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研發難度越來越大?果見案例庫根據「管理全景圖」彙總相關模塊案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産品研發難度越來越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果見案例庫
根據「管理全景圖」彙總相關模塊案例。
内容來自小酒館、小茶館、小咖館和小飯館内,群友們真誠熱情的讨論。
案例詳情
問題
心好累!我是研發部部門經理,由于曆史原因,産品部是從研發部分離出去的。
兩年過去了,大家還是習慣跟研發部吐槽産品設計不合理、體驗差等等。還總是問我為什麼沒有這個功能,這個功能能不能實現,要怎麼實現,什麼時候可以做好……請問這種現象正常嗎。
背景補充:
大家包括老闆、營銷部,甚至還包括産品部的部門經理(由技術總監兼任的)。
技術總監是我的直屬上級,産品部的産品經理跑了,隻留下一個産品助理。
技術總監還經常讓我指導産品助理畫原型。
産品部給過來的原型,經常無法進行開發,還得我仔細過一遍,然後讓他們重新完善,最後又變成了是我去指導畫原型。
哎,目前總監和老闆都找我談話,說我們研發效率太低,經常延期,年中考核還給了 C。我反饋過産品設計的問題,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群友互動
@大小馬
技術畫原型圖。
能收到反饋是好事啊,你們的架構師可以把反饋重視起來。協同産品一起看看業務方為什麼吐槽,哪裡體驗差,進一步安排一起改進。
我們部門最近 XX 系統也被需求方吐槽了,就是技術跟産品一起協同定了一個升級改進計劃。
你的現狀是不是産品那邊跟技術不太好協作啊,産品說一你們做一這種現狀麼。
群友互動
@魚與漁
原型圖也是有很大學問的。技術畫原型圖很正常,就當鍛煉能力呗。
群友互動
@卡洛斯(๑Ő௰Ő๑)
感覺信息沒有互通,團隊目标不一緻。
群友互動
@zzz
信息初期都是沒有互通的,可以選擇持續交互。把整個交付拆成多個環節,先整體後局部去确認。信息這種事都是做出來才知道行不行,所以持續交付才成為最佳實踐。
這種情況最好使用 ATC 溝通法(接納,溝通規則和接受的正向效果)。
先接受,發揮領導力,解決問題。不要在誰擔舊事的責任上浪費太多時間,考核其實都是給以後打的,過往不究,說的是過去做得再好都不值得給高績效。
既成事實都在工資裡面。不要互相推诿,主動去發揮領導力,不會因為一次做不好給你 C 的。
群友互動
@周志強
跟總監反饋一下把産品部重新并回來,然後你再找個産品經理?
全景圖分析
診斷
「大家還是習慣跟研發部吐槽産品設計不合理、體驗差等等。還總是問我為什麼沒有這個功能,這個功能能不能實現,要怎麼實現,什麼時候可以做好……請問這種現象正常嗎。」
我們把管理者面臨的現象拆分一下:
第一個現象的存在是不少企業的常見問題。它存在在你的組織内,無法說它正常與否,但絕對是我們應該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現象,最主要的是作為管理者你自己覺得正常不正常,認為他是不是一個問題。
應對思路
角色認知
當我們認為産品的排期問題、或者産品最終功能效果問題,不應該來找研發部,但事實是「大家」、尤其是上級都讓管理者來指導産品的工作時,我們需要思考下,我們在角色認知上是否與上級産生了分歧。
可以與上級進行一次關于團隊目标、角色職責的溝通。
管理規劃
隻有當管理者對于自身職責、團隊職能、目标都非常清晰,才能做好團隊的規劃。在後續面對繁多的需求時,清晰的判斷事務的輕重緩急。
在制定具體團隊目标時,業務目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需要考慮本季度需要通過完成哪幾個項目,提升 DAU 或者次日留存等。
當初步草拟團隊目标後,需要和兄弟團隊,如産品、運營等管理者認為有必要的團隊進行橫向溝通。确保大家的目标和重點事務是一緻的。避免出現研發團隊做了很多,最終業務方确認為某個重點功能沒有上或者延期了。
另外,當你有完整的團隊規劃後,在與上級溝通要做什麼,比如需要一個專職資深的産品經理時,能做到有理有據,更有說服力。
如果真的面臨項目總是延期,需要可考慮建設一些基本的機制流程。
靠機制,就是設計一套方案,來專門應對某個場景出現的問題。用這套方案指導和幫助員工做好這類工作。
建立流程機制可參考以下步驟:
1)明确目标。
明确該機制要解決什麼場景下的什麼問題。
2)提煉應對該場景的關鍵點。
比如你覺得如果是自己做,做了哪些點可以保障工作的順利完成。
3)明确監督者。
由誰來确保機制的執行,以及在什麼時候檢查關鍵點。
4)評估操作成本。
确認該機制對執行者來說是可操作的。
5)形成共識。
和相關執行人溝通并取得共識。
通過以上步驟,我們就可以制定出應對各種場景的機制。當然,制定出機制隻是第一步,一個有效的機制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打磨和優化。
更多内容可查閱圖書《知行:技術人的管理之路》。
期待你的案例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