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似乎是千古颠滅不破的真理。走進史海,每個王朝無不書寫了這樣血淋淋的畫面。
越王勾踐賜死文種,劉邦除韓信,朱元璋火燒慶功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雍正皇帝剪除年羹堯……這樣的故事一抓一大把,不用詳細說。倒是各朝各代建立蓋世功勳者能夠得到善終地倒成了珍稀的。
漢武帝朝的衛青給後世的建立蓋世功勳的英雄們做了一個表率。
衛青,字仲卿,西漢軍事家,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能征善戰,開啟了漢對匈戰争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曆代兵家所敬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是中國曆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将軍。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阙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制,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這次總兵力有十餘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他們很遠,一時間不可能來到,因而放松了警惕。
衛青這邊卻是“兵貴神速”,他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裡,趁着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這時的右賢王正在帳中暢飲美酒,擁着美妾,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漢軍輕騎校尉郭成等領兵追趕數百裡,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有幾百萬頭。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
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将軍,加封食邑6000戶,所有将領歸他指揮。衛青還在襁褓之中的三個兒子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
衛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說:“微臣有幸待罪軍中,仰仗陛下的神靈,使得我軍獲得勝利,這全是将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為侯。這樣是不能鼓勵将士奮力作戰的。他們三人怎敢接受封賞。”漢武帝表示:“我沒有忘記諸位校尉的功勞,同樣也會嘉賞。”
為了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武帝準備發動對匈奴的第三次大戰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召集諸将開會,商讨進軍方略。他說:“匈奴單于采納趙信的建議,遠走沙漠以北,認為我們漢軍不能穿過沙漠,即使穿過,也不敢多作停留。這次我們要發起強大的攻勢,達到我們的目的。”于是挑選了十萬匹精壯的戰馬,由大将軍衛青、骠騎将軍霍去病各率精銳騎兵五萬人,分作東西兩路,遠征漠北。為解決糧草供應問題,漢武帝又動員了私人馬匹四萬多,步兵十餘萬人負責運輸糧草饷重,緊跟在大軍之後。
趙信向伊稚斜單于建議:“漢軍不知道厲害,竟打算穿過沙漠。到時候,人困馬乏,我們以逸待勞,就可以俘虜他們。”于是下令所有的糧草辎重,再次向北轉移,把精銳部隊埋伏在了沙漠北邊。
衛青大軍北行一千多裡,跨過大沙漠,與嚴陣以待的匈奴軍遭遇了。衛青臨危不懼,命令部隊用武剛車(鐵甲兵車)迅速環繞成一個堅固的陣地,然後派出5000騎兵向敵陣沖擊。匈奴出動一萬多騎兵迎戰。雙方激戰在一起,非常慘烈。黃昏時分,忽然刮起暴風,塵土滾滾,沙礫撲面,頓時一片黑暗,兩方軍隊互相不能分辨。衛青乘機派出兩支生力軍,從左右兩翼迂回到單于背後,包圍了單于的大營。伊稚斜單于發現漢軍數量如此衆多,而且人壯馬肥,士氣高昂,大為震動,知道無法取勝,就慌忙跨上馬,在數行精騎的保護下奮力突圍。向西北方向飛奔而去。
這時,夜幕已經降臨,戰場上雙方将士仍在喋血搏鬥,喊殺聲驚天動地。衛青得知伊稚斜單于已突圍逃走,馬上派出輕騎兵追擊。匈奴兵不見了單于,軍心大亂,四散逃命。衛青率大軍乘夜挺進。天亮時。漢軍已追出二百多裡,雖然沒有找到單于,卻斬殺并俘虜匈奴官兵 19000多人。
衛青大軍一直前進到真顔山趙信城(今蒙古烏蘭巴托市西),獲得了匈奴屯積的糧草,補充軍用。他們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後燒毀趙信城及剩餘的糧食。勝利班師。
衛青手握重兵數載,戰功顯赫,權傾朝野,寵任無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權遠嫌故。
衛青對士卒體恤較多,他能與将士同甘共苦,威信很高。又從不結黨幹預政事,更不養士。蘇建曾經勸告衛青養士以得到好名聲,衛青認為養士會讓天子忌諱,他說:“作為臣子隻需要奉法遵職就可以了,何必去養士呢。”
按《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七百戶,《漢書》則有為二萬二百戶的不同記載。
衛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嘉其陪葬茂陵,“起冢像盧山(陰山)”。衛青薨後谥号為“烈”。《谥法》雲: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