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善最樂”,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這個成語典故指的是漢明帝問東平王劉蒼,你做什麼最快樂?劉蒼回答說“做善事最快樂”,從此,“為善最樂”成為了勸人行善的成語格言,塑造了幾千年中國人的行善美德。曆代文人、帝王,都将東平樂善作為自己的道德标準。
東漢時期東平憲王劉蒼,是曆史上有名的賢王,他居功不傲,樂善好施,重修東漢禮儀。劉蒼死後,就埋在東平王陵山,即現在東平水浒影視城南側的位置。
在古代人的詩文中,談到樂善必提東平,東平也就成了“善”的代名詞。宋代文學家、思想家朱熹的書齋對聯即為“為善最樂,讀書便佳”,此後這八個字也成為了許多文人最為喜愛的座右銘。
在明朝,東平樂善成為文人及皇室思想道德标準。
明代文學家、兩朝帝師于慎行有詩雲:“東平樂善偏承寵,北海工書久播芳”;崇祯朝國子監祭酒陳仁錫詩雲“懸知樂善東平意,神廟奎章日月光”;李昌棋詩曰“剔除莓苔細剪拂,置彼樂善東平家”,佘翔《上趙王》詩雲“君王樂善漢東平,幾度褒章下玉京”。明代末代荊王朱維庭在《重修五祖寺記》中說:“先祖康王遠紹東平之訓,谛會禅家之談,樂善種善,娓娓不倦”,“東平之訓”,指的就是東平王劉蒼“為善最樂”的典故。
到了清代,東平樂善更是成為皇室必修的格言,多位帝王都有詩弘揚東平樂善文化。比如雍正皇帝《賜果郡王》詩雲“好書傳沛獻,樂善紀東平”,以東平樂善勉勵皇室成員。
而乾隆皇帝,更是東平樂善文化的代言人。
在紫禁城内的西北部,為重華宮前殿之崇敬殿,殿内即以乾隆皇帝(弘曆)禦書“樂善堂”匾而名之。在他尚為皇子的時候,雍正賜予他圓明園中桃花塢之堂,他也命名為“樂善堂”,并寫了《樂善堂記》,以“東平樂善”自勉。在他繼皇位之後,在原康親王園林的基礎上,重修了行宮“樂善園”,以東平樂善為自己的座右銘,并在數十首詩中都有體現。
例如乾隆帝在《樂善園》、《題樂善園》等詩中就提到了該園名字的由來:“稍加修葺複舊觀,東平樂善名猶存”、“樂善始康邸,取義東平蒼。”
據統計,乾隆帝提寫樂善園的詩詞有四十多首,常以“樂善”二字自省。
比如在《長河進舟至樂善園》中寫道“不須翻漢史,兩字義包全”;《樂善園六韻》中也有“名園才兩字,萬理蘊無窮。”《自高粱橋遊樂善園》中“讵雲希東平,孰不應樂善”;在乾隆帝下江南路過東平的時候,寫了《過東平州》一詩:
須句經古邑,膏雨霁公田。
塵淨鳴鞭緩,曦柔徹蓋前。
安民期不擾,擇吏懋勤宣。
漢室諸侯衆,蒼惟樂善傳。
該詩的最後一句“漢室諸侯衆,蒼惟樂善傳”,充分說明在乾隆皇帝的心中,是以“樂善”記住的東平,“樂善”才是東平核心文化。
好客山東,樂善東平。
東平縣應該大力挖掘樂善文化,以“樂善”作為東平的人文标簽,讓中國人想起“善”這個字的時候,就能夠想起東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