情就應該出現裂痕了,同床都能異夢,何況經年才見?不然她為何要“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當然,我承認其間包含着對朝廷風雲變幻的擔憂,可是作為剛結婚的夫妻來說,思考最多的還應當是另一方的态度,從李清照詞中其實能看出,趙明誠的感情早就飄忽不定了。
後蔡京罷相,又複位,此時的朝廷不知更新過幾次,但此時利箭的矛頭卻不是那些元祐老臣,災難悄無聲息地包圍住了趙家。宋徽宗大觀元年,三月,趙挺之被罷官,不久病逝。蔡京怎可能因趙挺之一人之死而放過他那一衆族人,于是污蔑,入獄,戕害緊鑼密鼓地進行着,好在因證據不足,不能将趙家逐一擊破。趙明誠的大樹倒了,倒下之際壓彎了他這棵小樹苗,京城給不了他原有的庇護了。
03
“後屏居鄉裡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夫妻二人回到青州,過起了半隐的生活。這十年,便是“賭書消得潑茶香”故事的來源,我并不覺的這時有多麼美好,隻是算波蕩起伏生活中的一方淨土罷了,我也無法接受此時這段愛情是平等的那種說法。兩人共同勘校書文,我隻能認為是知己或者朋友般,有着相同愛好,但趙明誠的真心早不在李清照身上了。為何會這樣說呢?
屏居青州十年後,趙明誠已能外出為官,不久知萊州。但是他為何不帶李清照同去,李清照還是罪臣之女?元祐黨籍碑早被毀了。那是我們清照不願跟随,想繼續待在青州賞山水美好?外出為官是可以帶着自家妻兒老小的,那麼趙明誠為何不帶?請看《鳳凰台上憶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奁塵滿,日上簾鈎。生怕離懷别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從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就能看出,是趙明誠自己不願意帶。若是想知道為何不帶,便要先了解“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中的典故。劉義慶《幽冥錄》記載: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的劉晨和阮肇一起去天台山采藥,後迷路,不知如何歸家,天色已晚,二人早已饑腸辘辘,找路途中遇見二女子。兩位女子将二人帶回家,好酒好菜招待,後結為夫妻。這便是武陵人遠的故事,和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沒有關系。
“煙鎖樓台”,便是來源于蕭史弄玉之事。《列仙傳拾遺》既記載“蕭史善吹箫,作鸾鳳之響。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數年,鳳凰來止。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數年,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去。”
為何要在這裡引用這個典故呢?其實吧,是趙明誠有二心了,趙明誠也想尋“天台之遇”,趙明誠也想和别人乘鳳乘龍而去,不然為何妻子泣淚《陽關曲》千遍,他依舊鐵石心腸不願攜同其妻。讀者聞之都感動淚目,何況身臨其境。一個人若是不愛了,那麼另一個人所作所為在他眼中都是跳梁小醜顯得異常可笑。李清照本因無嗣而困苦不已,趙君此番還想尋新人,内心怎麼可能不糾結不難受。所以,這些詞曾經看隻單純覺得表達了思夫之情,對,表達了,然後呢?這都是表面,她可不是單純地去發牢騷,而是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李清照此時也陷入迷途不知去處了。
04
後清照去萊州找趙明誠,本以為夫婿見她能有小别歡喜之情,但是得到的是什麼呢?是她的《感懷》詩: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寝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我看講解都是說李清照來萊州探望趙明誠,而趙明誠因事務繁忙而冷落了李清照,李清照發不滿之情。
是嗎?《鳳凰台上憶吹箫》可是在《感懷》詩之前所寫,都經曆“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了,夫妻二人還能如膠似漆?此時的她可不僅僅隻是受了委屈而發女子牢騷之态,她是真的不被别人待見了。趙明誠見她來萊州,并未表達任何喜悅之情,依舊是尋花問柳将她抛之腦後,這種心态才是絕望的。雖端坐于室内,但和冷宮有何區别?
所以以前看李清照前期詩詞時,真的以為她隻是因為丈夫不在身邊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殊不知,她遭遇的委屈我們根本不懂,還傻乎乎地說“李清照又開始撒狗糧了”。
在我看來,哪有前期後期之分,婚姻中,我也并未看出她有多麼幸福,夫婿心都遠了,何來幸福可言。我還是喜歡未出閣時的清照,那時的她有父親母親疼着,年紀尚小,不必傷春悲秋,隻需寫着“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這般清新脫俗的小詩,當别人眼中的才女就好。一生天真下去,不必因人悲歡。
05
說了這麼多,我們現在來說正題,《聲聲慢·尋尋覓覓》。
首先我來說一說我的感悟。
起句以十四字疊詞來寫,且情緒變化層層遞進,有起有伏,先以一“尋”字起,一般在我看來,尋物隻有這物存在才會去尋,人不會無端去找并不存在的事物。若此時趙明誠已死,哪怕她上泉碧落下黃泉,也隻能兩處茫茫皆不見,這種尋找其實顯得很空虛,沒有實感,因為李清照一開始就知道根本就尋不到,那這種“尋”還有什麼意義嗎?是沒有意義的。
但此時趙明誠沒有死便解釋得通了,我知道你在,我拼命尋找,但你不斷拒絕我的邀約,始終于暗室藏着,哪怕我哭天搶地,你都視若無睹,這種尋找是有具體的對象的,她就是在尋趙明誠,但趙明誠不理睬她,将她的情感當做可有可無的輕煙,散去便散去了。
正因為自己的情感情緒沒有人重視,所以才會抒發出“凄凄慘慘戚戚”之狀。“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便顯得理所應當。
最近常讀易安詞,她前期寫的詞給我的感覺就是這首詞裡面隻有一個人,不管是“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還是“沉水香消人悄悄,樓上朝來寒料峭”,都未脫離閨閣的桎梏,故《聲聲慢·尋尋覓覓》也是此感。
但讀後期詞,她身邊倒多了些人,“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其實這時的她才更孤獨,經曆過國破家亡,回憶便更為痛苦,正所謂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體會,詩無達诂,我隻是千分之一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獨特的殿堂。
06
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下陳祖美女士在《李清照評傳》中的看法,她不僅認為此詞寫于趙明誠活着之時,還應當寫在《鳳凰台上憶吹箫》之後。《聲聲慢·尋尋覓覓》中有“晚來風急”,我看過很多版本的書籍,基本上都承認是“晚來風急” ,但此書中認為以“曉來風急”來解釋,才解釋得通前因後果。
為何?其實趙明誠不待見李清照還有一大原因,“趙君無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明誠擁有這麼多妾也未誕下子嗣,其實可以發現一些端倪,估計和趙明誠自己有關。但是古代可不會這樣認為,他們一股腦兒地将所有的錯誤歸咎于女性身上。“無嗣”一朵陰雲時刻籠罩于夫妻二人頭上,縱陰雲密布無風無雨倒也還好,就怕狂風肆虐,傾盆大雨,電閃雷鳴,此陰霾時刻遁于身邊,長久下去,便能成為李清照心中的難言之隐。
《李清照評傳》中談論“曉來風急”與《詩經·邶風·終風》有關,“終風且暴”,此處的暴是為急驟猛烈之意,《爾雅》“釋天”篇有語“日出而風為暴”。第一次看這種說法,其實我是挺驚奇的,曾隻覺得“晚來風急”是單純寫景之句,究其根本,以小見大,才能明白此句之妙。
如果是“晚來風急”,《聲聲慢·尋尋覓覓》的時間範圍則被框死于黃昏階段,從開頭的“尋尋覓覓”到“怎一個愁字了得”,隻能看做一時之感,但“曉來風急”便能感覺時間之長,從早到晚,内心不僅要經曆一天的煎熬,其心境還得被窗外的景色所肅殺,這樣寫,以我的角度來看其實更妙。況秦觀《迎春樂》中有“早是被、曉風力暴”之句,故“曉來風急”未必不好。
此書更認為“怎敵他曉來風急”與《詩經·衛風·碩人》有關。此篇倒沒有說什麼實質性的事情,隻描寫莊姜嫁與衛莊公的場景有多盛大,莊姜有多美麗:“碩人其颀,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蛴,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節選)
相信隻要去看《詩經》都能在解說那裡看到《毛詩序》中的觀點,《毛詩序》不以表面去談論,總喜歡深入挖掘,探索背後的種種,語言犀利。故《毛詩序》曰“《碩人》,闵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闵而憂之。”“終以無子”四個血淋淋的大字,仿佛為《聲聲慢·尋尋覓覓》撕開另一道口子,莊姜的遭遇與李清照的遭遇何其相似。都是以“無嗣”被丈夫惡之。
07
再結合前面李清照寫的有關婚姻不幸的詞篇,《聲聲慢·尋尋覓覓》這般解釋是完全可以的,于情于理都是無錯的。寫于後期說其有憂國之思境界當然可以拔高,但是她也隻是位深處于牆垣中的婦人,她的肺腑之言我們也得細心去傾聽,若衆人隻想捧她于神壇,不去窺探她的内心世界,那麼她不是顯得很孤獨?畢竟她曾經也是如此的鮮活。
讀《金石錄後序》時,我就覺得,趙明誠你要李清照怎樣待你你才能回她等價真心啊?哪怕作序,她也未将趙明誠“缒城宵遁”之事寫出,也未将他思天台之歡寫出,筆下全是趙明誠對金石學的貢獻,筆下全是對亡夫的稱贊,就連趙明誠死後“殊無分香賣履之意”的絕情也隻淡淡掩去。
李清照在經曆千帆磨練後,也在用最純淨的筆為趙明誠保留男人該有的尊嚴。所以,對我而已,可能有些極端,那就是趙明誠根本配不上這麼好的李清照。
當然,我們别去心疼或可憐她,畢竟她這麼好強,我們隻需翻開泛黃書卷,以最真摯的情感贊美這位風華絕代的千古才女就行了。我們懂她,卻不憐她,才是現下最好的狀态。
參考書籍:
陳祖美《李清照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
盈昃,一個愛詩詞、愛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願望是“一生好入名山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