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就有關于“逆鱗”的傳說,據說逆鱗就是龍喉下直徑一尺長的鱗片,這也是龍身上唯一一片倒着長的鱗。龍身上其他部位都可以撫摸和捶打,單單這片“逆鱗”,無論誰觸摸到,都會惹龍暴怒而将其殺掉。
人也是如此,不管一個人的出身、地位、權勢、風度多麼傲人,也有不能被人言及的角落。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沒有當上皇帝前吃不飽穿不暖,年少時還曾給地主放過牛。做了皇帝後,一位老家的人來投奔他,開口隻呼朱元璋的小名,還将他窘迫時期的糗事說出來給在場的官員大臣們聽。
那人說道:“你還記得我們當初一起給地主放牛的時候嗎?有天你餓得不行,去地裡偷了一大把豆子來,放到髒兮兮的泥罐裡煮。罐子煮破了,你把手伸進土裡找豆子,還被泥卡住喉嚨咳了半天,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黑着臉聽完,大怒,對士兵喊道:“這人是個瘋子,拖出去斬了!”
那人原以為老友見面叙叙舊會讓彼此之間的距離縮短,但卻忘了今時今日,朱元璋已是威嚴的一國之君,不再是當年那個窮苦的放牛郎。讓皇帝顔面掃地,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揭短”有時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敵視的雙方用來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揭短”有時又是無意的,那是因為某種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對方的忌諱。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一個會說話、有善意的人,會三緘其口,面對他人不願吐露的隐衷和傷痛,不會含沙射影,更不會大曝其短。
有人總當面揭露他人的短處,令人難堪,以此來展示自己與人的熟絡和所謂的“真性情”,但卻忽略了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尊重與體諒。
請記住,言論自由的現代社會,人們一樣也有忌諱心理,有自己與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區”。我們常說的矮人面前不說短、“東施”面前不言醜一樣,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不僅僅體現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也是人際交往的禮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