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在黑龍江哈爾濱圓滿落幕。期間,年會圍繞科技引領、聚力振興、引才惠民三大版塊,開展科技成果展、中國創新創業先鋒論壇、中國農技協(黑龍江)合作交流峰會等活動。在閉幕式上,年會發布了2019年2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技術和産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今年難題的征集和選定,得到了國内衆多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這些科學界至關重要的卡脖子難題,與科學儀器息息相關。想要解決這些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必須依靠高端科學儀器作為支撐工具。那麼,科學儀器行業可以圍繞這些難題作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呢?小編選取了部分難題進行盤點,本篇主要以兩大生物學難題為主。
細胞器之間的相互作用
細胞器是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形态結構和功能的微器官,可分為線粒體、葉綠體、内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核糖體、中心體等。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科學家從細胞中分離出線粒體,發現上面還附着着另一種細胞器内質網,從而認為兩者存在交彙,甚至存在傳遞。通過後期的不斷研究和發現,現在的科研人員已經認識到,細胞器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無處不在的,幾乎每種類型的細胞器都在和其他類型進行密切對話。一旦切斷或者弄亂它們彼此的相互作用,很有可能會引發細胞功能的障礙,也就是各類疾病。
那麼,科學家要如何來研究細胞器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呢?勢必需要先進的觀察和成像設備。據了解,質體與液泡在光學顯微鏡下即可分辨,但是其他細胞器需要更加精密的電子顯微鏡才可以觀察到。針對細胞器互相作用的發現、鑒定與繪制,我國需要建立和發展新型顯微成像技術、化學生物學标記等方法,以支持科學家研究細胞器相互作用網絡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機制,從而為相關重大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新藥研發提供支撐。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
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生命活動的基石。一直以來,很多生物學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對細胞進行研究,期望有效的技術手段來完整地觀察單個細胞的成分。近年來,随着以基因測序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把目光放在了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研究上。
這些多組學技術可以更仔細地觀察細胞之間的可變性,更清楚地識别特定細胞及其功能。然而,目前對于任何單細胞多組學技術,還沒有可用的商業試劑盒,并且許多技術還存在限制。科學界不僅需要更加先進的測序儀器和試劑,還需求更為複雜的軟件作為分析工具,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理解。
小結:當前,科學儀器行業越來越欣賞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高端人才,尤其是生命科學領域。國内外的科學儀器廠商摩拳擦掌,通過吸納人才、開發技術、企業并購等方式快速向生命科學領域擴張,尤其是賽默飛、安捷倫、沃特世、珀金埃爾默等大咖。反過來,随着以分析儀器為主的科學儀器的發展和應用,人們對生命科學領域也有了更直觀和深刻的了解。未來,生命科學儀器必然大有用武之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