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整個手臂都麻了,像有無數隻螞蟻爬過,休息幾分鐘後症狀又消失了”,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驗。
生理性的手腳發麻主要由不良姿勢或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造成的,導緻局部供血不足、末梢血液流通不暢,如:上廁所久蹲、久拎重物、睡姿不正确等。
這類手腳麻木一般症狀較輕,對身體的影響較小,通常能在短時間内緩解,握拳、拍打、緊繃腳部等動作重複幾次,即有緩解之效。
但如果長期或無明顯誘因出現手腳的間歇性麻木,甚至夜間因麻痛而突然醒來,千萬要警惕。
手腳發麻的7個真相
手腳麻木是個危險信号,老年人尤其要警惕,總結起來,主要有7大原因。
01 臂神經受壓
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頸項偏斜或手臂受壓,就會引起手發麻。這時隻要換姿勢睡,活動一下手臂,麻木感便可消除。
02 頸椎病
經常單手麻木,很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主要由于長期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緻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近七成手麻症狀由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
症狀表現
①拇指、食指麻木,可能預示着第5、6椎間孔壓迫了頸神經;
②中指麻木,可能預示着第6、7椎間孔壓迫了頸神經;
③時常感到脖子很累,似有重物壓着,早上起床時雙手有僵硬、麻木感,可能預示着第七頸椎棘突處的卡壓。
03 腰椎間盤突出
有人認為80%的慢性疾病與衰老都源于脊椎的變形與彎曲。但在20歲以後,椎間盤會開始退化。
對于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有外傷史、不良姿勢等群體容易引起腰椎疾病。
症狀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常表現為反複性的下肢麻木,單側或者雙側的大腿、小腿以及足部出現麻木,同時伴有腰部疼痛等不适症狀。
04 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主要是外傷、勞損等引起的腕部病變或退變,壓迫到神經時會引起手指麻木、無力,也可能伴有胳膊、手腕等處的麻脹感,手指靈活性降低。
高發群體:
一般好發于常搬運、托舉等工作人員,但手機、電腦玩得過多也會增加病發風險。
05 神經炎
格林-巴利綜合征、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是神經纖維和髓鞘遭受免疫攻擊造成的,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症狀表現:
早期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臨床上常有對稱性的疼痛,有麻木、蟲爬、發熱、觸電樣等異常感覺,且下肢症狀較為多見,從腳趾到膝蓋都可能出現不适症狀。
06 一過性腦缺血
腦動脈硬化或狹窄、血栓脫落、供血不足等都可能誘發一過性腦缺血,嚴重時可能預示着腦梗等高危疾病,應積極預防、治療。
好發于三高、心房纖顫、頸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等中老年人。
症狀表現:
常表現為手指發麻或是一側的肢體發麻。若伴有頭痛頭暈、視野黑蒙或視線模糊、流鼻血、協調能力差等症狀時,可能是中風征兆,需警惕。
07 三高等血管性疾病
三高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流不暢或減緩、神經變性,細胞所能獲取的氧氣等養料也會減少,都可能引起手腳發涼、麻木,或有緊繃感,甚至疼痛感。
建 議:
三高患者應積極參與正規合理的治療,控制病情,适當進行鍛煉及補充營養元素。
若出現手腳發麻的症狀,需配合使用改善循環的藥物。
若出現第6點中的抽搐、單側麻木等症狀時要警惕中風。
7件小事緩解手腳麻木
手腳麻木是很多疾病的常見并發症,特點是容易反複發作,不易徹底根治。要想擺脫手腳麻木,不但要堅持藥物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很多細節。
01 合理飲食
飲食要清淡、少鹽,少攝入動物脂肪,多食高纖維蔬菜,可幫助軟化血管,緩解手腳麻木。
02 多飲水
多飲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
03 補充維生素
老人要适當補充維生素B1和B6、維生素C,提高身體代謝功能,緩解手腳發麻症狀。
04 适度運動
午後或傍晚,可在戶外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運動,但不可時間過長或運動量過大,運動前先熱身10分鐘(伸腿、扭腰等)。
05 注意睡姿
睡覺時最好平躺,不要壓着手腳。枕頭高度一般以7~9厘米為宜,軟硬也要适中。
06 定期體檢
老人要定期查血壓、血脂,以及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及時治療。
07 作息規律
堅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晚上不要長時間看電視。要有睡午覺習慣,40分鐘為宜。
編輯 / 黃骞文
資料/ 高質量生活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