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冷血到什麼地步?為了一個将軍的位置,殺害陪伴自己半生的妻子。為了一句誓言,可以不去參加母親的葬禮。成就吳起幾千年兵聖威名的,或許就是他的冷血與狠心。而他悲慘的結局,或許也是因為無情導緻的。
魯國驅逐了吳起,導緻它失去了變強的機會。魏國驅逐了吳起,導緻它在與秦國的争霸戰中陷入劣勢。楚國鏟除了吳起,導緻它積弱數百年。
吳起是個人才,不論是弱小的魯國還是強大的楚國,隻要能重用他,實力都會增強一大截。吳起也是個“另類”,不管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排擠和孤立。
在魯國:殺妻求将吳起是衛國人,家境良好,他早年不學無術,為了能謀個一官半職,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卻還是一事無成。鄉親們把他當作取笑的對象,吳起就在母親面前發誓:“将來若不能出人頭地,我絕不踏進家鄉半步。”于是前往魯國,在曾參門下做了徒弟,學習儒術。
後來母親病死,吳起沒有回家奔喪,因為他現在仍處于一事無成的狀态。儒家講究孝道,曾參對他的做法感到羞恥,就将他逐出師門。
吳起也隻能繼續留在魯國等待出人頭地的機會。
後來齊國攻打魯國,魯國不敵,有人在國君面前推薦懂軍事吳起。
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人因此不敢信任吳起,吳起知道後,立刻回家殺死妻子,然後跑到魯君面前表示忠誠,終于得到了将軍的職位,帶領魯軍擊敗齊軍。
戰事結束後,有人在國君面前翻吳起的黑曆史:母死不葬、殺妻求将,可見吳起是個冷血無情之人,連家人都能背叛的人,你敢信任他嗎?
在魏國:遭人挑撥吳起見自己遲遲得不到該有的賞賜,心裡料到是有人在背後诋毀自己,他聽說魏文侯賢明,就跑去投奔魏國。
魏文侯就派他去與秦軍交戰,吳起直接拿下了五座城池。
吳起說自己“一生中打了七十六場仗,六十四次大獲全勝”,其中大部分戰役應該都是率領魏軍與秦軍交戰,秦國當時被吳起奪走了黃河西岸的所有土地。“秦人不敢東向”,這是直接摧毀了秦國人的鬥志。
吳起在西河的戰績,已經足夠他青史留名了,也足夠确立他在魏國的地位了。
“名”和“位”都有了,他的人生已經美滿。可是魏武侯即位後,他奮鬥了十幾年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剛剛即位的魏武侯并不信任吳起,魏國的丞相公叔害怕吳起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整日整夜在武侯面前扇耳旁風。
沒有防備心的吳起也中了公叔設下的一個陷阱,導緻他徹底失去了武侯的信任。
在楚國:迎來結局吳起察覺到自己的處境,國君已經不信任自己,獲罪是遲早的事,于是又逃去了楚國。
楚悼王一向聽說過吳起的賢明,吳起剛到楚國就被委以重任,成為了丞相,他在魏國奮鬥了十幾年都沒爬到這個位置上。
吳起是很感激楚悼王的,他既是自己的第二個伯樂,又是在自己最落魄時伸出援手的人。為了報答這份恩德,吳起在楚國無保留地展開變法。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長時間都是領土最大的諸侯,但因為内部的分散,楚國無法統一力量,在列國的争霸戰中一直處于劣勢。
楚國内部貴族勢力十分強大,想要強國,就必須削弱貴族的勢力。
變法内容: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
申明法令,就可以讓貴族們不敢為所欲為。廢除多餘的冗官,節省國家财力,讓貴族吃不了空饷。與楚王同出一脈的族人,血緣關系疏遠就停止對他們的接濟。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針對貴族的,這樣可以為國家省下很多錢來,供養更多的軍隊。
于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
吳起變法的成果:楚國向南奪取了百越的土地,在北面多次擊敗韓、趙、魏三國,在西面又戰勝了秦國。楚國此時俨然有成為霸主的勢頭,諸侯都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憂患。
而楚國内部的貴族們,也因為吳起的變法而怨恨他。
楚悼王死後,貴族們組織起來作亂,調動軍隊攻入國都,目标就是吳起。吳起最後萬箭穿心而死,剛即位的楚王也不願意得罪貴族,不追究此事,還廢止了吳起的變法。
(吳起死前設下了一條計謀,導緻刺殺他的幾十個家族被滅族)
結語
觀察吳起一生的經曆,你可以發現他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暗傷、诋毀。
冷血無情的個性,讓吳起能專心地追名逐利,不為感情所拖累,這是他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因為這個個性,他不近人情,所以走到哪裡都沒有容身之地。
而且誰敢真的信任背叛過家人的人呢?
他在楚國的變法,并沒有考慮到貴族們的感受,隻是一昧地通過剝奪他們的利益來實現國家的強大。在吳起眼裡,國家這個概念十分死闆。但要知道,國家也是由人構成的,不近人情的法令必定會遭到反對和抵制。
例如一個公司,通過改革把每個人的薪水下調五百,這樣一來公司是不是多賺了很多錢,但下面不就怨聲載道了嗎?吳起變法的原理同上,不考慮周全、不近人情、一意孤行,這是吳起一貫的做事風格,他的失敗也是必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