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經的國産跑鞋相比,如今各大品牌的發展那是蒸蒸日上。不管是設計,還是性能,越來越受到市場的喜愛。
這不,今年雙11,安踏的銷售額就超過了耐克。消費者們的反應,就是最好的肯定。
這是國内市場的,如果我們把目光從國内,轉移到國外。抛開品牌偏見,隻看産品本身,國産自主品牌和國外頂級品牌之間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少呢?
競速鞋領域是國産品牌近些年最主要的發力點,在Nike的4%和Next%問世之後,各大品牌都把重心挪到了這一塊上。
經過努力,我們的品牌們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李甯、特步和必邁是第一批推出頂級競速鞋的。
李甯的飛電雖然售價飽受争議,但性能是實打實的優秀;特步的160X一出世,便是帶着光環現身的(中國馬拉松曆史第二好成績);必邁的驚碳根據市場反饋調整優化,已然成為一件高兼容度的優秀作品。
361°和安踏緊随其後,飛燃和C202 GT論天花闆,雖不能說是頂流,但總體性能也是班級裡的好學生,非常适合準高階跑者使用,刷新自己的PB。
目前來說,國産慢跑鞋領域内,我個人認為還是361°和必邁更為出彩。
361°的國際線系列,早就在海外市場拿下了不少榮譽。如今從國際線全家桶中“單飛”的Spire系列,目前也是口碑不錯。
必邁的專業性其實很不錯,不過它家的跑鞋一直有個“不成文”的特點——雖然不少款式定義是馬拉松訓練鞋,但實際上作為慢跑鞋使用,效果更好……
除此以外,還有安踏今年新出的柏油路霸。路霸的表現真是好評如潮,功能性很強。既适合大衆跑者,也适合進階跑者,屬于國産的萬金油跑鞋。
提到訓練鞋,就絕對不得不提一下多威這個牌子了。便宜、皮實、耐用,這是多威的特點。一雙多威跑鞋,不知道陪伴了多少體育生的青春。
不過要說起科研層面,多威的産品在全世界範圍來說,還不能算是最頂尖(多威官方自己也表示,距離世界一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即便不是最頂尖,也是相當有特點。
除了多威以外,也有不少其他品牌的訓練鞋闖出了名聲。像安踏的C202,還有必邁的42K PB等等,也都是不錯的訓練鞋選擇。
總結就目前來說,在競速鞋領域上,國産品牌的成就最大、成績最好。
即便是面對耐克這樣的霸主,說實話差也差不了多少。如果是面對阿迪,那在跑鞋這塊我們擁有更大的優勢,這話也确實不是在盲目自大。
但是在其他兩個領域裡,說實話,要走的路還很長。
别的不說,單說這個矩陣。四大跑鞋加上一個美津濃,這5家的矩陣可以說是相當完善。尤其是亞瑟士,堪稱矩陣中的“迷陣”,精細化程度應該是目前的世界第一。
反觀我們國産品牌,雖然競速鞋很優秀,但論起能代表品牌綜合實力的跑鞋矩陣,還不夠完善。
不過好在,各大品牌都在努力升級、發展。相信跑鞋矩陣不夠完善的問題,也遲早都會解決。到那個時候,作為消費者的跑者們,也将會享受到更好市場環境。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麼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