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郦道元的曆史故事

郦道元的曆史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21:35:53

郦道元的曆史故事(郦道元注水經)1

□孟慶玲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晚秋,59歲的禦史中尉郦道元被任命為關右大使,他将去往長安。

長安千裡迢迢。年近花甲的郦道元幾乎要動搖了,他和所有老人一樣,也想安享晚年,也想含饴弄孫。

郦道元的父親郦範功高位重,深得北魏幾位皇帝信任,更獲得外姓最高爵位——範陽公。20多歲時,父親病逝,郦道元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任尚書祠部郎,執掌文書奏章。

太和十八年,是北魏曆史的拐點。這一年,魏孝文帝正式遷都洛陽。通往洛陽的官道上,鮮卑人絡繹不絕,馬匹躍過,辎重隆隆。郦道元也在其中,在路邊,他停下,掬起一捧土,嗅了嗅,揣在囊中,他知道,這一走,可能永遠不回來了。這一年,也是郦道元生命的拐點。孝文帝北巡——出巡北疆六鎮,直至陰山一帶,随從者就有郦道元。多年後,郦道元在其地理名著《水經注》中留此存照:“餘以太和十八年,從高祖北巡,屆于陰山之講武台……”

北疆每一條河流的流向、水勢,每一座山脈的高度、走向都深深地烙在郦道元心中,以至于多年後,當他提起筆,這幅醞釀已久的水墨就從筆端傾瀉而下,是為《水經注》。

回到洛陽,郦道元被提拔為治書侍禦史,為六品官,監察彈劾官員。

兩年後,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33歲的郦道元任颍川(今許昌市)太守。之後,又為魯陽郡(今魯山縣)守。任上,他建學校,整吏治,化風俗,郡裡一時大治。隻是日子長了,郦道元的“威”難免刺痛某些人的神經,不久,他就因“刻峻”被罷了官。

歲暮。回京城的路上,郦道元裹緊了身子,步履卻一陣踉跄。其實,他何嘗要“刻”要“峻”,他何嘗不知春風比冬風暖,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隻是,嚴酷的現實不允許他和稀泥……既如此,那就換一種生活吧,所幸,他還有一部《水經》可注。郦道元歎息着搖了搖頭,繼續前行,大風吹,落日黃,塵土飛揚,郦道元的背影越來越小,直至最後融入遠方的地平線。

冬夜,飄搖的油燈下,是郦道元專注而憔悴的臉,他時而翻書,時而提筆,時而凝眉,時而舒顔。大風刮得窗棂呼呼響,也刮得屋裡忽明忽暗,郦道元的臉色就在忽明忽暗的夜色中隐現。良久,他伏在桌上睡着了,書稿滑落在地,驚得他蓦然醒來。他俯下身撿起書稿,封面上,《水經注》三個大字赫然在目……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争頻仍,更朝換代快,民族遷徙頻繁,南北民族大融合。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地理學著作,但這些文賦太零星太主觀,不能滿足郦道元的國家大地理的想象。最後,郦道元選擇了中庸的《水經》。《水經》是一部研究河流水道的典籍,著于三國時期,作者不詳,記述了全國137條主要河流,卻文字簡略,詳情阙如。

很早時候,郦道元就對水感興趣。水至柔,能恒順萬物;也至剛,能水滴石穿;水自利,能潔身自好;水利他,更能滌蕩萬物;他喜歡水,喜歡看水天一色,水起風生,也喜歡看月印千潭,波瀾不驚。水是他的朋友,讓他潤澤;水是他的屬民,讓他牽挂;水是他的鏡子,讓他警醒……而《水經》則是水的彙集。盡管作者不詳,諸多水文資料也不詳,如一尾魚的骨架。但郦道元決心為其做注,他要豐滿《水經》,給這條魚以血肉以生命,使其暢遊在古中國的書籍文獻中。

為此,郦道元一直在路上。從追随孝文帝北巡,到颍川、魯陽、東荊州任上,再到免官閑居,他一直都在有意無意地為注經做準備。無論是主政還是遊曆,郦道元每到一處或跋郊涉野追根溯源,或走訪民間采集諺謠,将沿岸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一記錄在冊。北朝國土凡是能到之處,他都親力親為,南朝國土他則遍閱資料,考證判斷,甚至連國外的河流資料,他也一一考證記錄。

郦道元決定要打破南北朝對峙的政治藩籬,納天下河流于一彀,在紙上開辟出一個龐大而統一的地理帝國。因此,他可以對北朝的水道親切有加,也可以對南朝的水道心平氣和,甚至在書中引用南朝皇帝的年号也不用心存顧慮。

《水經注》記載的河流有1252條,是《水經》的8倍。引書多達437種,輯錄了漢魏金石碑刻多達350種,它如一幅畫卷,在曆史的天空,依次展開了從先秦到南北朝兩千年間的一個統一帝國的地理、文化、曆史……

公元523年,《水經注》基本完成,郦道元終于籲了口氣。他從書稿中擡起頭,隔着蕭蕭落木,聽到了朝廷的宣诏聲……

複出的郦道元戎馬倥偬。先是任河南尹治理京城洛陽,接着又前往北方六鎮,整改吏治,籌備軍糧……

回京後,58歲的郦道元升為禦史中尉。從弱冠到花甲,從侍書禦史到禦史中尉,畫了一個圈,他又回到了原地,接下來就是被任命為關右大使,去往長安。

冬日,通往長安的大道上,郦道元和弟弟、兒子、侍從一路前行,走到陰盤驿亭(今陝西臨潼縣東)時,馬匹忽然嘶鳴起來,樹林後人影幢幢,郦道元吃了一驚。夕陽下,漫山遍野的叛軍正以包圍之勢向他們合攏而來。

以多年的軍事經驗,郦道元率領侍從占領了崗上的驿亭。崗上可以堅守,等待援軍到來,但他忽略了緻命的一點——水井在崗下,而此時,崗下的叛軍正虎視眈眈。人困馬乏,口渴難耐,郦道元隻得下令侍從掘井。山高水低,掘了十餘丈也不見水,侍從早已精疲力竭,而此時,叛軍正一步步逼來……最終,剛猛的郦道元死了。臨死前,他還在厲聲斥賊。

郦道元,這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北魏漢族男子,因種種原因,政治上沒有大的建樹,卻在紙上建立了一個雄偉無比的江山——《水經注》,成為我國六世紀以來的地理百科全書,成為國家治理河山的依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