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突然發布重磅講話?日前,華為内部論壇上線了一篇名為《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經媒體報道後,引發社會關注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從接近華為的人士方面求證到,該文章确實屬于華為公司内部文件,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任正非突然發布重磅講話?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日前,華為内部論壇上線了一篇名為《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經媒體報道後,引發社會關注。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從接近華為的人士方面求證到,該文章确實屬于華為公司内部文件。
在文中,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在文内指出,對于全球經濟而言,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曆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這将給華為帶來市場壓力。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在這篇文章中,不僅對整體的經營風格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更對軍團、智能汽車、雲計算等具體業務和組織提出了要求,這些也成為人們一窺華為最新戰略舉動的一個窗口。
全球經濟沒有亮點地區,華為要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
“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曆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任正非在文章内講到。過去一段時間内,關于全球經濟的悲觀看法不時見諸報端,但現在這一判斷從任正非口中說出,還是立即受到了市場關注。
作為創立于1987年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目前華為約有19.5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關于全球經濟的進展和未來走向,華為及其掌舵人任正非,顯然有着更為深刻的感知,可以說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任正非指出,現在由于(俄烏)戰争的影響以及美國繼續封鎖打壓的原因,全世界的經濟在未來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轉好,加上疫情影響,“全球應該沒有一個地區是亮點”。全球消費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情況,對華為不僅會産生供應上的壓力,而且還有市場的壓力。
不久前的8月中旬,華為剛剛公布了其2022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華為上半年銷售收入3016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7%;淨利潤150.8億元,同比下降過半,淨利潤率也下降到5%。可以看出,雖然營收相比去年同期變化不大,但是利潤的下滑速度遠遠超過了營收的下滑速度。
而在經濟大環境面臨較多不确定性時,保利潤相比于保營收,顯然有了更高的優先級。任正非在文中指出,全球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
任正非表示,按計劃,在2025年“我們會有一點點希望”,那麼華為要先想辦法度過這三年艱難時期,生存基點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标。“我們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這兩年我們能不能突圍,現在還不敢肯定。”任正非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對未來過于樂觀的預期情緒要降下來,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
“活下來,有質量的活下來,這個口号很好,每個業務都要去認真執行。”任正非在文中表示。
以現金流和利潤為中心,華為要主動收縮戰線
要活下去,具體到各條業務線上,任正非也做了全方位的檢視,并且對多個業務的發展思路進行了規劃。
今年上半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427億元,占比47.3%,相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24%;企業業務收入為547億元,占比18.1%,同比增長27.5%;終端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占比33.6%,同比下滑25.35%。
總結起來就是,運營商業務相對平穩,企業業務增長迅速,但是曾經占下營收淨利半壁江山的終端業務(原消費者業務)依然處于快速下降區間。因此,對于不同業務群組的不同情況,任正非也給出了不同的觀點。
“ICT基礎設施,還是我們的黑土地糧倉,一定要收縮到一個有競争力的複雜硬件平台與複雜軟件平台,挂在上面搭車的項目都要摘出來。”任正非指出,“軍團是建基礎信息平台,更好地賣ICT,基礎設施賣底座不是做生态,終端是未來我們崛起突破的基礎,但不能盲目。現在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此外,任正非還表示,華為雲計算要踏踏實實以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為主,走支持産業互聯網的道路。數字能源在戰略機會窗上加大投入,創造更大價值,收縮機關,加強作戰隊伍。
對于ICT基礎設施這個“糧倉”,任正非提出要拆掉“搭車項目”,顯然意在提升盈利水平。作為全球通信行業領軍企業,又背靠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華為在基礎設施市場規模上的壓力不大。而受制于供應問題,持續收縮的終端業務,現在則要主動“縮小戰線”,即便未來仍然是突破的基礎,現在也要考慮到提升盈利的問題了。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指出,任正非此番表态,意味着華為将不再以銷售收入為主要目标,而是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利潤前面加上“真實”,說明公司已經知道,有用“假利潤”“講故事“騙公司的現象,公司要加強内部的财務審計、流程審計了。同時,對于現在華為而言,現金流要更重于利潤,現金流對華為“活下去”至關重要。“這标志着,帶不來正現金流的業務很可能得不到公司的支持,而一些非主營核心業務的長線投資,很可能會被砍掉。”付亮指出。
智能汽車研發投入縮減,華為預備穿上“棉衣”
而關于華為在汽車方面的投入,任正非的表述則相當具體。他表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能鋪開一個完整戰線,要減少科研預算,加強商業閉環,研發要走模塊化的道路,聚焦在幾個關鍵部件作出競争力,剩餘部分則可以與别人連接。
過去幾年裡,華為雖然多次重申不造車,但是在汽車産業鍊上下遊的布局卻也相當激進。一方面,通過終端BG與賽力斯的合作,推出了華為深度賦能的AITO品牌,目前已經推出問界M5和問界M7兩款新車,前者銷量頗為亮眼,而且後者也将于今日(8月24)開啟首批車主交付。另一方面,華為通過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長安和廣汽、北汽三家傳統車企進行深度合作,以“華為Inside”模式”為合作夥伴提供關鍵零部件和自動駕駛等能力的加持。
不造車的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攤子鋪得不小,投入也相當大。餘承東等華為高管此前在多個場合透露過,僅2021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研發投入就在10億美元以上。而現在,華為智能汽車在研發和布局上,恐怕也将面臨調整,不計較短期回報的決心,也将讓位于早日實現“商業閉環”。
由于大量研發工作都是瞄準長期發展的,因此華為在智能汽車研發預算上的調整是否會影響華為合作夥伴們的短期競争力,還是一個未知數。不過,比較能夠确定的是,2022年和接下來幾年,華為在研發投入上,将進入一個相對蟄伏期。相比之下,華為2021年研發費用支出達到了1427億元人民币,約占全年收入的22.4%。
任正非對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測和對華為業務方針的調整,在科技企業内外引發了大量的讨論。不過,作為帶領華為走過三十多年,穿越過多個波峰與波谷的靈魂人物,任正非居安思危的風格也廣為人知。
2000年,在全球IT泡沫破裂之際,華為也遭遇了極其困難的形勢。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一文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華為接下來要做的各種調整,也正是要為公司的高質量生存織一件棉衣。
就在數日前,華為剛剛宣布,将于9月6日發布其Mate50系列新機。作為遲到了一年的華為旗艦手機,缺乏5G的Mate50系列也許依然很難扭轉華為在高端手機市場的下滑趨勢。但無論如何,已經準備穿上棉衣的華為,也沒有放棄再次穿上西裝的機會。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許諾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