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9月4日訊(記者 萬淩雲)“每學期的國旗下講話,都是校長的必考題。如何落實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責任,需要激情,更需要智慧!”9月4日上午,跟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談及江蘇名校鎮江第一中學的開學第一課上,何以要開講“低碳環保,讓世界更美好”時,鎮江市名校長、鎮江一中校長吳鐵俊略作思考後說,宏大主題,勵志故事,常規教育固然需要。“但學生更需要樹正氣、長志氣、接地氣的‘微專題’滋養。”
“國旗下講話”現場
吳鐵俊坦言,鎮江一中始終秉承“為每一個學生主動和諧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的辦學理念,并且提出了“成全人”的教育主張——“成全”人、“全”成人、成“全人”,由此進一步堅定了“一中人”的辦學追求。“‘适合的教育’要适于性,合于規,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教育,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教育,更要緻力于民族的偉大複興。”吳鐵俊說。
所以,鎮江一中在高質量實施國家課程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人文情懷、健全人格和社會責任的培養。其間,以“珍愛生命,智慧生存,幸福生活”為标志的“三生教育”,開啟了一中“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的課程改革的嶄新篇章。
鎮江一中校長吳鐵俊
吳鐵俊還有一個身份:全國教科先進校長。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應該隻是一個空洞的概念!面對今夏令人心悸、持續至初秋的不退高溫,還有喋喋不休困然全人類的新冠疫情,吳鐵俊說,隻有人人都懂得敬畏,主動踐行,锲而不舍,才能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低碳環保,人人有責;綠色生活,刻不容緩!
此外,作為一名知名的四星級高中的優秀校長,吳鐵俊始終認為,每學期的“國旗下講話”,在整個學年中其位置都是舉足輕重的。所以,這一講話“不僅要讓學生聽聽激動,想想被動,更要能付諸行動,共同推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在“開學第一課:低碳環保,讓世界更美好”的講話中,從“歐洲正經曆着應該是50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講到“美國加州死亡谷,氣溫達50℃,打破了百年紀錄”;從“南美洲的巴西東北部24小時内降下了往年同期22天的雨量,數萬人流離失所”到“亞洲的印度,5月份氣溫突破50℃,打破了122年的紀錄”、“南非4月份的洪災被當地人稱為‘我們所見過的最大的悲劇’”....... 吳鐵俊旁征博引,在占據大量數據和實例的基礎上,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曾經沒有多少人會在意科幻片《流浪地球》中的那句話:“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但當我們看到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以及各種自然災害讓眼前美麗而熟悉的家園瞬間變成了人間煉獄,人們倉皇逃生、疲于奔命的類似場景就在我們身邊上演時,對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鄧恩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就會多一份共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片陸地。”
——演講中的這段話,更是振聾發聩,令人警醒!
吳鐵俊說,197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把6月5日确立為世界環境日,第一年的主題是“隻有一個地球”,令人遺憾的是時隔48年後的2022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再次仍确定為“隻有一個地球”,警鐘在耳,前景堪憂,因為沒有人希望“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将是人類的眼淚”。
......
尤為可貴的是,吳鐵俊面對他的學生,演講時還對症下藥,從“在校、居家”“外出、購物”“生活、餐飲”等方面,開具了“低碳環保”的“藥方”。“說到底就是要盡可能減少日常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減少溫室氣體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過減少對大氣的污染來減緩生态惡化。為此,我們必須要養成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
“一句話,低碳環保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錢做起”,吳鐵俊面對自己的學生疾呼并要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能再有“這是我用錢買來的,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愛花多少就花多少”的“任性”和“矯情”啦!
“氣候問題,已不僅僅是環境問題,生态問題,而已涉及到品質問題,格局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人類問題。”面對記者,結束采訪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吳鐵俊的這句話深刻且沉重。
發稿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還從鎮江一中獲悉,吳鐵俊校長“國旗下講話”在一中學子中引發熱烈反響。
“幹旱、洪水、高溫、暴雨,極端天氣頻發的地球将會把人類帶向何方?借吳校長的演講,我們的心靈又再次被一場場災難錘擊,逝去的生靈不是用冰冷的數字可以代表的,那是一群群辛勤的人民,是一張張也曾鮮活的笑靥......”高二(6)班顧譯丹說;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選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改變自己,寸積铢累,讓低碳生活成為習慣,必定能實現生态修複,未來擡首可見青山。”高一(2)班李萱彤告訴記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面對氣候災害頻發、全球變暖加劇,作為地球家園的一分子,我們不能做精緻的利已主義者。”高二(8)班鞠妙說;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成為低碳環保生活的敬畏者、宣傳者、踐行者,共同向更美好的世界前進!”高三(1)班趙漢文這樣說。
鍊接:
開學第一課:低碳環保,讓世界更美好
吳鐵俊
各位老師,同學們:熬過了令人窒息的“蒸籠”之夏,沐浴在神情氣爽的金秋時節,仍然心有餘悸、感慨萬千,不禁想起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說過的一段話:“科學家們總是說氣候變化會影響到我們的子孫,但很多人卻會說,這是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後的事了,與我何幹呢?但現在的情況是,氣候變化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們這一代人了。如果不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那麼從現在起的50年或是100年後,全球氣候可能會出現非常糟糕的情況。”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低碳環保,讓世界更美好》。
誰也沒有想到,2022年氣候災害席卷全球,接連不斷的各種極端天氣事件成為全球各國的頭條新聞:
——歐洲正經曆着應該是50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葡萄牙中部氣溫達46.3℃。法國接近48℃,僅7月就有上千人死于熱浪。英國泰晤士河上遊幾乎幹涸,德國第一河萊茵河去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今年又逢百年不遇的大旱災。
——美國加州死亡谷,氣溫達50℃,打破了百年紀錄。美國中西部地區持續23年特大幹旱,最大的水庫米德湖水位下降三分之二。
——南美洲的巴西東北部24小時内降下了往年同期22天的雨量,連續一周傾盆大雨導緻洪水和山體滑坡,133人死亡,數萬人流離失所。
——亞洲的印度,5月份氣溫突破50℃,打破了122年的紀錄。中東熱帶沙漠地區1月出現了罕見的降雪天氣,7月又迎來了特大暴雨。我國8月份,40℃的高溫都進不了全國高溫排行榜前100位。
——南非4月份的洪災被當地人稱為“我們所見過的最大的悲劇”,數百人死亡,全國一度宣布進入災難狀态。
——四面環海的澳洲也沒能幸免,1月中旬監測數據顯示,南澳的烏德納達塔地區創下了1960年1月以來的最熱紀錄。西澳也出現了超50℃的高溫,實屬罕見。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連續肆虐下,氣候危機正在進一步惡化,而且很可能會成為将來的新常态。
地球到底怎麼了?
聯合國防災減災署2020年發布報告,相對于上一個二十年,21世紀前二十年各種災害頻率大幅度增加,其中高溫事件增加232%,暴雨增加134%,各種風暴增加97%。全球科學家首次确認,如今全球變暖已成為影響地球環境的主要問題,人類巨大的碳排放正使氣候走向危機性的新極端:地球平均溫度每上升1℃,農作物将大量減産;上升2℃,融化的水會淹沒地球上90%的土地;上升3℃,地球上一切生态系統都将崩潰。
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警告:若不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内,地球将迎來毀滅性氣候。而目前南極臭氧層空洞正逐步增大,溫室效應漸漸加劇,南極冰冠已開始溶化,海平面在不斷升高,本世紀末可能升高1米,遠遠超出預期。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同疾病和災難作鬥争的曆史,在不計其數的病毒中,人類真正消滅的病毒,隻有天花病毒和牛瘟病毒,而如果冰川融盡,不僅沿海城市和某些島國将遭滅頂之災,還會釋放出遠古很多人類難以應對的病毒。
曾經沒有多少人會在意科幻片《流浪地球》中的那句話:“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但當我們看到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以及各種自然災害讓眼前美麗而熟悉的家園瞬間變成了人間煉獄,人們倉皇逃生、疲于奔命的類似場景就在我們身邊上演時,對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鄧恩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就會多一份共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片陸地。”
197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把6月5日确立為世界環境日,第一年的主題是“隻有一個地球”,令人遺憾的是時隔48年後的2022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再次仍确定為“隻有一個地球”,警鐘在耳,前景堪憂,因為沒有人希望“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将是人類的眼淚”。
早在2013年,就明确指出:“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環境建設好”。近年來,人們不僅對碳排放、碳達峰、碳中和等專業術語耳熟能詳,而且已經将“低碳環保”意識滲透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每節約1度電,就能減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夏季空調每調高1度,就可以節省10%的能耗;用節能燈替換白熾燈,産生的溫室氣體将減少1/4;少買一件衣服,可以減少4.6kg的碳排放……
“低碳環保”,說到底就是要盡可能減少日常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減少溫室氣體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通過減少對大氣的污染來減緩生态惡化。為此,我們必須要養成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
——在校、居家。離開房間(教室),及時關掉電燈、電腦和投影儀。不需要用電時,及時關掉電源。不要長時間吹空調,如果必須開,要科學設置溫度。白紙要正反兩面使用;水龍頭用後要擰緊,即使在滴水,半小時也将浪費1.8升水。淘米水可留着洗菜、澆花、擦拭家具,洗衣水可留着拖地、沖廁所。
——外出、購物。出行多騎自行車、坐公交車;購置私家車不講排場,要節能、适用;上下班(上放學)提倡拼車接送、坐公交專線車;綠色能源電動車要逐步替代燃油車。購物使用環保布袋,盡量不用塑料袋,因為銷毀一個塑料袋,土埋要三百多年的時間才能溶解,火燒将加劇全球變暖。盡量購買本地、當季産品,因為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産更耗能。對商品的豪華過度包裝,要堅決說“不”。
——生活、餐飲。适當搭配新舊衣服,衣服換季不穿時,不輕易丢棄,可集中放到舊衣回收箱獻愛心。洗衣服時,盡量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水污染。盡量不用一次性筷子,不吃野生動物,開展光盤行動,養成打包習慣。要分類投放垃圾,尤其是廢電池不能亂扔,一節1号電池将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遠失去利用價值。
一句話,低碳環保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錢做起,不能再有“這是我用錢買來的,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愛花多少就花多少”的“任性”和“矯情”啦,地球上很多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人類命運與氣候變化是密不可分的,減少碳排放,就是在拯救地球,更是在拯救人類自己。
老師們,同學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隻要我們人人都成為低碳環保生活的敬畏者、宣傳者、踐行者,我們的家園就将更美麗,我們的社會就将更和諧,我們的世界也必将更美好!
校對 李海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