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庸的武俠小說,總感覺恢弘氣魄,家國情懷,其中最喜歡的要數《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中的三位主人公,各個俠義心腸,武功蓋世,其中蕭峰是最值得稱贊的一個,他心懷天下,悲天憫人,隻可惜在那個遼宋不兩立的年代,生錯了民族,成了從小長在宋朝的契丹人。
說起“契丹族”對于我們或許古老而陌生,畢竟現在的55個少數民族并沒有“契丹”,要知道古代的“契丹”那可是個“戰鬥民族”,宋朝兩代都曾敗在它的手下。那麼,如今的“契丹”成了什麼樣子?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讓北宋頭疼的“契丹”“契丹”這兩個字最早見于《魏書》。《魏書》是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題材,是北齊學者魏收所著。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中國出現了一次民族大融合,五胡亂華,那個時候東漢已亡,中原群雄逐鹿,三國時代逐漸凋零,南北朝各方勢力東遷。
當時中原的政權割據非常多,而關外的遊牧民族有些深受中原思想,再加上自身發展也形成了不少大小不一的部落。古書上有記載的遊牧民族,貉、貊、匈奴、契丹、東胡,在當時都發展迅速,有自己的部落過着群居生活。
而契丹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逐漸壯大,到了唐朝鹹通年間,契丹族降生了一位“神童”,據《遼史》記載,此孩童從出生開始就是奇迹,三個月會下地行走,滿百日可以開口說話,凡事都未蔔先知,更有一左一右兩位神明護法。還是兒童時代就可以參與國家大事,當時的皇帝不懂得問題都要請教他,這個人就是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自幼聰明過人,文武雙全,對于契丹族的大權更是勢在必得,當時唐朝與契丹并未發生較大沖突,雖表面上和平共處,實則唐朝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局面,梁王朱溫對于唐朝政權虎視眈眈,而腐敗無能的唐末朝廷已經完全招架不住。
面對這種局面,耶律阿保機趁機侵犯中原,派遣部隊攻打劉仁恭,朱溫為了拉攏耶律阿保機,與他私下交好。耶律阿保機也十分識趣接受了朱溫的好意,畢竟當時耶律阿保機要統一部落登上皇位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随後來到上京,逐漸被中原制度同化,頒布法律,制定官爵,制定契丹文字,弘揚民族文化。
契丹國建立,北部地區權屬掌控在了耶律阿保機手裡,而中原地區,五代十國的混戰打得不可開交,最後卻成全了趙匡胤。自陳橋驿兵變後,趙匡胤就接受了小皇帝的禅位,當上了大宋開國皇帝,可是即便最終宋朝滅掉了後蜀和後唐,卻始終沒辦法跨過“契丹”。
宋遼之戰,一打就打了二十幾年,從宋太宗開始,大大小小戰役不斷,戲曲中經常放“楊家将”的故事,當時楊家軍對抗的就是契丹,那時候已經稱為“大遼”,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趙匡胤的皇位說好聽點是禅位,說難聽點是篡權,所以為了防止其他武将學他兵變,假模假樣的來了一場“杯酒釋兵權”。
宋代将軍打仗,指揮戰場的文官,而大遼馬背上出身,戰鬥民族.對于遼宋之戰,宋朝經常慘敗,太宗、真宗父子倆更是軟弱無能,太宗滅了北漢後,開始輕敵,揚言要收複燕雲十六州。結果碰到了遼國勵精圖治的遼景宗,雙方的戰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宋軍大敗而歸。
到了真宗時代,宋遼戰役中,北宋獲得勝利,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檀淵之盟”,條約竟然是宋朝每年贈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戰勝國給戰敗國贈銀,沒有比這更難堪的了,慶曆二年,贈改成了“納”這種屈辱宋朝竟然坦然接受。
這個時候雙方才勉強得到了安甯,隻不過雖說宋遼平靜得不少,但邊界上遼軍始終沒有放棄進犯,這也讓宋朝頭疼得好多年。隻是最終契丹民族,慢慢消失在了曆史長河裡。
契丹族不斷變遷遼景宗的勵精圖治讓這個遊牧民族走向了輝煌,大遼的興盛一度趕上了中原北宋。隻可惜,學會了中原文化,也學會了中原腐敗。遼興宗繼位後,國力逐漸下降,遼興宗此人黩武窮兵,在位時已經是奸佞當道,民不聊生。
為了轉移國内矛盾,建立自己的豐功偉績對外用兵征讨西夏,緻使民不聊生,百姓心中多有怨恨。
那時候遊牧女真一族崛起,首領完顔阿骨打帶領女真開始強盛,為了反抗遼國對他們的壓迫,完顔打骨打抓住遼國内部叛亂,一舉殲滅了遼國,遼國滅亡後,全族人民分散到了各處。耶律大石不甘心滅國召集舊部建立了西遼,還沒來得及複國,成吉思汗就直接把契丹民族滅掉了。然而契丹一部分人員投降蒙古,被分配到了蒙古各部,進入蒙古族的契丹與其通婚生存。
而之前被阿骨打滅掉的人歸順了金朝,兩股勢力水火不容,隻不過後來金朝慘敗給了蒙古,那時候的契丹人民早就同化與蒙古、女真,最後統統歸了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出現,是華夏大地上最佳征戰帝王,元朝的版圖在古代已經逼近歐洲,南征北戰掠奪土地成了蒙古族最喜歡的幹的事,而一些契丹人則跟随着部隊英勇善戰。
有些契丹人在東北、東南亞、内蒙古都有定居,因為背靠俄國雙方都有交集,至今俄語中中國的發音還是“契丹”,可見契丹民族當年生活的地方之廣,影響之大。
到了2004年,契丹族之謎才慢慢解開,55個少數民族中達斡爾族與契丹族有着血親相近之處。這也就說明了達斡爾族是契丹人的後裔,經過這1000多年的變化,從北宋、南宋、金國、再到蒙古。自大遼滅亡之後,契丹人再也沒有“誰主沉浮”的氣場了,後期的女真還能建立大清,可契丹卻慢慢消失,不過這也是曆史發展的結果。
自從大遼被金朝滅亡後,百姓就分散在全國各地,遼興宗在位已經是民怨沸騰,天祚帝在位剛愎自用、荒廢政務,這才給了金國反擊的機會,既然已成俘虜,何不既來之則安之。
契丹族的消失到此刻,或許大家都該明白了,遼金兩國融合時,契丹部分血統已經成為了“混血”,到了蒙古成吉思汗時期,西遼的小政權也被滅得很幹淨。成吉思汗是一代大英雄,能跟着他南征北戰也算無限光榮,契丹跟蒙古融合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而後,忽必烈的出現拯救了中原王朝,靖康之恥是整個華夏族的悲哀,金朝被滅,元朝建立是中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迎來“異族”統治,在這種情況下,契丹、金朝、蒙古、漢族已經進行了民族大融合,契丹和女真在中原并沒有有利的地位,分散到全國中,隻能看着自己的民族一點一滴被其他民族所同化。
曆來民族間的通婚都是存在的,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契丹應該已經不存在了,留下來的全部都是各個民族通婚後的結果。不過華夏泱泱五千年,各個民族都曾活躍在政治舞台上,如今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這盛世局面,就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