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高校學子參與第十六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肇慶學院積極構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适應的“新工科”專業體系。圖為肇慶學院實驗課堂。
肇慶學院建成廣東省地方院校首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應用型轉型試點穩步推進;謀劃建設占地面積500畝以上、萬人以上規模公辦綜合性高等職業學院;高職院校留肇就業人數逐年增加……近年來,肇慶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以應用型、創新型為辦學方向,辦學規模和質量實現“雙提升”。
肇慶市委、市政府提出,強化政産學研聯動,立足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需求,聚焦肇慶産業發展、鄉村振興、生态保護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做大做強特色優勢學科,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加快建設大灣區應用型高等教育基地,不斷擦亮肇慶高等職業教育品牌。
南方日報記者 施亮 通訊員 李吉濤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高等教育“上檔次、造龍頭、建基地” ■■■■
日前,肇慶市發展和改革局發布關于《肇慶學院新校區項目建議書的批複》。批複同意該學院在校園西側及北側實施建設肇慶學院新校區,項目占地總面積約1124畝,建成後主校區與新校區在校生規模達2.6萬人。
作為全市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龍頭高校”,肇慶學院近年吹響了向品質和層次“雙提升”進軍的号角:辦學規模和質量水平在全省地級市12所同類院校中排名第1,入圍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學校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獲批教育、電子信息、藝術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辦學層次上了新台階;建成廣東省地方院校首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應用型轉型試點和“改大申博”工作全面啟動。
肇慶将以肇慶學院為龍頭,謀劃在肇慶北嶺山片區建設北嶺科教城,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落地聚集,帶動北嶺科教城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肇慶社會經濟發展。
肇慶提出,高等教育要“上檔次、造龍頭、建基地”,并通過擴容提質、引育并舉,推進高等教育規模化、專業化和應用型發展。在此帶動之下,各高校釋放出強烈的改革信号: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實施“創新強校、創優升本”工程,各項辦學指标已基本達到本科院校設置标準,即将接受省教育廳和教育部升本驗收;廣東工商職業學院獲批更名為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成為全國15所試點改革的職業大學之一;肇慶科技職業學院升格為本科學院,并更名為廣東理工學院;廣州華商學院四會校區、廣州應用科技學院肇慶校區、廣東肇慶航空職業學院等開學已滿一周年,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四會校區)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迎來第一批學生。
一個活力滿滿的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型高等教育基地雛形初現。現階段,肇慶有高校10所,其中本科層次6所,專科層次高校4所,在校生11.7萬人。肇慶市教育局預計到2024年,肇慶建成高校将達到12所,其中本科高等院校8所,專科高職院校4所,高校在校生15萬人以上,畢業生3萬人以上,高校辦學規模位居省内各地級市前列,辦學實力不斷增強。
職業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 ■■■■
肇慶理工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2019屆畢業生陳馨怡,如今在深圳某傳媒公司直播部門工作,通過三年的努力,她已經快速成長為部門主管。
“學校把用人單位的職業标準、崗位标準引入專業教學标準,将三個标準融為一體培育人才。”肇慶理工中等職業學校副校長徐偉表示,學校會根據崗位所需的技能、證書等要求相應調整課程,保證專業培養不脫節,讓學生到崗後能迅速獨當一面。問及學校就業率,該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自豪地表示:“百分之百!”
高就業率的背後,是肇慶職業教育的厚積薄發。
從數量上看,肇慶現有中職學校15所,其中國家級改革發展示範中職學校2所,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7所,省重點中職學校12所,現有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6.1萬人,職業教育發展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從質量上看,肇慶以創建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市為抓手,落實中職辦學條件達标和特色發展要求,整合部分弱小中職學校,推動職業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
機制創新是實現均衡發展的重要手段。肇慶貫通中高職一體化培養,引導肇慶醫專申請開展“五年一貫制”試點招生,引導開展“中高職三二分段”試點;加快城鄉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基本形成“城區為主一縣一點”城鄉齊頭并進發展的格局;深化職業技能人才校企一體化培養,遴選10個中職專業開展市級校企合作示範專業建設;開展高水平中職學校、雙精準示範專業、教學改革質量工程等項目建設,目前全市已有3所學校獲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立項。
值得一提的是,肇慶正積極謀劃建設一所占地面積500畝以上、萬人以上規模公辦綜合性高等職業學院。依托綜合性高職學院,加快開展中高職一體化培養試點,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高層次技能人才。
産教融合讓“訂單班”受青睐 ■■■■
肇慶新的産業機遇正在迸發,而産業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優質企業紛至沓來也為院校畢業生帶來新的機遇。
近日,肇慶學院密集到肇慶各縣市區開展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接會,與企業形成共建合作關系,進一步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完善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實現高校人才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為畢業生就業鋪好道路。
“學校發展始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立足地方所需布局學科專業,深化校企合作,培養服務地方的人才。”該校黨委書記曾桓松表示,學校建立起“汽車零部件産業”“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七大産業服務平台,重點服務肇慶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主導産業發展。
該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就業率良好,其秘訣就是“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對接企業人才需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學院先後與小鵬汽車、廣汽集團、蔚來汽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内20多家知名企業共建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和産業學院,不斷推進産教融合。
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近年來,肇慶大力推行訂單式等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和支持本地企業全面參與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并将23個肇慶本地企業納入廣東省第一批培養産教融合型企業名單。
校企共建的“訂單班”開班即受到中高職院校學生青睐。“訂單班”課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為重點,把課堂傳授專業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實踐提升操作技能相結合,實現了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無縫對接。
“我們會把學校的技術型老師派到企業去觀摩訓練,也請企業的技術骨幹作為兼職老師到學校教學。”徐偉介紹,學校定期将訂單班學生輸送至對應企業頂崗實習,讓其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
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2022年在肇高校畢業生28321人,在肇高校畢業生落實去向21328人,畢業去向落實率為75.31%,中職學校及技工院校留肇就業率分别為31.21%和49.58%。“全市中職學校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在肇高校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實用性人才。”肇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校生規模、畢業生規模和留肇就業率逐年提高,為解決本土制造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