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到“自作多情”這個詞的時候,總是把它放在具有消極色彩的情感當中。
在百科釋義當中,自作多情的意思是自以為,或者是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
通常情況下,自作多情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尴尬,例如我們以為對方喜歡自己而沾沾自喜,結果對方對我們根本就不感冒。
此時,我們就會因為這樣的自作多情而尴尬。
在哲學範疇當中,我們可以得知,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好的一面,也都有其壞的一面。
同理,自作多情也是如此。
雖然在字面意思上,它是自以為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的話,這恰好也是一個人内心自信的體現。
因為相信自己足夠優秀,所以才會認為自己身上的品質足以吸引他人喜歡自己。
而我們需要的,也正是這樣一份不被他人所打擾的自信。
因此,到了中年,學會了“自作多情”的女人,其實都很聰明。
上文提到,自作多情,是一個人内心自信的一個體現。
因為自信,所以才會認可自己的價值,而這份價值同樣可以吸引其他人關注自己。
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人之所以自信,其實是源自于自己内心的強大。
不會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會從别人的嘴巴裡來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們隻會在意自己在自己的眼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她們能夠平靜地接受暴風雨的到來,亦能夠接受來自生活中的挫折。
失敗了又怎樣?尴尬了又怎樣?
隻要自己不去在乎别人的指指點點,就不會覺得這些事情會成為阻礙自己前進的枷鎖。
内心強大,無懼風霜,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
每一次的風雨都是對自己的洗禮,一次次地打磨隻會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養心貴于靜,淡泊宜于性。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想要修煉自己的内心,最重要的方式就在于靜,靜養自己,遠離世俗的喧嚣繁華。
在一片不被人打擾的寂靜之地,好好反省自己,聽從自己内心的聲音,順應自己内心深處的呼喚。
《誡子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也就是說,女人唯有靜養自己,才可以修身養性。
而這,就需要女人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朋友在于質不在于量,低質量的合群遠不如高質量的撫觸。
為了讓自己顯得合群一些,很多人就會盲目融入到一個群體當中,跟着對方叽叽喳喳,去應付那些雞同鴨講得尴尬。
但是,最後她們會發現,這哪裡是促進人際關系的交流,這不過是在浪費時間、蹉跎歲月罷了。
于是,她們就開始獨來獨往,朋友也越來越少,而留下來的,反而是那些可以依靠、可以相互促進的摯友。
清醒獨立的人生,可以讓我們看清很多道理,例如人生在于豐富的安靜,例如好事多磨,唯有安靜才可以提升自己。
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便是那些“自作多情”的人所遵循的原理。
人生到了下半場,敵人其實就隻剩下自己了。
對于女人來說,她們在結婚之後,好像就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了,要相夫教子,要照顧家庭,留給自己的時間反倒是所剩無幾了。
她們似乎麻木了,整天圍着竈台打轉,卻從不肯為自己考慮,不肯為自己而活。
這樣的生活方式從來都不是明智的。
那麼,聰明的女人到了中年這個階段,又是怎麼活的呢?
她們一定會懂得取悅自己,家庭固然重要,婚姻也固然重要,可沒有誰規定,一個女人的精力就必須分配在這些事情上。
事業、自己、興趣愛好,這些也是我們需要花費精力的地方。
因此,聰明的女人會在中年這個階段選擇為自己而活,讓自己感到高興、舒服和快樂。
柏邦妮在《奇葩說》裡,就曾說過一句話:“沒有任何一種主義大過你的生活,沒有任何一種價值觀能綁架你的自由,你是一個女人,你愛怎麼來就怎麼來,你怎麼舒服就怎麼活。”
而人唯有懂得愛自己、取悅自己的時候,才能夠迎來終生浪漫的開始。
The End -
作者 | 心理咨詢師付東升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
戀愛婚姻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