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教材: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教程(第3版)書号:978-7-302-48145-4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考試科目:
(1)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綜合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筆試,選擇題;
(2)信息系統項目管理案例分析,考試時間為90分鐘,筆試,問答題;
(3)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論文,考試時間為120分鐘,筆試,論文題。
信息的基本概念概念:能夠用來消除不确定性的東西。(了解)
特征:客觀性、普遍性、無限性、動态性、相對性、依附性、變換性、傳遞性、層次性、系統性、轉化性 (了解)
屬性: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時性、經濟性、可驗證性、安全性(理解)
信息的傳輸模型信息的傳輸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
image.png
信源:産生信息的實體,信息産生後,由這個實體向外傳播
信宿:信息的歸宿或接收者
信道: 傳送信息的通道, 如 TCP/IP 網絡。
編碼器:在信息論中是泛指所有變換信号的設備,實際上就是終端機的發送部分。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信息化從“小”到“大”分為5個層次:
産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礎
企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
産業信息化:
國民經濟信息化:
社會生活信息化: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是社會生活信息化的體現
信息化的主體:
全體社會成員
信息化的手段: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社會生産力
信息化的途徑:
創建信息時代的社會生産力,推動社會生産關系及社會上層建築的改革
信息化的目标:
使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素質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
二十多年來,我國陸續建成了以“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工程為代表的國家級信息系統,行程裡以信息系統為核心支撐的國家信息化運行體系。
•兩網:政務内網和政務外網•一站:政府門戶網站•四庫:建立人口/法人單位/空間地理/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數據庫•十二金:以金字冠名的12個重點業務系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加強監管、 提高效率和推進公共服務起到核心作用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 宏觀經濟管理系統建設(金宏);第二類是增強政府收入能力、 保證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稅、金關、 金财、 金融監管(含金卡)、 金審5個業務系統建設;第二類是保障社會秩序、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金盾、 金保、 金農、 金水、 金質5個業務系統建設。
國家信息化體系的六要素
國家信息化體系六要素關系圖
記憶口訣:上鷹下雞左人右龜中間織網
上鷹——信息技術應用(是龍頭)
下雞——信息技術和産業(是物質基礎)
左人——信息化人才(是成功之本)
右龜——信息化法規和規範(是保障)
中間織網——信息資源(是核心任務)與信息網絡(是應用基礎)
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簡化:
•系統規劃(可行性分析與項目開發計劃)•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該要設計、詳細設計)•系統實施(編碼、測試)•運行維護
再簡化:
•立項(系統規劃)•開發(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運維•消亡
從項目的角度分析:
項目的生命周期又可以劃分為啟動、計劃、執行、收尾
系統規劃階段:是對環境、目标及現行系統的狀況進行初步的調查,根據組織目标和發展戰略,确定信息系統的發展戰略,對建設新系統的需求作出分析和預測,同時考慮建設新系統所受的各種約束,研究建設新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據需要與可能,給出拟建系統的備選方案。對這些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審議通過後,将新系統建設方案及實施計劃編寫成系統設計任務書
系統分析階段:系統分析階段的任務是根據系統設計任務書鎖确定的範圍,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描述現行系統的業務流程,指出現行系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确定新系統的基本目标和邏輯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系統分析階段又稱為邏輯設計階段。系統分析階段的成果體現在系統說明書中。
系統設計階段:根據系統說明書中規定的功能要求,考慮實際條件,具體設計實現邏輯模型的技術方案,也就是設計新系統的物理模型,
這個階段又稱為物理設計階段,可分為總體設計(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子階段
,産出
系統設計說明書
系統實施階段:系統實施是按實施計劃分階段完成的,每個階段應寫出
實施進展報告
。 系統測試之後寫出
系統測試分析報告
系統運行和維護階段:系統投入運行後,需要經常進行維護和評價,記錄系統運行的情況,根據一定的規則對系統進行必要的修改,評價系統的工作質量和經濟效益。
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開發方法包括結構化方法、 面向對象方法、原型化方法、 面向服務的方法。
結構化方法是指系統内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框架。 結構化方法也稱為生命周期法,是一種傳統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由結構化分析、結構化設計和結構化程序設計三部分有機組合而成,其精髓是自頂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塊化設計。
特點:
•開發目标清晰化•開發工作階段化•開發文檔規範化•設計方法結構化
适合數據處理領域,但不适合規模較大、比較複雜的系統開發
缺點:
•開發周期長•難以适應需求變化•很少考慮數據結構
面向對象方法 (Object-Oriented, OO )客觀世界是由各種對象組成,任何事物都是對象,每一個對象都有自己的規律和内部狀态,都屬于某個對象類,是該對象類的一個元素。OO是當前的主流開發方法。
OO方法使系統的描述及信息模型的表示與客觀實體相對應,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
有利于系統開發過程中用戶與開發人員的交流和溝通,縮短開發周期。
OO方法可以普遍适用于各類信息系統的開發,但是, OO方法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例如,必須依靠一定的OO技術支持,
在大型項目的開發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涉足系統分析以前的開發環節。
原型化方法也稱為快速原型法,或者簡單原型法,根據用戶初步需求,利用系統開發工具,快速地建立一個系統模型展示給用戶,在此基礎上于用戶交流,最終實現用戶需求的信息系統快速開發的方法。
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有一個共同點,在系統開發初期必須明确系統的功能需求,确定系統邊界
特點:
•原型法可以便系統開發的周期縮短、成本和風險降低、速度加快獲得較高的綜合開發效益。•原型法是以用戶為中來開發系統的,用戶參與的程度大大提高,開發的系統符合用戶的需求,因而增加了用戶的滿意度,提高了系統開發的成功率。•由于用戶參與了系統開發的全過程,對系統的功能和結構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系統的移交,有利于系統的運行與維護。
但是,作為一種開發方法,原型法也不是萬能的,它也有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不足 :
•開發的環境要求高,例如,開發人員和用戶的素質、系統開發工具、軟憤件設備•管理水平要求高
面向服務的方法OO的應用構建在類和對象之上,随後發展起來的建模技術将相關對象按照業務功 能進行分組,就形成了構件(Component)的概念。 對于跨構件的功能調用,則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來。 進一步将接口的定義與實現進行接耦,則催生了服務和面向服務(SO)的開發方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