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甯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并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始祖。

金庸武俠小說的特點:
一、金庸武俠小說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小說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兼容吸納了西方小說的一些思想與流派;《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正與儒、釋、道三家對應。在傳統文化的諸多方面,金庸還将如琴、棋、書、畫、醫、相、蔔、巫及山、水、花、草等等融入作品中去。提高武俠小說的審美意識和文化層次。不僅如此,金庸小說還突破了狹隘的民族觀念的束縛,充分肯定中華民族在曆史發展中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在金庸所寫的小說中,寫了許多至情至性的人物,他們行俠仗義、率性而為,反抗官府統治和禮法習俗,具有濃重的個人主義色彩。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不僅僅是道家思想的代言人,同時還是自由精神和個性主義思想的實踐者與體現者。性格形式放蕩不羁,多種多樣。
二、金庸武俠小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形式各異,多姿多彩。首先塑造了極為生動豐富的人物形象,以前的傳統武俠小說注重以情節取勝,往往不注重人物描寫,然金庸則注重寫人性,表現人物内心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精神世界。同樣是女俠黃蓉、小龍女、駱冰、任盈盈、殷素素、李文秀,各有其個性。同樣修練降龍十八掌的郭靖與喬峰的性格和命運大不相同。同樣是反面人物慕容複、段延慶、花鐵幹、左冷禅、嶽不群各有其可惡可厭的表現,金庸還寫出夏雪宜、林平之、謝遜、向問天、韋小寶等性格複雜、亦正亦邪、難以捉摸、富有深度的人物形象。其次,武功描寫别開生面、獨樹一旗。一是将武功雅化。金庸給每一招式都按上了美妙動聽、耳聞能熟、充滿詩情畫意的名稱,并将武功與琴棋書畫融為一體。如陳家洛的,“百花錯拳”、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連城訣》中的“唐詩劍法”,《俠客行》中的“俠客行”等武功都是從詩詞、音樂、繪畫中化用并借鑒過來的。二是通過從習武之人所連的武功中凸顯人格,武功成為人物典型性格的外化形式,。郭靖、喬峰等大英雄使的是威猛無比、充滿陽剛之氣的降龍十八掌,自由灑脫、逍遙自在、笑傲江湖的令狐沖練就的則是如行雲流水,任意所知,無招勝有招的獨孤九劍,不學無術、邋邋遢遢的韋小寶盡管拜過無數名師,到頭來仍然未能窺見武學奧秘中的門徑。三是在武功中融入哲學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道法自然、妙參人生,經曆世間之苦,而後才練就絕世武功,這樣雖然同樣也在寫武功,但他的小說與一味隻是打打殺殺的武俠小說在境界上有了一定的高下之分。再次,金庸小說将傳統文學的結構、語言與西方文學技巧巧妙相結合,并吸取了古今中外其他通俗小說如曆史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神聖小說等的諸多藝術經驗。其小說結構宏偉而嚴謹,放得開收得攏,前呼後應,一氣呵成;其小說語言将古典與現代相融合,即傳統小說和新文學的結合,兼容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簡練,傳神而又優美。金庸語言不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畫,還常随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修飾手法,不刻意求工,通俗、自然流暢而又古樸文雅。
總而言之,金庸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它保持了武俠小說複雜而深刻的文學、文化、社會、曆史内涵,典型非凡的創作了繁雜多變的武俠文學,并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所使用的某些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借鑒了一些優美中國式的傳統手法,比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态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其中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過浪漫的想象及高超叙事所構造出來的俠譜。卓越優秀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滄海桑田、人情冷暖、形形色色所體現出來的衆生相;敏銳機智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态,人間的苦與樂。
金庸因其成為20世紀知名度最高的華為作家之一,此外,有較大影響的武俠小說家還有倪匡、蹄風、張夢遠、風雨樓主等。
金庸武俠小說順序:
《書劍恩仇錄》(1955年)、《碧血劍》(1956年)、《射雕英雄傳》(1957年)、《神雕俠侶》(1959年)、《雪山飛狐》(1959年)、《飛狐外傳》(1960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記》(1969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