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LG棒棒糖手機嗎?
韓國頂流男團bigbang都為它傾唱主題曲。
還有一款巧克力手機更是一機難求,金泰熙為它拍攝的廣告“l love chocolate U”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遙想當年,LG手機可謂是手機界的顔值一哥。
在2006年推出的《巧克力》系列,更是憑借時尚、輕薄的造型,和韓星金泰熙的廣告,價格一度賣到了4000元一台,一年銷售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50萬台。
在功能機時代,隻作為通訊工具的手機,LG前衛靓麗的外形設計,讓LG在手機市場中大放異彩,市場份額做到了全球第三。
而曾經風靡一時的LG手機,現在突然宣布退出手機業務,将集中力量于其他核心業務之上。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得從LG在1995年開啟手機行業說起。
一、掌握功能機銷售的命脈 LG大獲發展1995年,LG開始涉足于手機業務,剛平穩發展不久,LG就迎來了手機業務的輝煌時期。
2006年,LG一款“巧克力”手機,憑借着技術領先的電容式觸摸導航鍵、“一碰你臉就紅”的紅色背光,加上輕薄時尚的設計和玄彬和金泰熙的代言,這讓當時的LG在手機市場大放異彩。
就算2006年的時候就定價4000元,還是在中國售出了60萬台,占據當年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的20%。
在2007年,這款“巧克力”手機在全球的累計銷量更是達到了1000萬台。
此時,LG認為他們抓到了手機市場的秘訣,手機需要的是:外形靓麗、設計前衛、技術先進。
後續,LG又延續了這種成功經驗,推出了多款同系列産品,其中就有現在還讓人記憶猶新的冰淇淋、棒棒糖等甜品命名的手機,同樣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
2008年,LG在全球手機實際銷量就獲得了1億部的好成績。
2013年,LG的手機業務就已經到達了自己的業務巅峰,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三,僅次于三星和蘋果。
二、眼看高樓起 LG為何由盛轉衰?
和諾基亞一樣,LG自以為掌握了手機市場的銷售命脈,卻沒有發現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到了下一階段——智能機時代。
LG一個階段的成功經驗,确實讓LG獲利了許久,但同時也束縛了LG的視野,蒙蔽了對行業的判斷。
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市場的較量中心不再是簡單的拼外形、拼營銷手段,重心已經開始向新一代技術的核心性能轉移。
再加上一系列的策略失誤,LG的手機帝國已經開始逐漸崩塌。
首先,在智能手機時代到來,LG就犯下了不小的策略失誤。
LG在功能機時代,獲得的巨大優勢,在面對智能機時代時不忍丢去。
在手機業務轉型期間仍然生産大量的功能機,妄想繼續複利在功能機時代的輝煌。
結果這導緻LG沒有很好地抓住智能手機時代的升級需求,完美地錯過了智能手機時代的黃金機遇,隻能眼睜睜的看着衆多新興智能手機品牌的崛起。
三、與時代快車擦肩而過依然是沒有意識到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LG在選擇操作系統上和諾基亞一樣犯了個緻命錯誤。
沒有選擇安卓,LG選擇了沒有前途的微軟的Windows Mobile 6.5和中國主導的OMS作為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
LG在智能手機時代,同樣也保留了其較為優秀的傳統,注重創新,這也讓LG可以和其他品牌明顯的區分開來。
但過于外形和無用的設計,讓消費者根本沒辦法從這些功能中找到真正的實用價值。
LG在後期的營銷上也沒有做出很大的發力,在“巧克力”時代,玄彬、金泰熙、bigbang等頂流韓星為LG代言造勢。
而在智能機時代,卻很少看到LG手機的廣告,在中國更是隻剩下京東作為獨家銷售渠道。
與國内把互聯網和線下渠道銷售做到極緻的國内手機廠商相比,LG放低了營銷的權重。
除營銷之外,LG頻繁的質量問題,也是LG的緻命問題。
從LG的G3到後來的G4、G5,LG不斷地出現各種質量問題:性能不足、續航差、主闆問題、模塊化設計不足等等,讓消費者對LG開始不再信任起來。
品牌形象逐漸低下,再加上缺乏核心技術,LG在手機産業鍊的競争中逐漸被邊緣化起來。
四、競争激烈 心于力不足當LG還在品牌形象變低,缺乏核心技術,發展無門時,國内的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早早看清了手機市場競争的重點。
逐漸開始發展起自己的核心技術,加大營銷投入。
這也讓原本風光無量的LG手機,徹底喪失了在全球的競争優勢,一步一步地被其他手機廠商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
2016年,LG在中國的手機銷量隻有16萬台。
2018年,LG正式宣告退出中國市場。
各種問題導緻LG手機逐漸經營慘淡,但手機市場巨大的利潤,讓LG不舍放棄,在市場坍縮後LG也是有過不少措施的。
2019年,LG将手機生産設施轉移至越南、巴西,意圖獲得更低的制造成本,讓公司的智能手機部門扭轉虧損。
2020年,LG重組手機部門,聚焦開發高端手機,增加中低端智能手機的外包力度,意圖削減成本,再度增強市場上的競争力。
但這些措施并沒有挽救回已經坍塌的LG手機,連續23個季度虧損的财報觸目驚心。
2021年4月5日,LG宣布退出手機市場,徹底放棄掉了這座危樓。
未來将把資金和精力專注于電動汽車、物聯網和B2B等行業中去。
這不算是個壞的決定。
缺少爆款機型和絕對核心技術,隻是單純減少生産成本的方式,根本不能再從強敵環伺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了。
與其望着巨大蛋糕卻啃不到的痛苦不堪,不如徹底放棄手機業務,斷掉念想,釋放資金,賦能其他優勢行業。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作者:張冰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