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治療百病?【治未病】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中,有一種古老而實用的内病外治方法——捏脊,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捏脊治療百病?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治未病】
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中,有一種古老而實用的内病外治方法——捏脊。
捏脊療法是指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該療法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症,所以又稱“捏積療法”,屬于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捏脊具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髒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
背部與髒腑密切相關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由于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布區又為髒腑背俞穴所在,迫髒近背,與髒腑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整髒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經後世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其逐漸發展成為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三指法”,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撚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兩指法”,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桡側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撚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而選用。
具有代表性的馮氏捏脊
“兩指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譽為小兒推拿精品的馮氏捏脊療法。
馮氏捏脊療法是全國著名老中醫馮泉福教授在祖傳四代、曆時150年的臨床經驗上總結歸納出的一套成熟可靠的中醫特色療法。臨床證明,馮氏捏脊療法對小兒的常見病如厭食、便秘、營養不良、夜啼及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等病的防治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馮泉福老先生經過多年的潛研,把馮氏醫家祖傳四代的捏脊手法分解成七種手法為一體的治療手段,并作了詳盡的說明。
推法:推法是捏脊術中的第一個手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術者用雙手食指第二、三節的背側緊貼着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自下而上均勻而快速地向前一推。這個手法在運用時應注意的是,術者雙側食指在向前推動的瞬間,力量不可過猛,如果力量過猛,容易出現滑脫,或劃傷患兒的皮膚。
捏法:捏法是捏脊術中的第二個手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術者在上述推法的基礎上,雙側拇指與食指合作,将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捏拿起來。這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捏拿皮膚的面積及力量都要适中。捏拿面積過大,力量過重,影響施術的速度,患兒也會感到過度的疼痛。捏拿面積過小,力量過輕,患兒的皮膚容易松脫,而且刺激性小,影響療效。
撚法:撚法是捏脊術中的第三個手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術者在捏拿着患兒施術部位皮膚的基礎上,拇指與食指合作,向前撚動患兒的皮膚,移動施術的部位,左右兩手交替進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海邊的波濤向前滾動。這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左右兩手配合要協調,向前撚動時不要偏離督脈,撚動的力量要始終均勻适中,中途不能停頓,也不要松脫,一鼓作氣,從督脈的長強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或風府穴)。
放法:放法是捏脊術中的第四個手法,也就是上述推、捏、撚三個手法綜合動作後,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進,皮膚自然恢複到原狀的一種必然結果。這個動作的瞬間掌握得當,可以使整個捏拿過程出現明顯的節奏感。
提法:提法是捏脊術中的第五個手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術者從捏拿患兒脊背第二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兒督脈兩旁的髒腑俞穴處,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合作分别将髒腑俞穴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向後上方用力牽拉一下。目的是通過這個手法,加強對某些背部髒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調整小兒髒腑的功能。這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年齡大、體質強的力量可重一點,年齡小、體質弱的力量可輕一點。這個手法如果運用得當,在重提的過程中可發出清脆的聲響。
揉法和按法:揉法和按法是捏脊術中的第六、第七個手法,這兩個手法在馮氏捏脊療法中是同時應用的,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術者在捏拿小兒脊背結束後,用雙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兒腰部的腎俞穴處揉中有按,按中有揉。這兩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壓的力量不可過強。因施術面積僅有拇指腹部的大小,力量過強會使患兒感到異常疼痛。
需要強調的是,提法中要根據小兒的具體病證進行辨證選穴:
厭食:大腸俞、胃俞、脾俞。
腹瀉:大腸俞、脾俞、三焦俞。
嘔吐:胃俞、肝俞、膈俞。
便秘:大腸俞、胃俞、肝俞。
煩躁:肝俞、厥陰俞、心俞。
夜啼:胃俞、肝俞、厥陰俞。
多汗:腎俞、厥陰俞、肺俞。
尿頻:膀胱俞、腎俞、肺俞。
此外,小兒如果頭部的五官症狀比較明顯時,如雙眼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鼻周潰爛;牙齒松動,牙龈潰爛;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咬牙驚悸等,具有上述症狀中的一種或數種,均可在施術時捏至風府穴。
捏脊療法的禁忌
馮氏醫家在長期治療小兒疳積的過程中體驗到,為了更好地達到滿意的施術效果,某些影響施術效果的飲食或調料,也應在施術中和施術後加以禁食。這些食品和調料主要是芸豆、醋和螃蟹。
芸豆是一種扁豆成熟後的種子,從現代科學來講,其含有較高的植物蛋白及鈣、磷、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用的營養素,但是這種食品煮熟後,質地黏膩,不易消化、吸收。因此,馮氏醫家把它列為積疳病兒的禁忌食品,特别是在施術期間不能食用。
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調料,同時中醫也把它列入藥物之中。按照中藥氣味的歸屬,醋具有酸、苦、溫等性能,食入過量,對人體就會産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就曾記載過有關食醋過多對人體有不利影響的論述。如“多食損筋骨,亦損胃”,“多食損人肌髒”,以及“脾病毋多食酸、酸傷脾”等。根據前人的這些經驗總結,馮氏醫家在捏脊療法的施術過程中,也把本品列為疳積病兒的禁忌食品之一。
螃蟹是我們經常食用一種美味佳肴,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它也曾作為藥品之一列入《本草綱目》中。按照中醫藥物氣味的歸屬,本品具有鹹、寒的性能。因此,我們日常食用螃蟹時,常與具有辛溫性能的姜汁一起同食,這不僅是為了調味,同時也是為了抵禦本品的寒性。患有疳積的病兒,脾胃虛弱,最怕寒涼之物傷及脾胃。因此,馮氏醫家認為疳積病兒在脾胃功能尚未恢複之前,應禁食本品。從現代醫學來講,本品作為一種異性動物蛋白,容易使小兒發生過敏反應,加重疳積患兒的病情。
馮氏捏脊療法的适應證比較廣泛,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是,由于本療法是術者雙手施術于小兒脊背,因此,凡是影響施術效果的某些疾患,或者施術時小兒哭鬧而可能加重病情的某些病症,均應作為本療法的禁忌證。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小兒因為後背有疖腫、外傷,或者患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背部皮膚破損的病情,應視為本法的禁忌證。
小兒患有嚴重的心髒病,施術時由于小兒哭鬧,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可能有出現意外的險情,應視為本療法的禁忌證。
小兒患有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的疾患,或後天中樞神經系統因感染、外傷而出現明顯的損傷,表現為智力明顯低下的疾患,按照中醫的理論,這類疾患因先天經絡發育不健全,或因後天經絡嚴重受到損傷,運用本療法治療效果不佳。因此,也視為本療法的禁忌證。
小兒患有出血性疾病,若被捏拿脊背或者因而哭鬧,可能會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傾向。因此,這些疾患也視為本療法的禁忌證。正患有急性熱性病的患兒,也不宜同時進行捏脊療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