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晝夜節律性的影響下,人的血壓是24小時波動的。那麼,這種波動對血壓控制有何影響呢?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千百年來,不違此規。生物鐘是生物體内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反映了生物體内的一種周而複始的節律。受機體生物鐘的控制,人體的許多生命活動在一天内呈現周期性變化,我們把這個特性稱作晝夜節律性。在晝夜節律性的影響下,人的血壓是24小時波動的。
一天當中血壓節律表現為
雙峰一谷
1963年,斯耐特等人首先觀察12 例健康人血壓的晝夜變化,發現在一天中血壓值是波動的:入睡後2小時,收縮壓下降20%,達最低值;早晨蘇醒前或蘇醒時迅速上升,上午10點左右達1天中的最高值;中午略降,下午14-18點又有一高峰,以後逐漸下降,入睡後達最低值。1天中的血壓呈“雙峰”的M型分布。
由于2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動态血壓的監測技術的推廣。對血壓的這種晝夜變異,人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于大多數人來講,人1天的血壓有2個高峰和2個低谷:
早起6-8點為第1個高峰;
8點後開始緩慢下降但仍在全天的較高水平而延續到11點左右;
中午12點-下午2點為全天血壓的第1個低谷;
然後血壓又開始上升,到下午5-8點為第2個高峰(但低于早上6-8點的第1個高峰);
此後血壓下降,到淩晨2-3點降至全天最低點,也就是第2個低谷,然後血壓逐漸上升。
這種雙峰一谷的變化對适應機體活動,保護心血管結構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部分高血壓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正常的血壓晝夜節律可消失,出現夜間或持續的高血壓,即表現為非勺型甚至反勺型血壓。
血壓波動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有血壓波動呢?主要原因有兩個:
1. 因為白天和夜晚、休息和運動的更替,導緻血壓有節律性的波動
這就是人們熟悉的睡眠時血壓降低,工作或日常活動時血壓升高。血壓晝夜節律的形成主要與交感與迷走神經張力有關,對适應機體活動、保護心血管活動和功能是有益的。
血壓的波動受精神和身體活動影響較大。例如,夜班工作者的血壓在24 小時波動的特點是夜間高,白晝低。如果以周為單位分析血壓波動與精神和身體活動,那麼上班族的血壓波動常表現為周三、周四血壓高,周末低。如果以1 年為周期分析血壓的波動規律,則有冬季血壓高夏季血壓低的趨勢。
2. 人體内特殊物質的規律性的變化導緻血壓波動
已知受機體生物鐘控制的規律可影響神經體液的活性,使諸如去甲腎上腺素、血皮脂醇濃度以及血壓、心率等發生節律性變化。
此外,血壓可受體位、情緒、運動、進餐、排便等多種因素影響,既有一般規律,亦有個體差異。
血壓波動性(波幅)大的危害
正常人一天中血壓波動幅度在20-30 mmHg。老年人的波動幅度較年輕人大,如果老年人還有體位性低血壓或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那麼這種血壓的波動會更大。
血壓變化程度最大的時間段是清晨,血壓會迅速上升到較高水平,如此時血壓過高,稱為“黎明現象。”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和腦卒中特别容易發生在清晨和上午時段。有研究顯示:心肌梗死在上午9點的發生率比晚上9點高3倍;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高峰也在上午9點-12點;清晨的中風發生率約升高60%。老年人在淩晨去世的占60%,心血管疾病突發達70%-80%。這種危險到中午12點後會減小。
不同類型的高血壓患者
應該什麼時候服藥?
每個高血壓病人血壓波動規律不完全一樣,在服降壓藥前,應該了解自己的血壓水平及晝夜節律,為此可以做24小時動态血壓監測,也可以在家中自測血壓。一般自測血壓的時間宜選在上午8時、下午4時及晚間臨睡前。
1. 勺型高血壓
如果血壓晝夜節律存在,主要是白天血壓過高,可在血壓高峰前1-2小時即一起床時服降壓藥,或者在下午血壓高峰到來前1-2個小時,即下午4-5點鐘再服一次藥,就能使血壓保持平穩。
有些長效降壓藥在早晨服用後,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第二天血壓晨峰現象,改為晚上服藥比較有利。
2. 非勺型高血壓,睡前服藥更有優勢
對于睡前服藥的觀點,有些醫生持反對意見。如果是深杓型或超杓型的高血壓患者,很可能會因為睡前服藥導緻夜間産生低血壓危害,他們認為應早晨服用長效降壓藥,同時醒來時再加服短效降壓藥,來控制晨峰高血壓會比較好。
3. 深杓型高血壓,白天聯合用藥更安全
本文首發:魯原心論壇
本文作者:陳魯原
責任編輯:顧凡羽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