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的,發蔫,靠邊待着。
“傷痕文學”代表作家馮骥才,其“文化反思小說”在當今文壇影響深遠。
他筆下的文學作品相當多,比如《捅馬蜂窩》《刷子李》《日曆》《花臉》《泥人張》《好嘴楊巴》等都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在《俗世奇人》中,無論是拔牙的、抹牆的、偷盜的、釣魚的、賣古玩的、做小吃的,還是為人算命的、替人打官司的等等各個行業、各個階層都能在這方土地上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生存空間。比如刻磚劉、泥人張、風筝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在他的作品中,就是要試圖挖掘出清末民初天津衛這個地方的各色市井“奇人”。
馮骥才擅長以小故事、微情節取勝;每個小的故事都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奇人、奇事”,加在一起,即是一種細節化的宏大精神主題蘊含着一個深刻的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大主題。
今天,我要講的便是《俗人奇世》中的《刷子李》,刷白牆的刷子李總是被人嘲笑他的技術,而他為什麼在出工時總是穿黑衣服?
01 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易天津人喜歡把這種人的姓和他的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很多人靠着名号在碼頭上響當當,比如刷子李。
刷子李是一家營造廠的師傅,每當刷牆的時候都會穿上黑色的上衣、褲子、鞋子,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則,隻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這個規則對于外行人來說可信但不可全信,原因有二:
其一,這樣的普通人能夠把刷牆技術幹得如此好,難以相信?
其二,如果沒這本事,他不早就餓死?
而對于内行人來說,當然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刷技了得,不然怎麼生存,于是他的這個規則在内行人看來真是氣在心裡啊,哪有這麼敢說的,簡直要把刷牆的同行都給比下了,所以内行人嘴上愣說不信。
就連刷子李新收的徒弟曹小三,他也一直對師傅的手藝半信半疑,當刷完牆時,徒弟一直盯着刷子李腿上的白點看,不敢說也不敢看,卻又忍不住看。
刷子李意味深長地說到,
你以為你師傅的能耐都是虛的,那你是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
聽過這樣的一句話,未經他人的苦,莫笑他人易。
不管是外行人還是内行人還是徒弟,單從刷子李從事的這一行來說,他隻幹刷牆,平時啥也不幹,可見其中的付出是常人無法理解和感同身受的,這份堅持付出的不止是辛勞還有日複一日的自我磨練。
未經他人的苦,就沒有資格笑他人的成績。
02越是對自己高要求,就越會與衆不同在書的開封處,有一句這樣的話: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營造廠的師傅,專幹粉刷一行,别的不幹。
對于刷子李,有的人說他的蘸漿手法高超,有的人卻說調漿的配料有秘方。他每次一出手整面牆都是白得清爽。
其實,刷子李除了刷牆時穿黑色全套衣服之外,他每當刷完一面牆時都會坐在椅子上休息,抽一袋煙,喝一碗茶,才再刷下一面牆。
為什麼要這樣?原因有二個:
一是,刷牆的時候高度集中精神,相當費力
二是,在空閑的檔期,可以觀望自己刷牆中的不足,調整文案,然後再繼續更好地刷下一面牆。
如此一來,刷子李刷牆的高超技藝,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日複一日中精進的。
越專注,你才能越出衆。
走得了遠路的人,都懂得對自己有着異于常人的高标準。
03任何的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刷子李是用一把刷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的成功都沒有捷徑可走,隻有日拱一卒的努力和奮鬥,你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那些看似不可信的能人,其實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技術伴身,這樣才能走得久遠。《俗世奇人》是一本非常有文化底蘊和市井人物特色的小說合集。
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這套通俗易懂的《俗世奇人》收錄了相當多的天津衛能人異士小短篇。比如《刷子李》《張大力》《酒婆》《藍眼》《泥人張》等等,這些市井普通人物的身上各懷手藝,他們用自己的手藝不僅養活了自己和家人,還讓這些津衛故事流傳給後來,通過普通人物的小故事,讓我們見證在馮老筆下的一本處理哲學。
這套通俗易懂的《俗世奇人》收錄了相當多的天津衛能人異士小短篇。比如《刷子李》《張大力》《酒婆》《藍眼》《泥人張》等等,這些市井普通人物的身上各懷手藝,他們用自己的手藝不僅養活了自己和家人,還讓這些津衛故事流傳給後來,通過普通人物的小故事,讓我們見證在馮老筆下的一本處理哲學。
馮骥才的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韓、越等十餘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餘種,他倡導與主持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傳統村藥保護等文化行為對當代人文中國産生巨大的影響。
如果你也喜歡《俗世奇人》裡面的小人物,歡迎下方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