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樞密院十号
日本自衛隊一向給外界的印象是“裝備精良”,雖然各種國産武器屬于“質高價更高”,但至少紙面性能相當可觀。
但美國《防務新聞》2021年12月29日的報道揭穿了日本防務工業的遮羞布。
報道稱,雖然日本防衛省的戰略重心從冷戰時代的防備蘇聯轉移到如今的應對中國和朝鮮威脅,并不斷加強軍備建設,但從其本國的防務産業來說,卻在持續走下坡路。
日本引以為傲的90式坦克,其技術已經開始過時。
“三菱、IHI 和川崎重工等日本大型防務企業都在努力銷售20世紀的坦克、飛機和艦船。它們需要開發更好的技術來滿足現代軍隊對于無人作戰系統的需求”。報道舉例說,三菱重工制造的90式坦克于30年前首次亮相,但現在它正在被更輕、更機動的裝甲車所取代。
更糟糕的是,日本的國際軍售也從未真正起步。由于缺乏競争力、價格高、技術陳舊和政府支持不足,日本的防務企業正越來越多地退出該行業。
北海道拓殖大學教授、國防問題專家佐藤平吾說:“人們可能認為日本擁有先進的防務技術,隻要嚴肅對待,就可以迅速趕上其他國家并對外銷售武器,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 “問題是,日本的國防裝備不是一流的。沒有人有興趣以更高的價格購買二流或三流産品。”
由于大量資金被引進的美國武器占用,導緻自衛隊對現有型号的升級也大受影響。
報道提到,日本于 2015 年成立了本國的防務裝備采購、技術和後勤部門,試圖為低迷的國防工業注入活力。但諷刺的是,日本政府不但沒有推動采購國内裝備,反而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大幅增加從美國進口的武器。在防衛省每年約2萬億日元(177億美元)的裝備采購中,很大部分且不斷增長的份額被進口的美國武器占據。防衛省官員承認,對昂貴的美國戰鬥機和其他設備的引進談判,已經減緩了日本本國防務企業的升級改造。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對外軍售連遭敗績也就可以想象了。自2015年,日本在該領域隻成功了一次——向菲律賓出售監視雷達,其餘的都是一連串的失敗:2016 年,在澳大利亞采購12艘柴油潛艇的項目中,被寄予厚望的日本“蒼龍”級潛艇的“突破性銷售”失敗了;向印度出售12架US-2水上飛機的談判因定價分歧而擱淺;日本向泰國出口雷達和向印尼出口護衛艦的嘗試也均以失敗告終……
更悲觀的未來還在于,随着防務制造企業的相繼退出,日本不得不展開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日本商業聯合會防務工業高級經理山田裕表示,原本 60 多家成員公司從事防務相關業務,近年來已減少了約10家,其中包括很多重量級企業。
例如工程機械設備方面保持領先的小松公司,在性能未能滿足自衛隊的要求後,已經停止了下一代裝甲車輛的研發和制造。該公司曾是日本的第七大國防承包商,而現在該公司隻能維持現有的車輛供應,以及制造彈藥。
今年3月,三井E&S造船公司已将其軍艦業務出售給日本最大的國防承包商三菱公司。日本化學巨頭大賽璐公司,也是戰鬥機彈射座椅的生産商,但該公司正在放棄無利可圖的國防業務,将資源投入到其他領域。
住友重工也已經停止生産5.56毫米機槍,理由是長期前景黯淡。
報道警告說,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日本自衛隊将面臨供應不足、成本升高和質量下降的螺旋式下降問題。而供應鍊是不可能在一到兩年内就重建的,因此保持日本防務工業基地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