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同名視頻的原始講稿】
本來講完了如何分辨四聲和平仄,就可以結束了。但是我想順便告訴大家的是,其實平上去入四聲還可以分陰陽,即陰平、陽平和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這樣就不止四聲了,而是八聲了。
讓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
陰: 東董凍督 低底帝滴 班闆扮八
陽: 同桶洞獨 提弟地敵 排擺敗拔
浙 伯 德
澤 白 特
舌
上面幾組是陰平、陰上、陰去、陰入,下面幾組是陽平、陽上、陽去、陽入。
隻不過我們現在寫詩填詞隻需要分平仄,不需要分陰陽,所以我們能分辨四聲就可以分辨平仄了,而無需去細究這個字應該是陰還是陽。
而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裡,隻有平聲是分陰陽的,就是第一聲第二聲,上去不分陰陽,就是第三聲第四聲。所以普通話隻有四聲,而我們絕大部分的南方方言基本上保留了古代漢語的八聲。
所以我們用我們的南方方言來朗讀古典詩詞,尤其是用廣東話,也就是粵語來朗讀古典詩詞,特别是朗讀押入聲韻的古典詩詞,那真可以說是铿锵有力、擲地有聲,絕對比用普通話朗讀優美多了。為什麼?因為八個聲調比四個聲調在音韻上的表現要豐富多了。
還有一個我也想順便講一下,就是在古代漢語裡一些讀上聲的字在現代漢語裡已經轉成讀去聲了。譬如下面這些字:
今去古上:稻 動 丈 受 近 弟 肚 被 市 淡 部
今去古去:盜 洞 仗 壽 勁 地 度 備 視 彈 步
今去古上:坐 授 甚 腎 盡 杜
這些字在現代漢語裡都是讀去聲的,但是在古代漢語裡卻都是讀上聲的。
譬如稻子的稻,在普通話裡是讀去聲的,在杭州話裡也是讀去聲的,按照讀音規律,在青田話裡也應該讀成去聲,但是在青田話裡偏偏發成上聲。還有山洞的洞和勞動的動,是同音字,在普通話和杭州話裡都是發去聲的,而在青田話裡,山洞的洞仍然和普通話與杭州話一樣,發去聲,勞動的動卻是發成上聲的。其他如忍受的受、腎髒的腎、一丈的丈、遠近的近、盡管的盡,兄弟的弟,明明應該是發去聲的,在青田話裡卻都發成了上聲。
【具體分析請見同名視頻《癡情老人告訴你如何分辨四聲平仄與入聲》(下)】
這說明我們的青田話保留了古代漢語的讀音。那些在普通話裡讀成去聲而在青田話裡讀成上聲的字,在古代漢語裡就是讀上聲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告訴大家如何分辨四聲時,除了用杭州話來讀這些字,還用青田話來讀這些字的主要原因。前面提到的一個原因是在練習四聲時可以啟發大家舉一反三,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青田話的發音更接近古代漢語的發音。
其實我們在寫作舊體詩詞時,無需知道我們現在讀去聲的字哪些在古代漢語中是讀上聲的。因為上聲、去聲都屬于仄聲,無需去分辨。古人在填詞時,雖然在押韻時對于某些地方該用上聲韻還是去聲韻有所講究,但也不是很嚴格,我們現在填詞也不必去遵循,隻要知道就好了。具體的例子我就不舉了。
還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入聲字。我們在前面講如何分辨四聲時已經講到入聲字了,之所以我想特别再專門講一下入聲字,是因為分辨入聲字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難點。
因為現代漢語中沒有入聲,古代漢語中的入聲經過長期的演變,在現代漢語中已分别化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化入上去兩聲的我們不必去追究,因為反正都是屬于仄聲。需要追究甚至深究的是化入陰平、陽平(即第一、第二)聲中的入聲字。你如果把這些字當成了平聲字來用,你的格律就錯了。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份表格,列出了幾乎所有的入聲字,還結合漢語拼音,找出一些記憶入聲字的規律。這份表格對于北方人來說應該是不錯的,因為他們的方言中沒有入聲,他們先天不足,他們隻能靠死記硬背。
但是我遇到過一些南方的朋友,尤其是我們的一些杭州老鄉和青田老鄉,他們也熱衷于傳抄這份表格,這就非常沒有必要了,因為我們的南方方言保留了入聲,平時一張口就入聲不斷,還需要去記憶嗎?
現在讓我們來對比幾組字,體味一下什麼是入聲字。
shā 沙殺 yī 衣一 shí 時實 xī 西惜
shū 書淑 pū 鋪撲 guō 鍋郭 hé 和合
shé 蛇舌 gē 哥割 dī 低滴 bā 巴八
剛才看到的每一組字都是同音字,是同一個聲調的,便于大家區分。我現在分别用普通話和杭州話、青田話讀給大家聽聽。
大家回去後也分别用普通話和自己的方言去讀。反複讀反複仔細體會,一邊讀一邊細細品味,對于什麼是入聲字,必定豁然開朗。
如今網上流行檢測軟件,許多寫作舊體詩詞的人都将自己寫好的詩詞用檢測軟件來檢測一下格律對不對,一首七絕隻有四七二十八個字,五絕隻不過區區二十個字,也要去檢測一下。假如我們能清楚分辨四聲平仄了,還需要去檢測什麼呢?根本不需要了。
我們寫作舊體詩詞,在構思的時候,在我們腦裡出現的或者從我們口中吐出來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應當立即知道它是平聲還是仄聲,符合不符合此處的格律;在我們筆下出現或者說在電腦裡還是手機裡打出來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它的平仄我們也都應該是清清楚楚的。
那麼我們一首作品完成的同時,也就知道它符合不符合格律了。假如有不符合格律的,也應該知道是哪一個地方不符合,那是因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個地方是不對的,隻不過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符合格律的字詞,暫時先放着等待修改的。
所以說,一首詩詞完成了,我們自己就已經能夠清楚明白地知道符合不符合格律了,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檢測軟件。
因此,分清楚平仄是寫作舊體詩詞的基本功,掌握了這個基本功,就可以向檢測軟件說不。
今天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2018年6月25—30日
于杭州西湖癡情書屋
2020年1月10日修訂
于美國新澤西州伯克利海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