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數據有分析監督追溯的能力

大數據有分析監督追溯的能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0:13:38

大數據有分析監督追溯的能力?有的地方幾十家三甲醫院互認檢查檢驗結果,但在互聯網醫院,别家醫院的報告數據卻不被認可,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大數據有分析監督追溯的能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大數據有分析監督追溯的能力(線下檢查結果能互認)1

大數據有分析監督追溯的能力

有的地方幾十家三甲醫院互認檢查檢驗結果,但在互聯網醫院,别家醫院的報告數據卻不被認可

線下檢查結果能互認,線上為何行不通?

閱讀提示

“數據孤島”問題也是互聯網醫院發展中的“堵點”之一。數據不互通,容易帶來重複和額外檢查,浪費醫療資源,增加患者看病成本,也不利于醫生對病情進行綜合判斷考量。專業人士指出,互聯網醫院應加強頂層設計,定位平台化發展,打破“數據孤島”,同時,還應完善監管制度,保障患者隐私安全。

遼甯沈陽的郭悅,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她一直通過互聯網醫院複診,“線上就診高效便捷,藥品直接從醫院藥房送到家,安全可靠”。

但是,郭悅直言,在互聯網醫院就診也有繞不開的難題,“我在家附近的二甲醫院檢查甲功三項,再到另一家互聯網醫院複診,以前的報告數據是不被認可的,需要重新做檢查。”郭悅在長期跑醫院的過程中還發現,遼甯幾十家三甲醫院互認檢查檢驗結果,但是放在互聯網醫院上卻行不通。

《工人日報》記者在遼甯、北京、深圳等多地采訪了解到,很多互聯網醫院處于“數據孤島”狀态,患者的生命體征信息、疾病信息、影像檢驗報告、互聯網診療記錄、藥品使用等基礎數據并不能在醫院之間共享,各互聯網醫院幾乎“各自為政”。此外,作為信息互聯互通的另一面,互聯網醫院用戶信息安全問題也受到關注。

打破“數據孤島”方便患者線上就診

“實現患者既往就診信息共享,有利于醫生對病情進行綜合判斷考量,還能有效利用各家醫療資源,避免重複和額外檢查,浪費醫生、患者時間。”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務部主任張甯波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中說。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診室主治醫師李雅琴表示,與面對面就診相比,線上問診無法直接觀察患者情況,醫生給出的建議會相對保守。“如果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醫院系統,讓不同醫療機構共享患者的檢查報告,能有效避免患者口述不準确的情況,讓患者線上就診更加高效便利。”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公立醫院建設的互聯網醫院,相互之間也尚未實現全面的互聯互通。

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指出,公立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要打破“數據孤島”,提高信息溝通效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定位平台化發展,采取政府搭建互聯網醫療信息平台或者利用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實現醫療健康信息的互聯互通。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務處處長、互聯網醫院辦公室主任胥雪冬認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患者診療資料共享,這需要醫療機構确保病例資料和檢驗檢查等數據的完整性、準确性和及時性,以及信息接口等做到技術規範統一,完善互聯網醫院與共享平台的數據接入和授權機制,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以及患者隐私的安全性。

既要互聯互通也要保障信息安全

互聯網醫院就診數據互聯互通的另一面是患者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在線上就診過程中,患者的生命體征、疾病、診療記錄等個人信息都需要在線上進行傳遞,信息安全存在洩露隐患。

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民陳芳玲幾乎每月都會在互聯網醫院問診。談起信息洩露,她表示,在大數據時代,這是無法避免的。“但如果在靠譜的線上醫療機構就診,我認為信息安全還是能保證的。”

張甯波指出,正如某些移動應用能通過後台收集數據,了解用戶喜好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廣告推送,互聯網醫院也同樣存在數據安全風險。

“但是,醫院有明确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保護患者隐私。醫生日常操作也需要設置密碼管理。”張甯波說,“若因診療需要,查詢患者既往就診情況,操作系統會嚴格對應到每位醫生的工号。”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務管理部部長謝志毅表示,設立互聯網醫院需要經過嚴格的安全資質審查,醫院也會按照線下診療的隐私保護标準同步要求線上診療。

在胥雪冬看來,完善監管制度、優化監管技術手段,以及建立數據洩露應急預案,需要被納入互聯網醫院常态化安全管理體系的重點工作範疇。

根據《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信息系統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實施第三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2022年2月公布施行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也提出,醫療機構應建立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隐私保護等制度,并與相關合作方簽訂協議,明确各方權責關系。

讓互聯網醫院作用進一步發揮

據了解,一些地方已經針對互聯網醫院信息互聯互通作出嘗試,有的還針對互聯網醫院患者信息保護出台了更為詳細的規定。

2017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30家試點醫院全部實現電子病曆信息的共享調閱。謝志毅告訴《工人日報》記者,作為此次試點醫院之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已經實現了電子病曆信息共享,隻要患者授權同意,醫生可以調閱查看患者在非本醫療機構的相關診療資料。

沈陽一家三甲醫院内科主任醫師周雯在采訪中表示,目前,部分地區已經探索成立區域醫療集團,集團内部醫院能共享患者信息。

在患者信息保護方面,去年,甯夏印發了《甯夏互聯網醫院不良執業行為積分管理辦法(試行)》,其中包括互聯網醫院發生未妥善保管患者信息,非法買賣、洩露患者信息,以及發現患者信息和醫療數據洩露等問題,并未立即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時,将對涉事醫院進行相應處理。

互聯網醫院的産生順應了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給群衆就醫帶來了切實便利。但記者在多地調查采訪發現,很多互聯網醫院處于“建而不用”“雷聲大雨點小”狀态,互聯網醫院要想從“花架子”變成“真把式”,需一一疏通醫保支付尚未普及、醫生積極性不高、數據無法互聯互通等“堵點”。

張甯波認為,互聯網醫院如果利用得好,未來能發揮的作用将不止于尋醫問藥,例如,可以充分發揮其整合線上線下診療功能,做好院後管理。“若收費項目适當放開,互聯網醫院還能根據群衆健康情況、需求,配備相應的健康管理師,甚至為其制定合适的運動、飲食方案等,助力提高社會整體健康水平。”(記者 窦菲濤 劉旭 劉友婷)

來源: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