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見?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民族的複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的話語猶在耳畔回響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增強曆史自覺、堅定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設精神文明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發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變化,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黨、國家、人民、軍隊、中華民族的面貌煥然一新,為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進行偉大鬥争、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民族的複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的話語猶在耳畔回響。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增強曆史自覺、堅定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設精神文明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發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變化,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黨、國家、人民、軍隊、中華民族的面貌煥然一新,為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進行偉大鬥争、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構築精神紐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鑄魂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聚焦強基固本,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建設啟迪人、激勵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道德模範”“時代楷模”“大國工匠”“中國好人”“最美家庭”等榜樣不斷湧現,每一個榜樣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都是激勵人民克難奮進、不懈前行的“精神富礦”,都記錄着一段堅守、擔當、奉獻的動人故事,通過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使道德模範精神走進千家萬戶、走到百姓身邊,引導人人學先進、争當先進,推動道德建設持續深化,立德樹人,守正創新,推進社會風氣健康發展。
推進文明創建,讓幸福生活更有質感。文明城市創建,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系統工程。十年來,各地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理念,把創建工作與全局工作結合起來,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結合起來,集中力量找差距、補短闆、強優勢、增内涵,持續推進創建工作走深走實。在創建工作中,各地積極創新文明實踐載體,将文明實踐與文化活動、美學體驗融合升級,培育市民内生文化氣質和文明素養。積極探索“微更新”“微治理”“微服務”,全面、精準、高效響應各類訴求,讓市民在細節中感知文明的力量。随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逐步邁向常态化,一幅幅着力增進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生動圖景正在中華大地上徐徐鋪展。與此同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一系列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百花齊放、百舸争流,文明之光點亮群衆生活,引領了全社會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時代新風尚。
彙聚志願力量,文明新風結出累累碩果。志願服務的參與程度,彰顯着一個社會的文明素養;千千萬萬志願者,展現着泱泱大國的文明形象。每一個志願者,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為精神文明建設注入了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志願服務的廣度、深度在不斷拓展,已經融入到脫貧攻堅、文明創建、社會治安、生态保護、扶貧濟困、疫情防控等多個領域,在人們急需之時,一抹抹“志願紅”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點點微光,照亮新時代“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為社會工作“查缺補漏”。志願者身體力行,讓愛心在行動中播撒,讓正能量在傳播中延續,吸引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尚。與此同時,一系列文明社會風尚行動持續開展,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文明禮儀規範,引導人們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和規則,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抵制不良庸俗習氣。
文明花開,德潤中華。近年來,各地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通了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逐漸成為人們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導移風易俗的平台,不斷鑄牢文化自信。十年來,精神文明建設挺起了中國脊梁、引領了中國風尚,為中華民族砥砺前行提供有力的思想指導、精神支撐、智力支持。站上新的曆史起點,精神文明建設必将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精神偉力。
作者:董宏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