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匠心匠行一脈相承

匠心匠行一脈相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6:53:13

匠心匠行一脈相承?關于工匠精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莊子·達生》裡就提到一則梓慶雕鐻的故事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匠心匠行一脈相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匠心匠行一脈相承(以匠修心以心煉技)1

匠心匠行一脈相承

關于工匠精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莊子·達生》裡就提到一則梓慶雕鐻的故事。

梓慶是魯國的木匠,相傳他能用木頭雕刻成鐻演奏樂曲,見過的人都覺得隻有鬼神之工才能做出。魯王聽聞後很驚訝,于是召見他問:“這麼精妙的東西你能做出來,有什麼奧妙?”梓慶說:“隻不過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費精神,靜養聚氣,讓心沉靜。齋戒三天,我不再懷有慶賀、賞賜、獲取爵位和俸祿的思想……齋戒七天,我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體。然後,進入山林觀察各種木料,選擇好質地、外形最與鐻相合的,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專心緻志,精雕細刻。”與今天有的人急功近利,希望利益回報立竿見影相比,2300多年前梓慶之“拙”體現出的境界與風骨,值得稱道。

《詩經》有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每個人生來好比粗糙的玉石,若要想成為一塊寶玉,需要經過反複地切磋、琢磨。試想,沒有農民一鎬一鍬的精耕細作,就不會有麥苗的成長;沒有工匠一刀一刻的精雕細琢,就不會有一件件藝術品的誕生。“笨辦法”乍看上去似乎有些“笨拙”,但實則是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堅守,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意志。

關于“拙”的話題,俯拾皆是。清代皇家建築工匠世家——雷氏家族,設計了中國近五分之一的世界建築遺産。雷氏的每個設計方案,都按照1/100或1/200比例先制作模型,更為可貴的是:小至台基、瓦頂、柱枋、門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風紗櫥等也均按比例制成。正因其潛心專注、追求極緻的精神,被同行尊稱為“樣式雷”。匠人易得,匠心難練;以匠修心,以心煉技。實踐證明,無論幹哪項工作,隻要肯下苦功,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做到精益求精,收獲就會自然而來。

回溯以國為重的大國工匠徐立平的成長經曆,不難發現創新就像跑馬拉松,拼的是毅力和耐力,考驗的是耐心與恒心。在航天動力燃料微整形工作30年間,徐立平每天面對的是大大小小的固體發動機,趕上重點型号投入批産時,任務重、周期緊,經常是“五加二,白加黑”……憑着對事業的忠誠和擔當,苦鑽善學、精益求精,由“拙”入“卓”,用堪稱完美的産品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位作家說:“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軍工武器裝備發展,事關部隊戰鬥力建設,我們隻有拿出“螞蟻啃骨頭”的苦功,我們武器裝備的質量才越有保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