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小幫手發布了一篇不少種植玉米的朋友,由于當地幹旱正在灌溉澆水的文章,不少朋友在底下留言,有些區域确實比較幹旱,大家夥正在澆水,而有些區域今年比較好,一遍水沒有澆,玉米長勢很好,而在小幫手高産群裡,也有不少群友在讨論。
玉米和其他作物不太一樣,種子在發芽過程中,需要的水分相比其他生育期來說,并沒有那麼大,而從出苗期一直到灌漿期,則對水分比較敏感,尤其是在抽雄吐絲期,是玉米整個生育期中需水的高峰期。
目前時間已進入9月中旬,種植夏玉米的區域,一般情況下,會在9月底或者10月初進行收獲,也就是說大概不到20天的時間迎來收獲高峰期,不少人會有疑問,這時候再去澆水,是不是晚了?另外,澆水還會加大倒伏的幾率,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澆水呢?
主要原因還是幹旱比較嚴重,小幫手看到一位朋友的留言,他這樣說“澆一次水,成本要多增加幾十塊,有些人已經澆了4-5遍,一畝地能掙的利潤是有限了,如果不澆,就會出現減産,到最後,估計掙的更少,雖然現在澆水辛苦了一點,但是能保證産量,也算得到一些安慰”。
不少農戶心裡有這樣的想法,澆了增加成本,不澆減少産量,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到最後,看到鄰居們都在澆水,自己不能不澆,總不能眼睜睜看着玉米減産。
而另外有些農戶,想澆卻澆不了,因為當地沒有灌溉澆水的條件,比如井裡沒水、井口離自家地塊較遠等等。
當然,也有不少風調雨順的區域,從玉米種植以後到即将收獲,雨水都比較充足,玉米長勢良好,最終的産量達到千斤或者1200斤沒問題。
種植農業就是這樣,天氣因素我們不能掌控,要做的就是注意管理,讓收益最大化。
最後問玉米種植戶一個問題:今年你們當地幹旱嗎?這幾天有沒有灌溉澆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