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女孩海邊玩耍被海蜇蜇傷

女孩海邊玩耍被海蜇蜇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5:39:05

炎炎夏日,海邊無疑是個納涼避暑的好去處。暑期正是海蜇淺海繁殖期,海蜇蜇傷情況時有發生。到海邊遊玩,大家要做好防護,謹防海蜇蜇傷,一旦被蜇傷要正确處理。

近日,我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患者。患者的雙下肢出現數條紅色條索狀紅斑,又痛又癢。經詢問,患者在海裡遊泳時,腿部感到觸電樣刺痛,他立刻上岸,發現腿部出現了紅斑,并伴有明顯的癢感,于是迅速來醫院就診。這名患者其實是一例典型的海蜇蜇傷。

01 提高警惕避免蜇傷

海蜇又稱水母,是海洋中廣泛分布的一種生物,直徑在10~100厘米,大小不等,部分種類可分泌毒液。海蜇在海水中無色透明,不易被發現,因此當遊人觸碰到海蜇的時候容易發生蜇傷。

海蜇是一種趨向淡水的生物,下雨時海蜇會自動向海邊靠近。每年7—9月,正值雨季,海蜇較多。在天氣突變,大風大浪的時候,海蜇容易被打到海邊上來。暴雨可将海蜇的刺細胞沖刷至海水中,同樣可導緻下海遊玩的人被蜇傷。因此,遊客應盡量避免雨後下海遊泳。

外地遊客,特别是兒童,往往出于好奇,經常在淺水區域或岸邊撿拾海蜇。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即使是已經死亡的海蜇,隻要其刺絲囊還處于濕潤狀态,就有可能刺傷人。因此,家長應看護好兒童,遇到海蜇時,不能用手直接抓或撈取,漂上海灘的海蜇碎片也不能用手觸摸、随便拾取。一旦發生海蜇蜇傷,應立即就醫。

浴場一般會提前捕撈海蜇或設置防護網,最大限度減少海蜇與遊客的接觸。因此,遊客應在正規開放浴場進行遊泳、玩耍,及時查看浴場安全警示,禁止在攔截設施以外區域活動。此外,遊客可穿防蜇傷泳衣,如果在遊泳時發現海面上有類似塑料袋樣的漂浮物也應及時避開。

02 蜇傷後正确處理很關鍵

海蜇蜇傷是人體通過皮膚接觸海蜇後,因急性過敏和中毒反應而引起的皮膚局部或全身反應性疾病。海蜇的觸手上有大量刺細胞,刺細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類蛋白、多肽和多種有毒的酶類,此外還有強麻醉劑、緻痛劑、組胺等。當海蜇的觸手觸及人體時,從刺細胞中伸出的刺絲刺入皮膚,引起海蜇皮炎。蜇傷部位可見不同程度的紅斑、皮疹、腫脹,常伴有刺痛或癢感,部分呈典型鞭痕樣改變。兒童因皮膚薄嫩,被海蜇蜇傷更易發生皮炎。嚴重者可出現紅腫熱痛、水疱、瘀斑,甚至皮膚壞死。

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有可能轉為重症病例:1.過敏體質。2.皮膚表面受損面積大、局部過敏反應程度嚴重。3.體溫≥38攝氏度。4.出現呼吸系統症狀,如胸悶、氣短,以及無其他明顯原因的血氧飽和度下降。5.血壓下降。6.發病後出現心律失常。7.納差、惡心、嘔吐。8.神經萎靡、意識模糊、煩躁不安。9.出現其他嚴重并發症。

發生了海蜇蜇傷後,可以進行必要的處置:

1.可用毛巾、衣服、泥沙或其他身邊物品擦去黏附在皮膚上的海蜇觸手或殘留毒液,不可直接用手抓撓被蜇部位,以免加重疼痛。

2.盡快反複用海水沖洗蜇傷的部位。

3.如有條件可用堿性溶液沖洗、冷敷患處,以清除殘留在皮膚上尚未放射出毒液的刺細胞,使觸手或刺細胞變性失活,從而減輕蜇傷症狀。

4.盡快到救護站處理或直接到醫院就診。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用随身帶的飲用水、自來水等淡水沖洗患處,因其能加快刺絲囊破裂,釋放更多的水母毒素,從而導緻嚴重的後果。

女孩海邊玩耍被海蜇蜇傷(海邊遊玩謹防海蜇蜇傷)1

文: 秦皇島市第一醫院急診科 劉洪偉

編輯:于夢非 劉洋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闫龑

女孩海邊玩耍被海蜇蜇傷(海邊遊玩謹防海蜇蜇傷)2

女孩海邊玩耍被海蜇蜇傷(海邊遊玩謹防海蜇蜇傷)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