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關于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關于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5 20:53:04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隽 實習生 陳郁濤

一張小小的課程表,改變了學生的上課時間和内容,也彰顯着中小學教育細微而深刻的變革。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新課标實施後,中小學教學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進一步發生變化。

針對體育課和勞動課的新變化,廣州的中小學如何落地實施?教學安排中遇到了哪些難題,如何解決?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教育領域相關人士,進行了深入了解。

體育課

解決“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問題

今年4月,新課标一出台便引發公衆關注讨論,不少人認為“體育成第三主科”。

按照2022版新課标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課時占比,語文占總課時的20%-22%、數學占13%-15%、體育與健康占10%-11%、藝術占9%-11%、科學占7%-9%、品德與社會占7%-9%、外語占6%-8%。

單從課時上來看,體育課時占比的确排名第三,但對比2001版的課程設置,體育課課時比例并沒有增加。而且,廣州的中小學早已普遍實施“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三年級到初三每周3節體育課”。

記者采訪老師們了解到,2022版新課标對體育課的改變,更多地體現在教學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轉變。

根據新課标的要求,體育課内容從“大而全”轉向“少而精”。過去一學期的體育課有6到8個項目的教學要求,但現在一學期原則上隻教2個項目。

“以前,一個學期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都教了一遍,但每一項都是蜻蜓點水,學幾節課就換項目了。現在一學期隻學2個項目,例如隻學籃球和羽毛球,這樣教得精,學得也深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體育科組長張澤林表示。

據悉,目前廣州的大多數中小學立足實際,根據本校優勢設置特色體育教學項目,并讓特色教學項目貫通整個學段。例如,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就以跳繩、籃球和飛镖為特色開展體育教育,其中,一至二年級每學期均開設跳繩課程,三至六年級每學期均開設籃球、飛镖相關課程。

“過去的體育課有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孩子上了十幾年體育課卻未練就一項體育技能。”張澤林說,今後的體育課要求孩子在接受義務教育期間,掌握1-2項運動技能,能真正學會、真正玩起來,成為終身的運動愛好和生活方式。

廣州市鐵一中學副校長丁丹也表示,體育課程内容正不斷拓展,除基本運動技能、體能等奠定學生一生身體素質的大項外,新課标中的“專項運動技能”版塊收錄了六大類運動,分别是田徑、球類、體操、水上或冰雪、中華傳統體育和新興體育,學校每學期從六大類中選2個項目進行教學,學生可結合實際自主選擇運動項目進行學習,解決了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的問題。

通過比賽等應用情境學習

新課标針對體育課的另一大變化,是對比賽價值的發掘。新課标提出,通過“教會、勤練、常賽”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體驗運動的魅力,領悟體育的意義,逐漸養成“校内鍛煉1小時、校外鍛煉1小時”的習慣。

張澤林表示,體育和比賽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到底、抗壓抗挫等精神最好的科目,新課标鼓勵體育周周賽、月月賽,今後的體育教學将在班級内部、班級之間、校内校外組織大量比賽。

丁丹則表示,新課标強調結構化運動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要求學生側重在應用的情境,如對抗練習、比賽或展示等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希望通過9年的體育課程幫助學生學會1-2項運動技能,并能夠在比賽中得以運用,促使學生形成堅持鍛煉的正确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據了解,新課标還首次提出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體育課設置“有助于實現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内容”。

對此,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計劃在體育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和數學,通過結合信息技術、引入數學知識,讓學生在使用運動器材和運動裝備的同時,了解機體功能、運動原理、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

“比如,科學課學習測量肺活量,體育課體驗肺活量和長跑成績的關系。”張澤林舉例說。初中體育課則可以引入重心、抛物線、風速、地理環境等更豐富的物理、生物等學科内容,讓同學們“知其動,還知其所以動”,破解運動的“密碼”,了解藏在身體裡的“秘密”,理解健康生活的真谛。

教學面臨師資緊張等問題

針對新課标對體育教學設計和體育老師個人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學校積極應對,正着力提升相關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暑假期間,我們就要求全體初高中教師參加培訓,學習新課程标準及專家對新課程标準的解讀。”丁丹介紹,在新學期,初中和高中每天都有骨幹教師給集團的年輕老師上觀摩課,平時還會加大學校教研培訓的力度,開展科組長聽課、同課異構等校内研讨活動,促進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程标準的理念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然而,對于新課标明确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基本教學工作量每周12課時”規定,不少學校反映,幾乎難以做到,大多是超量上課。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為例,該校約有1500名學生、9名體育老師,體育老師每周上17課時,還要帶早訓、晚訓、校隊、大課間、選修課等。如果增加體育老師,學校則面臨編制緊張問題。

海珠區實驗小學校長陳健表示,面對新課标的要求,該校隻依靠現有的7名體育老師進行教學安排,會比較緊張。因此,該校引入了第三方機構,由第三方機構的教練員或專門老師作為體育課助教,化解師資緊張問題。

關于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聚焦新課标落地)1

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小學開設的體育必修課——遊泳 通訊員供圖

勞動課

每周一節課,課程内容漸豐富

勞動成為一門獨立課程後,各校如何安排?

煲湯、種菜、疊衣服、做面膜、制藥油、雕皮具……對廣州中小學來說,勞動教育已經不是新鮮課,學生不僅能完成基本的勞動學習,還擁有了豐富多彩的花式技能。

2019年,《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和《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出台。文件明确不同年齡段中小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教育目标,廣州也由此成為全國首批率先推出勞動教育細則的城市。

相關規定提到,小學生要會做一日三餐、安排全家旅行計劃;初中生要會煲湯、做雙皮奶;高中生要會理财、通馬桶……

如今三年過去,廣州的中小學校基本都有完整的勞動課程體系。隻不過,以前勞動課程歸在綜合實踐課,現在則“自立門戶”。

鐵一中學從去年開始就把勞動課正式納入課程表,每個年級每周都有一節勞動課。目前,勞動課主要圍繞日常生活勞動開展教學,例如,疊衣服、家庭基礎調料的認識、刷鞋小妙招、制作DIY禮盒和DIY禮袋、在雞蛋殼上繪制粵劇臉譜等。

關于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聚焦新課标落地)2

廣州市鐵一中學勞動課上,學生正學習日常急救知識和技能 通訊員供圖

“新課标實施讓學校勞動課的開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丁丹表示,該校正逐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學校附近勞動社會資源,開展生産勞動,包括農業生産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産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等。

據悉,鐵一中學白雲校區拟利用學校的一片空地,拓展勞動課程内容,由德育幹事和實驗員共同承擔勞動課的教學。

融入多學科,探索教學新方向

編寫程序檢測園林溫度、土壤濕度,軌道小火車自動給重點植物澆水,收集大數據分析生态地圖數據并提出優化建議……在廣州市第97中學的天台花園,勞動課融合物理、生物、地理、數學、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開展,學生們正饒有興緻地學習。

新課标要求,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操作技能的訓練上,要注重形成學生技術意識、技術思維和技術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成為不少學校探索勞動教學的新方向。

這學期,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小學将英語與勞動教學融合。一年級新生入學學習整理書包和抽屜,與一年級學習Stationery(文具)主題結合;二年級訓練學生烹饪技能,滲透英語Cooking(烹饪)相關内容,讓學生用英文講述烹饪過程,拍視屏或制作小報;三年級勞動課結合英語Body part(身體部位)内容,教導學生注意個人衛生,關心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等。

關于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聚焦新課标落地)3

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小學将英語與勞動進行融合教學 通訊員供圖

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小學常務副校長孔珍則表示,該校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産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确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同時,在勞動課中滲透英語知識,實現學科融合,将勞動教育的思想觀念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避免直接将勞動代替勞動教育

每個學生都要上勞動課,但不少學生可能會說“我的勞動是科學老師教的”。随着所有中小學校開齊開足勞動課,勞動教師短缺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據了解,由于大學未開設勞動教育專業,目前沒有完全專業對口的老師可以任教,學校多是招聘科學專業老師或有勞動教育經驗的老師,作為勞動課任教老師。

預計到開設勞動課後可能出現師資緊張問題,今年8月,黃埔區東荟花園小學“先下手為強”招聘了兩位專職勞動教育教師,但兩位老師都是科學相關專業畢業,一位畢業于嶺南師範學院科學教育專業,另一位畢業于湖南師範大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地理科學類)。

科學或其他學科老師任勞動課老師,能否緊貼新課标精神教好勞動課?

“要避免勞動和教育‘兩張皮’,避免陷入形式、資源上和評價上的誤區。”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班建武提醒,雖然勞動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但勞動和勞動教育常被混淆。

班建武認為,勞動教育雖然包含勞動技能學習等功能,但其最核心最本質的價值是培育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培育受教育者對勞動内在的熱情、創造性等素養。勞動的目的是創造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勞動教育緻力于培養人的勞動素養,勞動教育不僅僅解決學生會勞動的能力問題,更要解決學生愛勞動、敬畏勞動的價值問題。

“要避免将直接參與勞動代替勞動教育的教育設計。”班建武表示,當前,很多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缺乏教育設計,直接用生産勞動來代替勞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勞動教育過程中勞動有餘而教育不足的結果。同時,要避免将勞動教育資源簡單等同于勞動資源。

比如,一些學校為了推進勞動教育,千方百計把學校可利用的空間都開發成學生進行種植活動的場地,“如果以這一思路來開發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隻會将生均占地面積較小的學校導向一個難以為繼的困難境地”。

班建武還提到,要避免将勞動成果取代勞動教育效果。比如,更看重學生在特定勞動形态方面的物化産出,忽視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真實體驗和感受;更在意對學生技能性勞動素養的考核,卻忽視價值性、精神性勞動品質的評價。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樊美玲

編輯:樊美玲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