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在稱呼上了年紀的男子時,常常會用到“大爺”的稱呼,這裡面的“爺”字讀音是輕聲。
同樣在北方,如果将“爺”的讀音改成二聲,則成了另一種尊稱,與年紀無關而與地位有關。
最有意思的是,仍然是北方,多數人都知道這麼一句罵人的詞彙——“你大爺的!”這裡的“爺”是輕聲,到底大爺怎麼招人了,幹嘛要跟罵人的語言牽扯起來呢?
其實,這裡面,學問不大,但也不小。
劇照來自《夏洛特煩惱》
南朝蕭梁時期顧野王《玉篇》:“爺,以遮切,俗為父。”這是古文獻中關于“爺”的最早記載。繁體的“爺”字,從父,耶聲。故此文獻中記“爺”為“耶”。廣為傳頌的北方民歌《木蘭詩》在《古文苑》卷九所載的“爺”字,均寫作“耶”。該詩文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及“不聞爺娘喚女聲”中的“爺”,意指父親。
截圖來自87版《紅樓夢》晴雯稱呼賈寶玉為二爺
從《紅樓夢》整篇記載中,并沒有少爺的稱呼,也對應沒有少奶奶的稱呼,應該在清初到清中期,并沒有這個稱呼。
由于這“爺”字讀作二聲時代表的尊貴,因此民間開始稱呼神仙為“爺”。例如至高無上的天,被稱做“老天爺”;佛祖,被稱為“佛爺”;神仙中有能讓發财的“财神爺”;守衛門戶的“門神爺”;管理地方的“土地爺,,和“城隍爺”;管炊煙的竈王是“竈王爺”;掌管生死的閻羅是“閻王爺”;負責風雨的海龍王是“龍王爺”;就連那個在月宮桂花樹下搗藥的小白兔,也被人稱作“兔兒爺”。
明、清兩代,北京作為首都是官吏集中的地方,也是“官稱”集大成的地方。流風所及,形成了“官派”,養成了官稱的習慣。其特殊表現有二點:
一是在親族、父子母女之間,一律用官稱,不用親屬稱謂。如《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寶玉對探春說:
你提起鞋來,我想起故事來了:一回穿着,可巧遇見了老爺,老爺就不受用……老爺聽說是舅母給的,才不好說什麼了。
可見這兄妹之間,稱自己父親不說“父親”、“爹”、“爸爸”等等,而稱“老爺”,這是“官派”。
二是影響所及,北京民間,也不同于鄉下,也習慣用“官派”稱謂。市井之間,到處稱爺;寒素之家,亦稱太太、奶奶。
而在徐珂《清稗類鈔》的“稱謂門”有專記稱謂:其“太爺、太老爺”條雲:
乾隆時之舉人、貢生,亦稱太爺。
《紅樓夢》第九回,賈政對李貴說:“你去請學裡太爺的安……”稱賈代儒為“太爺”,後面寶玉、李貴一律稱賈代儒作“太爺”,這不單純是因為他輩份大,另外也是尊稱。因代儒隻是個“老儒”,并無功名,白了頭也是“生員”,向國子監太學補個名字,即使未考中優貢、拔貢,也可叫“貢生”,年紀大了,亦可尊稱為“太爺”。
發展到後來,“爺”才算是走下神壇,普及到平民百姓頭上。鄰裡之間,男性長者被尊稱為“老大爺”、“大爺”,男性公民被稱為“老爺兒們”、“大老爺兒們”。
在行業行幫中,男性公民以姓氏或排行被稱作“XX爺”,例如“李爺”、“趙二爺”。
據說在北京民間還有一個說法,盡量不稱“大爺”,因為武大郎行大;愛聽“二爺”,因為武松行二。也不愛聽“三爺”的稱呼。“老爺”的傭人,如跟班、聽差等人,綽呼也叫“二爺”。服侍跟班、聽差的傭人,綽呼“三爺”,俗名“小三子”,所以人們不愛排成“三爺”。當然,這隻是一些民間傳說,聽聽就好。
話說回來,這爺爺的稱呼到了明清,大多數地方都是在稱呼祖父了,那麼這祖父在家中的地位有多高?應該說是一位說一不二的最高權威和最高統治者。作家巴金在他的三部曲《家》、《春》、《秋》中,就充分而真實地描繪了中國封建家庭裡,家庭主宰“爺爺”對子孫輩的權力與威懾力:他把握着子孫的命運,把握着他們的婚喪嫁娶,把握着他們人生道路的選擇。
巴金同名小說的電視劇《家》中的高老太爺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寫的是小門小戶,但相對于祁家老少男女來講,那位祁家老太爺也是一位威風凜凜,說一不二的家長,這種威風甚至影響到小羊圈的家家戶戶,成為那條胡同居民的精神領袖。
爺爺如果做到了祖爺爺這輩,如祁老太爺,那威望與權力就會更高一級。當然,這種權力是裹着厚厚的家庭親情與濃濃的宗族血緣。
随着時代的進步,爺爺在家族中已經沒有這種權威化的色彩,而“爺”所代表的尊敬含義仍在,随着“爺”字讀音變成了輕音,也拉近了民間百姓的距離,大爺這個詞成為對老者的敬稱,沒有了讀作二聲時的權勢。
但大爺這個詞的尊敬成分還在啊,“你大爺的”這種話,就容易被看成是對最尊敬人的侮辱,逐漸地在北方成了罵人的口頭禅。
一個“爺”字,讀音不同,卻承載了五千年曆史中一些人的地位變遷,可見漢字之偉大!
參考資料:《紅樓風俗譚》 鄧雲鄉;《中古漢語研究》朱慶;《金銮殿朝夕——八旗·太獅·嚎喪鬼》 張淑媛 張淑新;《當代北京語言史話》 金汕。
轉載請注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曆史(ybzjlishi)
關注我:一本正經說曆史(ybzjlish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