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狡兔死良狗烹

狡兔死良狗烹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27 04:43:46

“狡兔死,走狗烹”,見到這名句,大家自然就會想到,曆史上的倒黴蛋淮陰侯韓信、或江南煙雨裡的範蠡和文種的故事。其實,比這兩個故事文字還要早100多年的,是在《韓非子·内儲說左下》裡就出現了,其中是“良犬烹”,而不是“走狗烹”或“良狗烹”。

狡兔死良狗烹(狡兔死是良狗烹)1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公元前233年,韓非去世後,由其後人輯集而成。《韓非子·内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這句話的大意是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獵狗,就把獵狗煮吃了;敵國滅亡了,謀臣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謀臣害死。

随後是司馬遷在《史記》記載越王勾踐和淮陰侯韓信中分别用的“走狗”和“良狗”。司馬遷出生約在公元前145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炎在臨終前囑托兒子司馬遷,要他把老爸編纂曆史的計劃全部完成。司馬遷在公元前99年受腐刑後,全身心投入到《史記》的編寫中。這說明《史記》成書要比《韓非子》晚100多年。在這兒推算時間,目的是想說這名句,有可能不是韓非或司馬遷的首創,而是來自民間俗語。

狡兔死良狗烹(狡兔死是良狗烹)2

在《史記》中的兩篇傳記裡,司馬遷為何要一個使用“走狗烹”,另一個卻使用“良狗烹”。即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寫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則是:“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這兩條“狗”有區别嗎!

此外,還有一位大家王充,公元27年生,他在《論衡·定賢》中有“高鳥死,良弓藏,狡兔得,良犬烹”,說的依舊是韓信被殺的事。這比《史記》寫成又晚了100多年,再次說明這名句影響力之大,代表性之強。同時,也表明這名句在當時是充滿活力而有的放矢的,世上人碰到這類“狠貨”主子所幹的龌龊事時常發生,倒黴蛋的悲劇時常演,翻眼不認人的家夥實在是太多。

狡兔死良狗烹(狡兔死是良狗烹)3

範蠡說:“越王的外貌,脖子長而嘴似鳥喙,(按照相法上說)這種人隻可以和他共患難,不可以共享安樂,你為什麼還不離去呢?”文種讀完這封信,就以生病為理由而不上朝,而不是像範蠡抛棄一切,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結果,越王說:“先生曾經提出七項打敗吳國的策略。我隻采用了其中三項就滅了吳國,還有四項在先生胸中,請你帶着這四個策略,為我去侍候先王吧!”可憐的文種真成了一條沒有逃跑的“走狗”,而活生生地被“走狗烹”了。

韓信受屈對天呐喊時說出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亂國盡,謀臣亡。”但他最終還是犯了和文種同樣的錯誤:稱病不朝。這等能人在封建帝王大局已定之後,按照帝王的思維方式,他們都是皇位的最大“隐患”。在皇帝面前沒病裝病,不動刀子,皇帝就不是“狠貨”了,皇位怎能穩固!也許是司馬遷同情冤死的韓信,借韓信之口用“良狗烹”了。

狡兔死良狗烹(狡兔死是良狗烹)4

其實,通篇文字都是在說笑,從一開始以“走狗烹”與“良狗烹”搞噱頭,随後挖掘“兔”與“狗”來自民間,強調人間此類悲劇太多,實質都是為了提個醒。從古至今,越王和劉邦式的大老闆實在是太多,工作和生活中這類“狠貨”也不少。認清他人,有時比認清自己還重要,有所“藏”,而不至于徹底被“烹”,這可是生存和發展的必修課。(文/蔡驷讀曆史 圖/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