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元啟是悲催的出身,自己的親生父親萊陽王因為和路原合夥謀反,被處以極刑,但是仍保留了皇帝的蔭封,承襲萊陽侯爵位。
相比從小在掖幽庭長大、罪奴出身的蕭庭生,蕭元啟當年的情形實在好了很多。
隻是人如果心中充滿憤恨,不管是比别人好多少,都會更加關注自己的那些痛處。
武靖帝,先帝,分别恩寬了兩次,一次為父,一次為子。這樣的判決,兩代先帝都放過了萊陽王府。但是憤恨會加大對于苦楚的關注,而看不見别人對自己的好。
元啟是在父愛缺失的環境中成長,直到成年,有兩個父親的形象出現在他的生命中,他都渴慕,一個是表舅墨淄侯,一個是王伯父蕭庭生。
他在兩者之間徘徊,他不是沒有掙紮,而是在這樣的徘徊、掙紮後,選擇了内心中某種經曆的釋放。
庭生是正直之人,但是和先師梅長蘇相比,他可以傳道授業,卻沒有幫助元啟除去心中的憤恨。
老王爺蕭庭生和小侯爺蕭元啟伯侄之間的對話,老王爺的期待,教導,不是沒有那種從心中對于侄兒的那種關懷。
小侯爺在當下的确也深受感觸,但是放下心中的憤恨談何容易?
先師梅長蘇知道,這樣的憤恨最終會毀掉一個人。
不管他得到什麼,即便得到了皇位,但是人生也是苦楚,被仇恨捆鎖的囚徒,完全沒有老王爺坦然面對生死的那種無畏。
人最終都是會死,在此之前會得到很多,但是真正能夠放下一切,為自己的信念面對死亡的,才是生命的勇士。
這就是長林王的救贖,緻敬那位能讓庭生放下心中憤恨的先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