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5年前的今天,1903年3月1日 (農曆二月初三),上海震旦學院正式開學。
1903年3月1日(距今115年),上海震旦學院正式開學。
1898年在戊戌變法時,維新派提倡新學。梁啟超為了辦一所譯學館,通過法國駐華使館介紹,請中國天主教徒馬相伯主持其事。後因慈禧複政,辦譯學館一事遂告中止。1903年,清政頒布學制以後,馬相伯建議蔡元培從南洋公學中選拔一批優秀學生學習拉丁文,共20人,入震旦學院學習。
“震旦”,意為東方光明及前途無量之意。學校借徐家彙老天文台餘屋為校舍。馬相伯為院長,親訂章程,實行學生自治。各種教授由教會委任。馬相伯還請耶稣會會長協助。馬相伯傾全部家資建校,合計項款達130萬元。
起初,馬相伯在年少時加入耶稣會,就捐出三千畝田地,希望耶稣會能夠為中國興辦一所高等學校,但這件事久久沒有得到教會的落實。後來,馬相伯返回教會,曾再度與耶稣會合作,創立震旦大學,但他的辦學理念:主張不讓一切宗教教義進入學校;崇尚科學,注重文藝,不談教理;實行“學生自治制”的模式管理學校。而上海耶稣會不同意這樣的理念,希望将震旦大學變成一所教會大學。1905年春,天主教上海耶稣會下令罷免馬相伯,讓他住進醫院“養病”;任命法國神父南從周(Perrin)擔任震旦學院教務長,主持院中教務。南從周上任伊始就宣布學生要上宗教課、取締學生自治制度等。于是,馬相伯與學生們憤然來開震旦大學,另立複旦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