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1-23 03:14:36

新鄉與安陽同位于豫北地區,同為河南三線城市,那麼這兩座城市相對比,到底誰才是豫北中心城市?本文為你揭曉。

新鄉市:平原省省會,豫北工業城市,豫北中心城市,也是豫北的經濟、教育、交通中心。中原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中原經濟區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城市之一。新鄉曆史悠久,是《詩經》重要發源地之一,流行于古代新鄉地區的詩歌,占國風的四分之一。反映朝代興衰更叠的牧野之戰、張良刺秦、陳橋兵變等重大曆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1

新鄉風景

安陽:古稱殷,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以世界文化遺産殷墟而聞名,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陽人傑地靈,盤庚遷都于殷、商王武丁中興、奴隸傅說拜相、女将軍婦好請纓、文王拘而演《周易》、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竊符救趙等名人轶事層出不窮。安陽林州市是太行風景區所在地,也是紅旗渠精神發源地。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2

安陽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3

安陽

一、兩座城市各自指标

面積(平方公裡)

人(萬)2021

GDP(億元)2021

人均GDP(萬元)2021

城市等級

新鄉

8291

617.1

3232.53

5.2

三線

安陽

7413

547.7614

2435.5

4.47

三線

二、教育

新鄉:河南師範大學、新鄉學院、新鄉醫學院、河南工學院、河南科技學院等。

安陽:安陽師範學院、安陽工學院、安陽學院等。

三、景點

新鄉:八裡溝風景區、萬仙山風景區、京華園景區、平原博物院等。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4

八裡溝風景區

安陽:殷墟、永濟渠、紅旗渠-林州太行風景區、嶽飛紀念館等。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5

紅旗渠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6

林州太行風景區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7

殷墟

四、兩市曆史文化

新鄉:新鄉曆史悠久,是牧野之戰發生地。商末周武王在牧野擊敗殷商,史稱“牧野之戰”。秦朝時期,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五代末期,趙匡胤在陳橋驿發動兵變,脅迫周恭帝禅位,此次兵變導緻後周的滅亡與宋朝的建立,亦标志着五代十國時代即将結束。

安陽: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安陽古稱殷,盤庚遷殷後,殷成為此後商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安陽以世界文化遺産殷墟而聞名,出土甲骨文15.46萬片,青銅器萬餘件(包括著名的後母戊鼎)及大量陶器、骨器、石器等。安陽是周易的發源地,周文王曾被商纣王拘禁,在此期間創造了中國算命學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周易》。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8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9

文王拘而演周易

五、兩市縣域實力。

新鄉:輝縣市是共工族的居住地,共工怒觸不周山、共工治水等神話傳說發生此地;戰國時代六國最後一個君主齊王建被流放并死于共地(輝縣)。衛輝市是商纣時宰相比幹故裡,是孔子擊罄處,清高宗乾隆南巡路過衛輝市,禦筆“孔子擊磬處”五個大字。封丘縣陳橋驿是趙匡胤陳橋兵變發生地。原陽縣博浪沙是張良刺秦之地,張良曾是韓國貴族,秦滅韓後,張良打算複仇,用萬金家财招募到一位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但未能成功。長垣市位于新鄉最東部,學堂崗聖廟是孔子衛國講學處。獲嘉縣位于新鄉西部,是牧野之戰發生地。

河南副中心城市為什麼不是新鄉(河南兩大城市對比)10

宋太祖趙匡胤

安陽:林州市是太行大峽谷景點所在地,也是紅旗渠的故鄉,紅旗渠精神發祥地。滑縣位于安陽最南部,春秋時期是滑國所在地,隋朝末年,瓦崗軍在瓦崗寨發動起義。湯陰縣是民族英雄嶽飛故鄉。内黃縣與陳留郡的外黃縣相對應,傳說中的颛顼、帝喾,以及商朝太戊建都于此,法家商鞅、漢民族的抗胡英雄冉闵生于此地。

通過以上對比可知,安陽曆史比新鄉悠久,安陽是殷商古都,為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安陽文化比新鄉深厚,安陽是甲骨文故鄉,以世界文化遺産殷墟而著稱。新鄉體量比安陽大,經濟總量比安陽高,新鄉緊鄰鄭州,是鄭州都市圈成員,曾是平原省省會,所以新鄉是豫北中心城市。

綜上所述,由于新鄉是平原省省會,所以新鄉是豫北中心城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