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運用字句的對稱和意義的相關來增強内容表達效果和文字語音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稱為"對偶"。在詩詞中,對偶也稱"對仗"(意思是像儀仗隊一樣兩兩相對而整齊地排列。
(一)對仗的要求對仗的具體要求是上下兩句(分别稱為"出句"和"對句"必須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詞類相同,詞義相關。
1字數相等
字數相等是指出句的字數與對句的字數相等。如在五言詩中,出句和對句都是五字;在七言詩中,出句和對句都是七字。
2平仄相對
平仄相對是指出句和對句中每一個相對應的字的平仄聲調要相對,即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
3詞類相同
詞類相同是指出句和對句中每一個相對應的詞語的類别要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如果是詞組,則要求偏正詞組對偏正詞組,動賓詞組對動賓詞組。出句與對句的詞類相同也就決定了這兩個句子的句形結構一緻。
4詞義相關
詞義相關是指出句和對句中所對應的詞語意義上的關聯性。詞語意義的範疇極廣,我們可以将其劃分為若幹大類,如天文類、地理類時令類人類、物類等。這些大類還可以細分,如物類可以細分為動物類、植物類、無生命類等。它們仍可以再分,如無生命類可再分為食品類、工具類、書畫類,等等。如果兩個詞在意義上同屬于某一類别,則認為這兩個詞的詞義是相關的,即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如果兩個句子的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詞類相同且詞義相關,則稱此對仗為"工對",即對得工整。如果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詞類相同但詞義不相關,則隻能算是"寬對"。詞義關聯性越強,即兩個詞的詞義同屬的類别越細,則對得越"工"。
下面舉一些近體詩中對仗的例子:
八陣圖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對仗)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對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對仗)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征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對仗)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對仗)利州南渡溫庭筠澹然空水帶斜晖,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對仗)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鹭飛。(對仗)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以上詩中的對仗都比較工整,稱得上是"工對"。但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上例詩的對仗中有些字也并不符合平仄相對的要求,如:杜甫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中,"功"是平聲,"名"也是平聲,并不相對;溫庭筠的"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鹭飛"中,"數"與"萬"是仄聲, "沙"與"江"是平聲,也都不相對。這是由于近體詩中有所謂"一三五不論"的成規,即五絕、五律中的一、三字平仄可以不論,七絕、七律中的一、三、五字也可以不論因此近體詩的對偶句中,如有五字的平仄不相對也是允許的。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詞類相同是對仗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而詞義相關則是區對仗是否整的标準。不過,對仗是否工整其實也是相對的。比如:"風"與"雨"同屬天類,"山"與"水"同屬地類農夫"與"學子"同屬人類等,自然是工對。
而"風"與"水"、"山"與"樹","人"與"馬"并不同類,而是鄰類相對,這種情況也可算是工對。另外,如果出句和對句中大部分都對得很工整,隻有個别地方有欠缺,比如杜甫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中,"闊"是形容詞,"流"是動詞,詞類不同,但星垂平野"與"月湧大江"已對得很工整,故整個對仗仍可算是工對。再如李白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中,隻有"宮"與"代"從詞義上說不屬同類("宮"是物類,"代"是時類),其餘對得都很工整因此也可算是工對。
(二)對仗的形式如果從對仗的形式上看,上面所說的對仗都是兩鄰句(出句和對句)一一相對,并且詞類上要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而詞義上要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顔色對顔色,數字對數字,人對人,物對物,這是對仗的最基本的形式,稱之為"正對"。另外,對仗還有其他幾種特殊的形式,即借對、當句對、隔句對、流水對等。下面分别作簡單介紹。
1.借對
借對又稱"假對",即是借音或借義來相對。如孟浩然詩"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中,"楊"與"羊"諧音,故"楊",借"羊"之音與"雞"相對。再如杜甫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中,"尋常"為副詞,"七十"為數詞,二者本不相對,但"尋"和"常"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為尋,二尋為常,從這個意義上講,"尋常"二字也含有數字的概念,因此用"尋常"對"七十"是一種借義相對。
2.當句對
當句對亦稱"自對",即先當句自對,爾後兩句相對,如杜甫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第一句中的"風急"與"天高"是自對,第二句中的"渚清"與"沙白"也是自對,兩句合起來,"風急天高"與"渚清沙白"也相對。再如"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飛鹭晚悠悠。"第一句中的"小院"與"回廊"自對,第二句中的"浴凫"與"飛鹭"自對,而兩句合起來,"小院回廊"與"浴凫飛鹭"亦相對。
3.隔句對
隔句對亦稱"扇面對",即不是兩鄰句相對,而是兩句中隔一句後再相對。如杜甫詩"飄飖西極馬,來自渥窪地;飒飄寒山桂,低回風雨枝。"其中第一句與第三句相對,中間隔了一句;第二句與第四句相對,中間也隔了一句。又如韋莊詩"莫悲建業荊榛滿,昔日繁華是帝京;莫愛廣陵台榭好,也曾蕪沒作荒城。同樣是第一、三句相對,第二、四句相對,中間都隔了一句。
4.流水對
流水對是指上下兩句意思連貫,像流水一樣不可割開而形成的一種對意不對字的對仗形式。如杜甫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此兩句雖然字面上也對,但更主要是叙說詩人從四川乘舟東下,穿三峽,過襄陽,直奔河南家鄉的情景,語意連貫,一氣呵成,像流水一樣沒有間斷,因此屬流水對。再如李白詩:"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将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挂帆去,楓葉落紛紛。"從字面上看,該詩中無論當句或隔句都不對仗,但是全詩上下都語意連貫而形成流水對。
總之,對仗是文學的一種修辭手法,也是詩詞格律的項要求,必須根據詩詞的具體内容适當加以運用,切不可刻意造作,盲目拼湊。對仗運用得好,可以使詩文增色,運用得不好,則會适得其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