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圓月六則:坐覺飛霜明瓦屋,天如寒鑒月如冰
實際上冬天的月亮和月色比晚秋更皎潔,因為空氣中的水汽減少,林木大部分凋落,月光的穿透性會更好,如同早冬的太陽光,一種極其通透的明麗。
但實際正是因為進入冬天之後,氣溫下降,看到的人并不會太多,因為晚上不适合出遊。
比起戶外來,人們更願意多呆在溫暖的戶内,秋果冬釀,暖燈溫被,以人間的暖抵禦冬夜之寒。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衆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劄。"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節錄
這樣一首漢朝的《孟冬寒氣至》恰恰是寫的初冬的夜晚,晚上有寒風,呼嘯過樹林,卻沒有雨雪,仰着頭就可以看到幾乎整個天空,天上星辰璀璨。
看過那天上的月亮到了十五夜的飽滿,又看到了二十日那種漸漸消瘦。
女子站在這樣的夜裡,她不覺得冷嗎?
當然從貪戀溫暖的角度,這樣的戶外不适合久留,但是她不一樣,她心中有憋屈憂患,在月光下長久徘徊,因為月色之美,如同白晝,又溫度之寒,恰恰鎮定她的懊惱憂傷。
那些在夜晚徘徊在戶外的人,多半有不如意的事吧,然而這早冬的月光照着她。
好在她還不算精神失常的女子,能夠将書信藏在懷中,此時她并非單衣,是想用如雪的月光寄托相思,也有冷卻相思的含義吧。
我希望她的徘徊不要太久,因為孟冬時節的半夜會有霜露,又此時有小雪節氣,容易凍涼。
另一位會欣賞早冬月色的人是蘇東坡。他被貶谪到黃州之後,兩遊赤壁。第二次就是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他剛剛去裝修了新的住所,肯定也不是現代意義的裝修,就是找個更大的房子将家人還有跟着他一起來受難的朋友安置一下。
蘇東坡在黃州真的不嬌氣,因為作為男人,他有責任養活這些願意跟随他的人,他做了最吃苦的事,就是開荒種田。所以入夜帶着兩位朋友返回從前的住所,一路上看到了初冬最美的月亮。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此文是賦中之詩,霜降之後,葉子都落幹淨了,低頭看見自己的影子,擡頭看見明月,幾個人在這樣雪亮的月光下,身體微熱,都想着,得喝一杯啊。
回家朝雲因為要搬家也開心,大方說,我藏着好酒,你們去喝吧。三個人帶着酒菜,去赤壁遊玩,類似現在的宵夜加野餐。
好在黃岡地區的早冬比北方溫暖得多。他們這段時間本身就是幹體力活,所以并不覺得冷。先上船下到赤壁下的沙洲。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實際是早冬景色絕妙的描寫。
月光如晝,幾個人在赤壁和船之間的沙灘空地喝酒,有酒助興就更不覺得冷。蘇轼也不害怕,自己就登上了赤壁,其他兩個客人就不肯,蘇轼在山上喊了一嗓子,山谷回蕩着他的聲音,此時酒勁已經過了,夜寒逼人,蘇轼才覺得有點恐懼,下山登船回家。
結果在船上,看到了一隻巨大的白鶴從江邊飛來,掠過他的船頭,叫了一聲,向西飛去。
那麼雖然這裡沒有寫月色,但已經淋漓了月光的通透,白鶴的體型較大,可以高達1米4到1米六,和一個人的身高近似,而展開羽毛,可以寬達兩米四。
如果月色不好,這樣的巨鳥隻會讓人覺得驚悚,但正是月光非常的美,所以驚豔到了蘇東坡。他晚上做夢,夢見一個道士,穿着白色羽衣,問他,你玩得還好吧。蘇轼在夢中馬上就猜出他就是那隻白鶴。然後夢醒了,他在自己家的床上。
寫白鶴是寫月光的神來之筆,因為沒有絲毫涉及月色,但是你絕對能想象得到是一種如仙的澄澈。
實際下元節對于普通人的生活影響不大,雖然下元節是道教的節日,宋太宗也放假三天,但其宗教的意思對于蘇轼陸遊這種現實主義官員并沒有太多吸引力。吸引他們的還是孟冬的月色,自然冷美,一種浩蕩。
所以他們寫詩,隻寫十月望或者十月十五,不太涉及下元節。
”離海月盈丈,寒光萬裡明。
衆星斂欲盡,一鏡獨徐行。
重露滴松鬣,高風吹鶴聲。
老來殊畏冷,不盡倚闌情。“陸遊 〔宋代〕十月十五夜對月
這是陸遊在浙江靠海地方看到的早冬十五的圓月。
離開海面才一丈多,寒光就穿透遠山近水,萬裡澄澈。
俗話說月朗星稀,就是月亮大而圓的時候,會遮蔽天空的星鬥。
但是早冬的圓月光芒更加耀眼,又因為海水的粼光激射,所以幾乎看不到星星,就一輪孤月慢慢行走在天空,像一面大鏡子。
上半夜還可以,但是到了半夜,氣溫驟降,露水在松枝凝結,風吹來了遙遠的鶴的叫聲。
陸遊說,這樣的夜美是美,但是他已經老了,不能像蘇轼或者自己年輕時候那樣,徹夜看月,俯瞰江山。
那麼實際證明陸遊是愛着這樣的夜月的。它孤獨,寒冷,皎潔,清光無限。
”披衣開戶幾宵興,永夜無眠魂九升。
坐覺飛霜明瓦屋,天如寒鑒月如冰。“宋代朱之才《 十月十五日夜作連珠詩四首 其一》
披着衣裳去到戶外,頓時讓人非常的興奮。
興奮到什麼程度呢,一夜晚不睡覺,自己的靈魂數次徘徊徜徉在月光下。
那是有多麼美的月色和月光才讓他如此?
我在唐朝元稹的詩裡看到一句寫此時的 月光,”月明穿暗隙“,就是說月光的光線非常直亮,穿過了木闆牆的縫隙,在夜晚有種黑白分明的感覺。
所以詩人也覺得興奮,看見月光如霜,照亮着黑色的屋瓦。
天空如巨大浩瀚的水,月亮像浮在水中的冰。
這首詩寫的是月色。
”孟冬寒未肅,山月好晴光。
落木無留影,疏花暗有香。
遠峰分霭色,近郭失岩霜。
我欲呼同調,高吟徹上方。“〔明代〕張穆 《冬十月望同破浪師登動秋台玩月懷大車戒固二公》
愛月亮的人不會錯過早冬,因為天氣不是至寒,隻要身體好,愛運動,就不願意錯過清美的月色。
孟冬寒氣至,但是孟冬寒未深,穿件薄襖子就足夠,在山上賞月,可能比中秋或者晚秋的月亮更有一種通透的美。形容月亮很好用晴光,晴光通常是形容太陽的。
月色皎潔,蕭條的樹林,月光直接穿透過來,沒有什麼樹影遮擋,但是此月會有早冬梅花疏疏落落的開放,空氣裡一點寒而沁人的香氣。
晴朗到什麼地步呢,甚至能夠看到遠山浮動的煙霧,可以看到附近山的輪廓,因為月光反射,你已經不清楚那是月光還是霜色。
來此登高的他和朋友在一起,兩個人按道理足夠,他卻懷念另外兩個朋友,這樣的美景大家一起看到多好,四個人在這裡高歌歡笑,隻怕連神仙都要驚動吧。
我忽然想到他是不是想在這裡開個四人麻将桌子啊,隻管高聲語,氣死天上仙?
早冬的月色尤其是十五左右的月色,特别清麗明淨。但是懂得欣賞這種月色的人,身體一定要健康,出去走動的時候要多加衣裳,和朋友在一起。
像古詩十九首中的女子,因為愁煩郁悶而遊走在這個的月光和寒氣之下,是容易得病的。
現代人可以隔着玻璃窗,打開空調,關掉燈,去感受下冬月皎潔。那月光仿佛一張白紙,洞見初心。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