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白芸 每經編輯:杜蔚
這個五一檔,最火的影片無疑是《後來的我們》。不過,火的不是影片的尬煽情,而是影片外上演的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羅生門大戲。
雖然定論未出、争議紛起,但《後來的我們》已然成為這場詭異混戰中的絕對赢家,這已是不争的事實——無論是近50%的高排片還是4天近9億元的票房成績。同時,這一事件也将第三方平台與影院之間的糾葛擺在了前台,事實上在影院與電商的戰場上,早已是硝煙彌漫。(點擊《550億票房400多億在電商手裡? 影院這頭“現金奶牛”被斷奶》看詳細報道)
這些,都令本來有些平淡的2018年五一檔一躍而成數年來最熱鬧的五一檔。
五一檔3天報收11億 《後來的我們》陷退票迷局
“原來《後來的我們》,才是‘幕後玩家’”。這句調侃基本已成為五一假期的流行段子。截至5月1日10時左右,據貓眼專業版顯示,五一檔(4月28~4月30日)三天總票房報收11億元,其中《後來的我們》收獲7.8億,一部影片就占了整個檔期票房的七成。
五一檔三天的票房情況(貓眼專業版/圖)
詳細來看,截至目前(5月1日16時許)劉若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以8.71億元票房遙遙領先,徐峥監制主演的《幕後玩家》票房1.8億元,而陳偉霆主演的《戰神紀》、張家輝導演處女作《低壓槽:欲望之城》等其餘5部影片(除文藝片《黃金花》票房不足百萬)票房均在1000~3000萬元的量級。
截至5月1日16時許,五一檔影片的票房情況(貓眼專業版/圖)
4月28日晚間,多方爆料稱《後來的我們》出現10%以上的大量退票,且退票基本都來自第三方在線票務平台貓眼電影。而貓眼電影正是《後來的我們》的出品方和發行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多家影院經理,對方均表示遇見了大量退票的情況。“我們影院貓眼平台當天這個片子退票有290張,占這個片子售票數11%。”一位影城經理對記者說道。而另一院線經理則對記者表示:“旗下40家影城當晚都有貓眼的退票,最多的一家達1000多張。”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迅速在網上發酵,各方紛紛表态。
4月29日淩晨,貓眼電影對此發布聲明,稱截至4月28日23時,貓眼平台疑似被惡意刷票并退票數量約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元,訂單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随後,貓眼也表示,4月28日的退票訂單中,54%确認為用戶正常改簽行為,46%為惡意刷票,疑似黃牛行為。“這種大面積退票從沒遇見過,一般我們退票率都在千分之幾,尤其還是同一時間段、同一電影,黃牛現在很少了,《後來》的上座率還沒有那麼高,初一都沒出現過黃牛,别說這個普通的假期了。”有影院經理對記者分析道。
貓眼官方微博上發布的聲明
此後,4月29日午間,《幕後玩家》的出品方也聯合發布聲明,建議各方咨詢相關平台和出品發行方尋求原因。30日晚間,劉若英工作室發布聲明稱會積極配合查明真相,在持續與片方、發行方溝通。而據《中國電影報》報道,電影局依據數據對近幾日票房數據進行分析,初步認定該影片退票情況确有異常,具體問題尚待研判,29日電影局有關負責人已對影片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進行了約談。
目前事件進展如何?是否已找到責任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貓眼電影相關人士,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不過,無論真相如何,《後來的我們》已是整個五一檔的最大赢家。惡意退票事件不僅沒有影響到影片票房,反而還增加了影片的熱度。多位影院從業者表示,事情發生後都沒有降低影片的排片,“這種行為影響的是預售和影院對前期排片的判斷,其後就要看市場反應。”前述院線經理對記者表示。
《後來的我們》評分未及格(豆瓣電影/圖)
既愛又恨:影院與票務平台的博弈
在《後來的我們》引發的38萬張異常退票事件背後,人們愈發清晰地看到以這次事件的主角貓眼電影為代表的第三方票務平台,在電影行業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早在6年前的2012年,90%的觀衆都會選擇在影院購票,1年後才出現了第一個線上購票平台格瓦拉。而現在,據淘票票公布的今年初二的線上化率數據,在線上購票系統購票的觀衆占比已達92.5%。人們已經習慣了提前在線上購票,然後在電影開場前10分鐘内入場,會到影院購票的已是極少數。
購票app(東方IC/圖)
在經曆了數輪激烈洗牌之後,去年下半年,随着微影時代旗下票務系統娛票兒和格瓦拉并入貓眼電影,在線票務平台正式進入貓眼和淘票票“兩強争霸”的格局。
同時,在線票務平台也早已不是人們刻闆印象中的“購票系統”,憑借背後倚靠的BAT的強大資金實力以及互聯網大數據的先天優勢,貓眼、淘票票等在線票務平台近兩年一直在往電影行業的中上遊溯遊,越來越多地介入到電影的營銷、發行、出品等各個環節。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票務平台與影院越來越“相愛相殺”。“電影院現在已經被第三方綁架了,既愛之又恨之。”有影院經理直白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影院的現金流都被截胡了,雖然說後續會回款給你但是冒風險的,而且現在第三方都有自己的發行權、制作權、補貼權,影院若看不上,如果你的競争對手和第三方走得近,你就死得很慘,以往排片權在影院,影院談的資源就多,但現在影院談的資源就少了,基本都找第三方去了,如果你是發行方,你也願意找第三方合作,他們有補貼。”(此前《每日經濟新聞》也對此進行過系列報道《550億票房400多億在電商手裡? 影院這頭“現金奶牛”被斷奶》)
貓眼購票界面(貓眼app/圖)
而這次《後來的我們》的退票事件,或許就将影院和第三方票務平台之間的“微妙關系”擺在了台面上,而影院方的被動則一覽無餘。“互聯網的介入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好事,推動行業發展,但對于單個影院來講,略有點不健康,但行業趨勢你又不得不去依靠别人。”該影院經理也對記者補充道。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鍊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