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即利用感溫液熱脹冷縮的性質使感溫液體積發生變化來顯示溫度)
2. 溫度計刻度常以攝氏度來标注,符号是℃,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一标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範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
實驗室常用的是玻璃液體溫度計,玻璃液體溫度計包括感溫泡、玻璃毛細管和刻度标尺三部分,感溫泡裡裝有感溫液(水銀、酒精或煤油)。
4. 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選擇合适的溫度計;(2)使用時溫度計感溫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感溫泡(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态。
6. 熔化:物質從固态變成液态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 凝固:物質從液态變成固态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 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有規則結構的固體叫晶體)。
常見晶體: 食鹽、糖、海波、許多礦石 (钼鉛礦、石英、巴西石、岩鹽、黃鐵礦等),常見非晶體: 玻璃、松香、蜂蠟。
9.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别: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随着溫度的逐漸升高,由硬變軟,然後逐漸變成液體,沒有固定熔點。)
10. 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晶體熔化和凝固過程曲線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 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态,CD段處于液态;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态,FG處于固态。
13. 汽化:物質從液态變為氣态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隻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從周圍物體吸熱,使液體及周圍物體溫度降低。)
15. 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内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沸騰條件:到達沸點,持續吸熱(加熱)。
不同物質沸點不同;同種物質,氣壓越大,沸點越高。
16.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即空氣流速)。
17. 液化:物質從氣态變成液态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玻璃上的水滴,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
18. 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态直接變成氣态叫升華(如:冰凍的衣服也會幹;樟腦丸、鎢絲、幹冰),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态直接變成固态叫凝華(如:霜、冰花),要放熱。
升華作用:
(1)幹燥食物
(2)制造舞台煙霧效果
(3)人工降雨
19. 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着,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随着能量的轉移。
備注:“白氣”、霧是液态;南極空氣濕潤,是因為冰的升華。
總之,物态變化過程總伴随着能量的變化。
溫度不能說傳遞,熱量可以傳遞。
20、融化試驗裝置和融化試驗材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